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芬
【摘要】小學科學也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啟蒙課程,近年來,各地陸續都在開展拓展性課程,小學科學作為涵蓋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的綜合性學科,其拓展的內容十分廣泛,對小學生核心科學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
【關鍵詞】科學素養 拓展性 探究
正文:
目前科學界普遍將科學素養概括為三個部分,即對于科學知識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對科學的研究過程和方法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對于科學技術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影響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因此提升科學素養是世界各國科學教育的最主要目標。
就小學科學而言,《課程標準》也把小學科學定位為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啟蒙課程,其基本理念之一是“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我想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科學素養是一項大工程,這個工程中必須有科學課的教學,當然也離不開科學拓展性課程的輔助。拓展性課程是基礎性課程的拓展與延伸,它在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深廣度等方面加以拓展對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學習方法訓練等方面加以強化,同時可以滿足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本學科的真正需求。
一、小學科學拓展性課程在學校的現狀
在小學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現階段學校拓展性課程的開展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結合課程安排,拓展相關內容進行探究。
1、整合專題型探究:如四下《食物》單元教學的尾聲可以安排與飲食健康或養生有關的知識,既拓展了生活經驗,又把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做了一個提升,讓學生能學有所用,真正讓科學服務于生活。
2、課外延伸型探究:有些探究活動,受課堂時間、空間的限制,不可能在課堂上全部完成,而學生又有很大興趣,教師就可順勢布置為課外延伸探究內容。如對鳳仙花的種植、養蠶等需要較長時間的動植物觀察飼養活動及天象觀察活動。對于這些活動只能安排在課余時間,或者集體種植養殖,擺放在班級生物角,以供師生可以實時交流。
3、科技制作類探究:教師為了鼓勵學生學有所得又有所創新,五六年級每學期都有一個科學小制作、學生往往躍躍欲試,可在課堂上講清原理要點后,作為課外作業,小發明探究活動,如五上《光》單元的制作潛望鏡,除了學具中提供的材料,提倡學生其他材料如牙膏盒,PP管等做出別具一格的潛望鏡。五下《沉浮》單元的制作一艘船,可以用多種材料制作帆船,氣墊船,貨輪甚至航母。六上《簡單機械》單元制作小桿秤。
(二)、拓展學生的視野。
1、組建生物角。核心科學素養的培養是長期的過程,有限的課堂無法完成目標,因此必須要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對中段學生來說,班級的“生物角”是一個很好的載體。與教材內容配套的小飼養(養一些金魚、小烏龜、蠶等)、小種植(比如鳳仙花等)活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相互交流學習體會,增加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從而有力地提高科學教學質量,完成課堂上不能完成的任務。
2、參觀科技館和博物館。《標準》中建議教師在教學中“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博物館、科技館應該成為學生拓展科學知識的另一個重要場所。教師要為他們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融洽的學習環境,引領他們到校園、家庭、社會、大自然中去學科學用科學。
核心科學素養的培養僅僅靠40分鐘的課堂是遠遠不夠的,40分鐘很快過去,還有那么多的疑問,爭議,針對這種情況,就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或回家后繼續探索。因此在科學課教學中,還要注重在真實的場景中進行教學,積極地把學生學習的場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二、拓展性課程開展中遇到的問題
1、課程教師專職比例低。各地學校的科學教師專職比例較低,尤其是農村小學,而城區小學雖有專職教師,但課務較多,對開展拓展性課程有時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2、課程設置不連續性。有些學校對拓展性課程設置安排沒有連續性,時而設置,時而取消,這樣不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和積累。
3、拓展性課程不夠系統化。由于大多拓展性課程都零散,相對獨立,而省教育廳出臺文件要求課程化,對課程的編寫和實施有一定難度和復雜性。
三、小學科學拓展性課程開展的建議
1、精心準備,有效指導拓展性課程的學習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要體現指導性,學生的拓展性活動更是如此,切記“放羊式”的隨意收放。教師對學生課外活動的指導要講究一定的策略,可采用“積分”獎勵等形式,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的活動能堅持下去。在拓展性活動前,提供可行的方法或計劃,為學生的觀察、探究搭好框架,引導他們學會觀察、比較,分析、整理。
2、結合各區當地的比賽項目,設置課程內容。
趣味實驗,科技制作,船模航模,Diy機器人,電子科技等系統化的課程內容。趣味實驗的內容符合小學生的知識結構和理解能力,可以是個人的,小組合作的,甚至是大型項目。例如《小學生神奇實驗》《77*2個經典科學游戲》都可以作為參考書籍,大型項目如大型多米諾骨牌,多米諾雪糕棍等都曾在我區開展過,內容不錯,很受學生歡迎。
3、學科前沿知識的傳遞。
教師要適合學科領域的快速發展,不學習就會落后,更不上別人的步伐,小學生也需要不斷接觸尖端科學領域發生著的變化,例如2015年流行的3D打印,高科技發展到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程度,用意念或腦電波控制機器人等。
我們都知道,每個孩子都各有所長,其思維、智力和才能各有其獨特的發展道路。只要遇到合適的土壤,每個人都能取得成功。而傳統課程設置面較窄,并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因此,為了讓每位學生都能實現個性化發展,學校必須通過個別化、多元化的拓展性課程,來培養學生肯定自我、創新思維、不斷超越自我的精神,以及學生合作、動手、探究、創新等方面的能力,我們也相信通過拓展性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能為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開啟另一扇窗。
【參考文獻】
[1]《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2]《淺談小學生命科學拓展性課程的應用》 云南楚雄開發區實驗小學 黃靜
[3]《以科學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龍家圈南套小學 陳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