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桂玲
摘 要:信息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它的聲音、圖片和動畫給小學生提供了新的學習平臺。在提高課堂效率,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要注意科技手段的運用。信息技術的更新換代也給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從一開始的幻燈片,只能播放圖片到今天的交互式電子白板,不僅能播放聲音和動畫,還能用電子筆在上面寫字。省去了粉筆,教室里也少了灰塵。學生不用再吸粉筆末了。最主要的是聲音和動畫能激發小學生學習的興趣。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信息技術是如何為小學語文課堂助力的?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去獲取知識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愛玩、愛鬧,還沒有一定的自制力。上課打鬧不聽老師講課是常有的事。這個階段的孩子最讓老師頭疼。信息技術的出現正好解決了老師的難題。小學生最喜歡聲音和動畫,把課程內容在聲音和動畫中呈現出來,就可以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一二年級的孩子正處于識字階段,單憑枯燥的文字難以引起他們的注意,它們更是難以理解和記憶。教師不妨一邊教學生識字,一邊播放動畫。例如,在學習“草”字時,可以在屏幕上播放一望無際的草原的景象。學習“象”字時,可以播放小象在水中洗澡的畫面。不僅是簡單的動畫,還可以有故事情節。比如《三只小豬蓋房子》的故事,它們別用稻草、木頭和磚蓋房子。有一天大灰狼來了,它輕而易舉地進入了草房和木房,卻進不去磚房,想從磚房的煙筒進去把三只小豬吃掉,最后卻被燒死在煙筒中。學生既可以從字幕中認識文字,又可以在聽故事的同時學會漢字的讀音。老師也可以讓學生復述故事,讓他們練習發音。信息技術給孩子創造了一個快樂的學習環境。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漢語中有很多相近的字如“日”“目”“田”,小學生很容易弄混。“日”代表太陽,天上只有一個太陽,所以“日”子里面只有一橫。“目”字代表眼睛,讓小學生在屏幕上觀察人的眼睛,人的兩只眼睛是對稱的,所以“目”字里面有兩橫,而且是上下對稱的。“田”字雖然也有兩筆,但它的兩筆是縱橫交錯的。學生可以從航拍的縱橫交錯的田野視頻中明白“田”字的由來。每個字的寫法都有它的道理,信息技術的作用就是把這些信息呈現出來。學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不會再把字搞混了。
讀文章最主要的就是要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才會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這種情感。信息技術可以存儲許多主持人的聲音,他們飽含深情、發音準確的朗讀,會讓小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作者的喜怒哀樂。
三、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
教師備課時,需要翻閱大量的資料。書要一本本地找,一頁頁地翻,況且書籍是有限的。教師在找資料的過程中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網絡中的資源是無窮的,它為教師備課提供了一條捷徑。教師只要在地址欄中輸入網址,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資料,這就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不僅如此,信息技術還可以節省課堂時間。傳統的語文教學,教師要在黑板上把要學的內容一筆一畫地寫出來。黑板的容量是有限的,字寫滿了之后還要擦掉重寫。這就浪費了學生的上課時間。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只要事先把要講的內容存入電腦,在上課時調出來就可以了。只要輕輕一點,要講的東西都會清晰地呈現在大屏幕上。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平臺遠程教育逐漸建立,它給教師創建了一個可以互相交流的空間。在這里教師可以互相交流心得和經驗。互聯網上有很多的專家,教師也可以向專家取經,不斷提升自己。現代媒體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存儲量大,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媒體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同時現代媒體多種多樣,教師要善于利用它的靈活性幫助學生認知。有經驗的教師會時刻觀察教學效果,根據教學效果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狀況。計算機技術還可以替代教師的部分職能,如出題、考試等,減輕了教師的負擔,解放了教師的“手”和“腦”,教師就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
四、教師要不斷充電,提高業務能力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合理地運用教學法,不斷探索,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經驗教訓才能建立高效的語文課堂。要構建高效課堂,教師不僅要具有理論知識,還要有一定的信息技術水平和操作能力。要熟悉網絡管理和網頁制作,網頁的制作越精美越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僅如此,教師還要掌握必要的編程知識,構建供學生瀏覽用的資料庫。只有教師熟練掌握了多媒體技術,才能全方位感知,為學生呈現精彩的信息技術教學。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讓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胡春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與思考[D].河北師范大學,2013.
[2]鄭迅.用更廣泛的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活動:以錄制視頻活動為例[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