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紅
摘要:本文首先就教師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學過程中針對問題進行解決的重大意義進行論述,并在此基礎上,通過相關的教學實例,闡述應如何針對小學生的數學解決問題能力進行培養。希望通過此次經驗交流,本文能夠給予我國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的教職員工提供一定有價值的參考,并期望本篇文章可以發揮出拋磚引玉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能力培養
自改革開放之后,我國教育部門便一直強調需要針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而細化到小學階段數學科目的教學當中,新課程標準明確表示,在學生小學階段,應就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教學,以此讓學生能夠有效利用自己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對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數學問題進行處理。由此在學生心目當中確立數學學習的重要地位,并加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數學成績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階段,學生在學校開展數學課程學習最為主要的一個目的,便是可以處理在今后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當中所出現的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用筆試的方式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進行考核,其目的是讓教師在對學生開展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了解學生的數學應用水平。在小學數學考試題當中,學生對應用題的解答能力能夠展現出學生在實際生活當中使用數學知識解決相關生活問題的能力,數學老師把課堂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進行練習,并通過應用題的形式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便能夠讓學生有效探尋問題的解答技巧,并鍛煉自己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擁有更加優秀的數學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小數數學教學當中對學生進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的相關策略
1、憑借情境構建讓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學生在小學階段數學學習當中,針對較為抽象化的數學知識,在理解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定的障礙。而教師合理構建生活情境并以此開展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在針對問題進行理解的過程中,將數學知識變得具體化,有利于學生憑借自己對這一數學知識的認識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
例如:在進行《統計》這一章節的數學教學過程當中,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游戲活動,這個游戲活動的名字叫做“有獎售書背后的數學知識”。筆者讓學生通過表演的方式對較為簡單的統計學知識進行處理。首先,筆者先給學生這樣的提示:“王阿姨是某個圖書館的管理員,板上全部同學去買書,王阿姨手中有一個紙箱,紙箱當中有和全班人數相同數量的小紙片,在這些小紙片當中,其中有一張寫了大獎,有一張寫了小獎,現在,老師就要求全班同學一邊表演這個故事,一邊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全班任意一名同學中獎的可能性是多少?”學生一邊按照教師所建立 的情境開展表演,同時又針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之后,筆者針對學生對這道問題的回答情況進行查看,就思路正確的學生的回答進行及時鼓勵,對思路出現錯誤的學生及時給以指導。憑借以上教學辦法,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自己已經學習的數學知識處理生活當中的數學問題,在知識掌握更加熟練的同時,也讓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得到了鍛煉。
2、憑借合作交流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進行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練習過程當中,數學教師為了讓學生認識到相同問題之中的不同解題方式,以及如何找到這一問題的最優解,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學習,這樣對于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著很好的作用。
例如:在針對學生的應用題進行鍛煉的過程中,筆者把學生分為了若干個學習小組,并且給每一組當中的學生發放了一些文具、玩具和錢幣。讓每一個學習小組形成一個買賣市場,在這些學習小組當中,有的同學充當買家,有的同學充當賣家。甲同學說:“這一個玩具車多少錢?”乙同學回答道:“50元”。甲同學便遞給乙同學100元,乙同學一邊口算著這一數學問題,一邊將一張五十元的鈔票找給了甲同學……等等。直到最后,教師讓每一個小組的學生對自己的交易進行記錄,并核算自己手中的金錢數量是否正確。通過以上的教學方式,不但讓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得到了鍛煉,也讓學生在彼此所進行的交流過程當中找到了問題的最好解決辦法,并讓學生認知到了自己在數學學習過程之中所存在的不足。在這一種游戲式的教學模式當中,學生使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提升,并且在學習氛圍方面,小學學生往往對游戲會抱有極大的興趣,能夠長時間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
3、憑借實踐鍛煉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眾所周知,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的標準,而在教師進行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過程之中,讓學生對相關數學理論進行親自實踐,是找到對應數學問題最好解決途徑的重要辦法。憑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使用物品進行實踐這一流程,鍛煉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例如:在針對學生進行長度測量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當中,筆者為了能讓長度的相關概念理論深深扎根在學生的心中,組織學生親自進行了一堂數學實踐活動課,活動課的名稱是“我是一名測量員”。上課初始,筆者首先對學生講述了關于長度以及長度測量的有關內容,之后,筆者便需要學生拿出自己的測量工具——直尺,讓學生對書桌的高度和桌面的長度與寬度進行測量,學生便紛紛拿出尺子,認真地進行桌子相關數據的測量活動。筆者在學生進行測量的過程中觀察每一名學生的動作,并檢查學生在讀取數字信息時是否存在有錯誤。最后,教師就每一名學生的測量結果開展檢查,針對完成較好的學生,教師需要給予相應的鼓勵和表揚,而對于測量存在較大誤差的學生,教師則需要幫助他其找出錯誤產生的原因。憑借以上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進行長度測量的過程當中,掌握測量工具的使用和數字的讀取方法。讓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結語
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就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是十分重要的一項任務,這關系到學生在今后更高階段數學學習過程當中的表現,是學生今后數學學習的良好鋪墊。因此教師必須要高度重視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養成,這樣才能讓學生更符合現代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1] 盧英.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2,10:114.
[2] 冷少華,劉久成.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目標、內容和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2,24:98-100.
[3] 徐文彬.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的理解、設計與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09,0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