朱大梅
摘 要:研究我國體能教練員發展的目的在于了解我國體能訓練歷史上存在的問題與現今發展的需要,找到一條適合中國體能教練員培養的途徑。文章介紹了我國傳統體能訓練的特點,分析了當前國內體能教練員發展常見問題和對國內體能教練員進行專業化培養的意義,提出體能教練員進行專業化培養的措施如下: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專業理論知識培養;教學與科研能力培養;組織管理與學習能力培養;協作與創新能力培養。
關鍵詞:我國體能教練員 發展現狀 競技體育 全民健身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12—0104—04
1 我國傳統體能訓練的特點
我國競技體育界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已經注意到了體能的重要意義,開始在競技體育中不斷強化對運動員的體能訓練。并于1964年提出我國競技體育體能訓練基本綱要“三從一大”原則——從實戰、從嚴、從難、大運動量。這一體能訓練基本綱要為建國初期我國競技體育運動成績的飛速提高奠定了基礎,但這一相對功利、未經充分科學與實踐檢驗的訓練綱要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副作用”,那就是運動員在快出成績、出好成績的同時也加大了傷病發生的概率。比如曾經的“鐵榔頭”郎平,盡管帶領當時的中國女排取得了世界比賽“五連冠”的輝煌戰績,卻也因超強負荷的過度訓練落下一身傷病,全身幾乎所有關節都被被更換一遍,更是在年僅二十六歲的職業生涯巔峰時期不得不提早退役,原因是膝蓋反復的損傷再也無法支撐起超大的運動量。原本正當年的郎平在退役前的膝傷嚴重到了一跳就積水腫脹,她提到國外運動員一天的訓練時間不過兩三小時,但可以在年近四十時仍然保持一定的運動能力,而國內同類項目的運動員往往是十年的訓練量就超過了外國運動員二十年的量,因此,國內運動員往往只用十年時間就耗盡了二十年的運動生涯。不僅是郎平,包括鄧亞萍在內的體育政協委員也曾在政協提案中指出國內運動員中超過九成開始超負荷運動的時間提早到了少兒階段,這種挑戰生理極限的訓練模式過早地損害了這些專業競技運動的肌體,以至于國內大多數競技體育運動員是以健康為代價換取好成績。[1]
2 當前國內體能教練員發展常見問題
體能教練員在國內日益受到重視的同時,其發展現狀卻并不盡如人意。首先表現為思想意識暫時難以跟上時代的發展。傳統思想意識中對體能訓練的看法常常局限于耐力加爆發力的組合訓練,且訓練相對獨立,與專業技能訓練關聯不強,某種程度上甚至與專業技能訓練互相割裂。在耐力訓練方面經常采取長跑形式,并不多考慮不同競技項目之間的差異性;爆發力訓練則多以針對身體中大肌肉群發展抗阻負重為主,控制負荷只局限于對負荷總量的控制。因此,傳統思想意識中對體能訓練的看法往往固化為較少技術含量、簡單、重復等。由于這種缺乏科學觀念的認識長期存在于國內競技體育界,因此體能教練員受到的重視較少。[2]其次,專業性不強。由于思想觀念上的局限性,長期以來國內競技體育基本沒有專門配備體能教練員的慣例,往往是部分項目的專項教練同時兼任體能教練,也有助理教練或其他有關人員代為擔任。但是,專項教練雖然對其本職工作有較為深入、全面的了解,訓練過程也比較系統、規范,但往往對體能訓練缺乏現代化、科學化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不少專項教練經常以耐力訓練加爆發力訓練作為體能訓練的全部,而幾乎不考慮體能訓練的系統性與規范性。另一方面,我國傳統競技體育體制中的專項教練隊伍往往是退役的優秀運動員直接轉入,他們將生命中最寶貴的青春年華和最富活力的階段全部奉獻給了競技體育事業,卻常常錯過了理論知識與文化課的學習。因此,當這些前優秀運動員轉入教練員隊伍時,對于體能訓練這一本質上關系到生物力學、生物化學、人體解剖學、運動生理學、心理學、營養學等諸多學科范疇的綜合性體育專業并不了解,也就對現代體能訓練講究的科學化、系統化難以切實掌握。因此,專項教練員充當體能教練員存在著缺乏專業性,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對匱乏的問題。
自有資格認證匱乏。即使是當前已有的少數專業體能教練員來說,由于這一新興職業的剛剛起步,相當多標準與規范尚未建立,因此存在著國內自有資格認證匱乏的現實問題。當前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市場化機制的普遍實行讓這一新興職業中從業人員隊伍具有較強的不穩定性,亟需具有相對權威、易被廣泛認可的國內專業資格認證的引導與輔助,但是目前我國卻沒有類似的考核機制與辦法。現有的競技體育體能教練員的資格認證還不得不借用外國有關專業資格認證,例如美國CSCS;至于普通健身體能教練員資格認證又由于認證機構過多而相對混亂且標準參差不齊。歸根結底是我國自有的資格認證體系還沒有完全確立起來,不僅造成了現今國內體能教練員資格認證欠缺的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當前專業體能教練員人才隊伍的培養與發展。[3]
3 對國內體能教練員進行專業化培養的意義
3.1 是競技體育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隨著世界競技體育運動歷經百年發展進入現代,大量現代科學技術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競技體育的各個專業項目中。在專業科技人員、醫療保健人員與專業教練員的共同研究和努力下,利用人體構造和功能提升運動員專業成績的方法被不斷運用到專業競技體育運動之中,這使現代競技體育運動成績較過去有了質的飛越。同時,高新科技與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普及也讓當代的競技體育訓練方法沒有了保密性,不同國家、地區、運動員之間都在相互借鑒對手有益的訓練手段并不斷加以改進,因此國際上躋身一流水平的專業運動員之間在技巧上的差距正日益縮小。正如中國傳統武術競技中兩個頂尖高手的對決已不再是武功招式的比拼,而是看誰能堅持到最后,或者哪一方最先露出破綻。這也正是現代競技體育中一流運動員之間比賽的本質狀態,體能的差異正在超過技巧成為決定比賽成績的關鍵。有研究顯示,當前世界最優秀專業運動員的訓練中,專業技巧訓練所占的比重常常只有一到二成,其余八九成都是在進行體能訓練。有研究人員表示,作為普通人的體育鍛煉來說,良好的體能是為了使技巧在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但對世界頂尖的專業運動員卻剛好相反,在幾乎近似的技巧水平中,體能優劣才是決勝的關鍵。在以美國為代表西方發達體育大國,任何一個職業體育俱樂部都至少會有一至兩名專業體能教練員,若是知名的運動員則往往會有自己的私人體能教練員在比賽間隙輔助調整體能訓練。即便是非專業運動隊如美國各大中學校中位居前列的運動隊都會聘請自己的體能教練員。美國最專業、權威的體能培訓與研究機構美國體能協會自1978年成立至今,其美國本土會員就已高達三萬人,活躍在全美各個職業體育團體中。反觀我國,多數專業體育運動隊甚至國家隊都沒有將體能教練員作為固定崗位予以設置,這顯示了我國競技體育運動理念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巨大差距。因此,對國內體能教練員進行專業化培養已成為當前國內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
3.2 是全民健身運動的必然要求
全民健身運動是國家近年來大力推廣的群體性體育運動的重要組成,這不僅是為促進國民體質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也是實現我國社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中國傳統重文輕武的文化意識使國民熱衷體育鍛煉的人數比重相對較少,加上現代生活、學習、工作節奏日益加快,不少青少年對體育運動沒興趣、不積極,造成當前我國青少年體質逐年下降。僅以大學生群體為例,現行普通高校體育教學難以讓學生養成熱愛體育、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也無法激發學生持續鍛煉、終身鍛煉的熱情。陳舊的教學模式下同樣陳舊的考核模式使學生只有“短期突擊取得好成績過關”的功利企圖,部分學生采取考試前加大鍛煉強度或重點針對考試科目強化訓練的方式,繼而在考試中取得突破性成績;也有學生弄虛作假應付考試、蒙混過關。即使是部分喜愛運動的學生也寧愿課后自己到操場鍛煉或者去俱樂部、健身房運動。這使國內大學生整體身體素質始終難以得到有效提高,甚至出現逐年下降的問題。基于這樣的現實困境,加強體能教練員的專業化培養,不斷夯實我國專業體能教練員隊伍是促進全民健身運動推廣與普及的極其重要的助推因素。 [4]
4 體能教練員進行專業化培養的措施
體能教練員作為理論聯系實踐的應用型崗位對于其從業者的培養必須從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兩方面開展專業化培養。理論知識的培養采取階梯式、分層次培養的原則,由低到高、由淺入深分為基礎理論、專業理論兩個部分。專業技能則根據實際工作中需要應用的各項技能分為教學與科研能力;組織管理與學習能力;協作與創新能力。
4.1 理論知識方面的專業化培養
4.1.1基礎理論知識
即最基本的知識與素質教育,包括思想品德教育、體育專業基本理論知識、計算機理論與操作、政治思想、法律、外語等最基層的學校教育。
4.1.2專業理論知識
這是體能教練員作為專業訓練人員和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的理論知識。既包括學科專業知識,又涵蓋了更為廣泛的體育專業基礎文化。比如體育生物學理論知識,體能教練員應當了解并掌握生物在運動過程中肌體發生的一系列變化,學習并選擇其中最有效能的訓練或干預措施。這其中包括了生物力學、生物化學、運動生理學、解剖學、營養學等諸多學科。這些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夠促使體能教練員熟悉和掌握人作為生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的規律與特點,從而以生物運動過程中最合理和高效的刺激與干預手段提高運動員體能訓練成效,并最大限度保護運動員肌體不受超強負荷訓練量的損傷。其次,運動行為學。作為生物的人必須生活在社會之中,體育運動更是項社會化的行為。學習運動行為學能夠幫助體能教練員掌握人作為社會化的生物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的不同環節與屬性,了解其中的變化規律與形成原因,進而有針對性地制定各環節的訓練計劃,不斷提高訓練效率與質量。第三,體育科研知識。現代體能訓練早已超出了單純的身體練習的范疇而被納入了科學研究的范圍。人類自身在運動過程中發生的不同變化是科研人員持續不斷的研究項目,對人的研究將會持續整個人類發展的歷史。因此,在運動員體能訓練的訓練的過程加強跟蹤監測、收集每個節點的數據作為體能科研信息是體能教練員應當掌握的又一專業知識與技能。這些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不僅可以用于提高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成績,更可用于避免不必要的運動損傷,對于整個體能訓練專業來說也是極其寶貴的信息,是提升整個體能訓練專業水平的基礎和依據之一。[5]
4.2 專業技能方面的專業化培養
4.2.1教學與科研能力
培養體能教練員對訓練對象的體能情況做出基本正確判斷與預測,了解和掌握人類體能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了解并掌握不同運動項目體能訓練的合理負荷范圍,學習并掌握正確使用運動營養補充的技能,學習并制定合理的體育訓練計劃或方案,學習選擇恰當的體能恢復方式。學習并掌握專業信息收集與整理的技能,學習搜索具有潛在科研價值的信息的技能,學習通過表面現象挖掘內在本質與規律的技能等。[6]
4.2.2組織管理與學習能力
體能教練員需要不斷加強自身的組織與管理能力,既需要在運動隊中培養運動員嚴明的紀律性,又需要協調好與運動員之間的關系。體能教練員需要學習了解運動員思想狀態的途徑與渠道,不斷培養運動隊中良好的競技與訓練氛圍。既要關心、照顧運動員的生活與訓練,又要促使運動員嚴格遵循訓練計劃,培養運動員刻苦拼搏運動精神。體能教練員不僅需要學習寬嚴相濟、張弛有道的訓練藝術,也需要不斷加強自身自主學習的能力。現代體能訓練是一系列科學研究成果的實踐與應用,科技的進步和理論的更新在不斷提高訓練水平的基礎上也對教練員個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不斷學習最新最前沿的科學知識,才能跟上當前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體能教練員的自主式學習能力不僅決定著自身發展前途,也決定著運動員甚至運動隊的未來發展水平。[7]
4.2.3協作與創新能力
現代體育運動不是一項僅僅依賴個人就能夠完成的綜合性專業科學,體能教練員必須學習與多學科、多項目的科研與專業人員的協同工作。體能教練員雖然側重于運動員個體運動機能的保護與發揮,但也必須服從于體育運動項目本身對運動員的要求以及主教練和運動隊制定的運動目標。體能教練員既需要在工作中注意加強運動員各項機能與技巧的正確練習,在整體訓練計劃的指導下保質保量完成訓練任務,盡最大努力提高運動員的成績;又需要在訓練中選擇正確和最適合運動員自身特點的體能訓練手法最大限度避免運動傷害,并爭取以最快速度促成運動員傷病的康復重返訓練場與比賽場。[8]
同時,創新也是促進協作的另一項重要能力,體能教練員必須根據運動員自身條件和特定運動項目的根本要求找到最佳的訓練契合點,使運動員以最高效率獲取最大的訓練成果。體能訓練的過程在本質上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為了提高運動員的訓練成效,必須不斷對過去的訓練方式進行改革創新,修正舊的無效模式,找到新的有效手法。體能教練員應當秉承著動態發展觀念,從難度、設計、手段與方法等全方位開展改革與創新,既不斷給予運動員以良性、有效的正面激勵,又促使自身訓練指導思想與實踐技能的不斷提高。[9]
參考文獻:
[1] 王 芬,侯會生,徐慶雷. 借鑒國際現代體能訓練理論與實踐,促進我國體能訓練科學化水平的提升[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01):104,106,128.
[2] 牛雪松,白 燁. 我國體育院校體能訓練專業發展的研究[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7-10.[3] 劉新征. 我國籃球運動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 體育學刊,2006(5):114-116.
[4] 孫晴婉,崔 蕾,宋陸陸. 影響我國高校高水平女籃體能問題的因素與發展對策[J]. 科技信息,2011(28):290-291.
[5] 鄭言霞,陸雨馳. 我國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專項體能訓練現狀分析[J].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1):157-158.
[6] 王 雄,劉愛杰. 身體功能訓練團隊的實踐探索及發展反思[J]. 體育科學,2014(2):79-86.
[7] 葉 鵬,譚 鵬. 對我國籃球運動體能訓練的探討[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11):75-77.
[8] 蔡世昌. 試論中國籃球運動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J]. 青年文學家,2012(16):233.
[9] 李文川. 中俄男子高水平體操運動員體能訓練比較研究[J]. 浙江體育科學,2005(5):46-49.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hysical Trainers
Zhu Damei( College of P.E.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 226007, China)
Abstract:The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physical trainer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the needs of their development today, to find a suitable way for Chinas physical traine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physical training in China,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domestic physical trainer development and significance of domestic physical trainer for professional training, fitness coaches for professional training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as follows: the basic theory knowledge training; the specialized theory knowledge training; th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training;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and learning ability; collaborat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Keywords:Chinese physical coaches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Competitive sports The National Fit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