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沙
摘要:本文充分借鑒中職院校學生學習行為調查及研究工作成果和經驗,引入層次分析法等科學方法論,構建了具有中職特色的學習行為評價模型,為實現學生學習行為評價工作的規范化和精細化,提高中職院校學生學習行為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中職學生學習行為;評價模型;層次分析法
一、背景及意義
近年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中職院校學生人數迅速增長,相當數量具有不良學習行為的學生進入了中職院校,給學生學習行為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目前,不少院校都在積極開展學生學習行為研究,剖析不良學習行為成因,提出糾正策略及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著學習行為理論研究對象粗放、學習行為評價能力欠缺等問題。在此背景下,在對典型中職院校學生學習行為調研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學習行為特點,構建具有中職特色的學習行為評價模型是非常必要的,此舉將豐富學習行為評價方法和工具,有助于中職院校學生學習行為評價工作的開展。
二、研究現狀及問題
中職院校對學生學習行為的研究主要是通過大范圍的樣本調研,對共性表現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剖析其特點、成因、影響,并基于科學理論提出應對策略及方法。最初是以學習效果為對象的總結性評價占據主流,比如對學生的各種考核和考試,缺少對學習行為過程的評價。近年來,逐步由總結性評價向形成性評價發展演進,在關注學習效果的同時,加強對學習過程的跟蹤及評價。
總的來看,國內中職學生學習行為評價研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評價模型簡單:評價指標缺乏全面性、系統性和層次性;評價方法缺乏科學的方法論指引;評價維度單一,缺乏靈活性。評價結論粗放,以定性描述為主,可用性較差。
三、主要理論及方法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寫為AHP):是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化、層次化的分析方法,該方法將復雜的評價對象排列為一個簡潔有序的遞階層次結構的整體,然后采用一定方法在各個評價指標之間進行比較、判斷,計算其相對重要性系數,即權重。層次分析法是本文關于學習行為評價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和方法,主要用于指標體系層次結構及權重的確定。
專家法:是一種集中專家的知識和經驗,確定各指標的相對重要性,并在不斷的反饋和修改中得到滿意結果的方法,包括有專家會議法、頭腦風暴法和專家調查法等。主要用于指標的篩選、權重確定、評價依據確定。
TOPSIS法:基于歸一化后的原始定量指標數據矩陣,找出最優方案和最劣方案(分別用最優向量和最劣向量表示),然后分別計算諸評價對象與最優方案和最劣方案的距離,獲得各評價對象與最優方案的相對接近程度,以此作為評分依據,最為常見的應用是插值法,主要用于指標評分。
綜合計分法:對評價指標進行分級、評分的方法,常見的是五級、四級評分法。
二元評價法:可以看做是綜合計分法的簡化,評價指標分兩個等級,對應兩種分值。
四、評價模型的構建
中職學生學生學習行為評價模型,就是利用合適的評價及判定方法對學習行為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處理(包括單項指標評價及多項指標綜合評價)的過程。
1、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學習行為評價指標體系是中職學生學習行為評價模型的基礎,評價指標應兼顧全面性、代表性、系統性、先進性、獨立性和確定性,每個評價指標均應具備含義、權重、標準、方法四大要素。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步驟如下:
第一,確定評價指標名稱及組織架構。
最上層為目標層,中職學生學習行為評價;
第二層為準則層,經過對典型中職院校學生學習行為的調研和分析,確定了學習效果和成績、學習動機和態度、學習環境和對象、學習習慣和方法以及其他與學習相關的素質和能力等五大因素。
第三層為指標層,按照不同維度或屬性對上一層因素進行分解,包括中職學生學習行為評價相關的主要定量及定性指標。
第二,制定評價指標的評價標準及方法。
評價指標評分方法是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要素之一,是對定量及定性指標進行分析、評分的方法,具備科學性、可行性和全面性的特點。本文主要采用專家法通過反復調研、會議進行確定。
2、選擇合適的評價維度。評價維度的多樣性是評價模型應用的重要基礎。本文中職學生學習行為評價模型實現了基于評價要素的分類評價,如:學習效果和成績、學習習慣和方法、學習動機和態度、學習環境和對象、其他能力和素質等,以及基于學生個體的綜合評價。
五、評價模型的應用
應用上述評價模型對某中等職業技師學院學生樣本的學習行為進行了評價,應用過程及結論如下:
1、收集學生學習行為相關信息。
2、根據該中職院校實際情況調整指標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
3、選擇學生個體樣本評價維度。
六、結語
中職學生學習行為評價的研究應與時俱進,逐步完善,本文不僅建立典型中職學生學習行為評價模型,同時提供了一種普遍適用的模型構建方法,目的是為了促進中職學生學習行為評價工作的精細化、系統化、規范化。
參考文獻
[1] 陳玉琨.教育評價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6-210.
[2] 丁家永.現代教育心理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235.
[3] 劉銳.基于AHP(層次分析法)的學生素質評價與就業競爭力研究體系.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