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娟庫
【摘要】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性特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性特點合理地制訂教學方案,做好課前準備。教師只有不斷進行反思,才能更好地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熱情,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才能促進自身發展。本文提出了幾點做法,注重選才、注重激勵動機、要以新的方式處理單詞和文中短語、細化閱讀步驟以及體現人文情懷。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課 反思 對策
引言
閱讀活動本身是閱讀者、文本與作者之間相互交流的心理活動過程和思維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發展的過程;是在不斷實踐的基礎上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過程。只有正確處理學生自主閱讀與教師引導作用的關系,才能切實探索出可行的英語閱讀教學的新方法。反思性教學(reflective teaching)主要是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進行極愛學模式的設計,更加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基于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發展特點重新定位課堂教學理念,關注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
1 傳統英語教學存在的誤區
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重傳授語言知識輕整體理解語篇,重結果輕閱讀過程的指導,重文本信息輕文化意識滲透。老師是閱讀課的主角,一味講解語言知識,不啟發學生的思維,不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方法,不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總結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F今,初中英語閱讀課有一系列的skim(快讀)、detailedunderstanding(文章細節問題)、Discourse understanding(語篇理解)等閱讀理解活動,學生可以了解文章主旨大意、理解作者的意圖、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等。不僅僅注重了知識的傳授,而且加強了閱讀策略的培養以及文化意識的滲透,與傳統的逐字逐句分析課文的英語閱讀教學相比,有了一個質的飛躍。然而,現在的英語閱讀教學存在一個誤區:教師過度控制學生的閱讀理解過程,導致學生自主閱讀的機會很少。本文所指的自主閱讀是指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制定閱讀計劃、選擇閱讀策略和技巧、監控閱讀過程并評價閱讀結果的閱讀。
2 教學過程中的反思
2.1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基礎
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師多通過直接組織學生翻開課本等方式進行學習,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不佳,課堂學習興趣較差,不利于初中英語課堂閱讀教學活動的可持續開展。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需要明確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教師需要構建明確的閱讀教學目標,基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兼顧學生的閱讀學習與未來發展。例如教師可以將三維教學目標引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Can you play the guitar?》這一篇內容中,在知識與技能方面,需要學生掌握“can he/she paint/speakEnglish?”、“What can you do?”相關語法應用方式;在過程與方法方面,需要學生能夠將英語閱讀學習活動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需要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英語閱讀學習的樂趣,形成一定的英語自主閱讀能力。
2.2 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活力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方式將會直接影響初中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基于初中學生的實際性格特點進行教學設計,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質量。
比如在指導初中學生學習《why do you like pandas? 》這一篇內容中,教師可以首先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軟件,為學生播放一些有關于熊貓的圖片,為學生講解熊貓的珍貴。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I will lead you go to the panda'sworld today”等方式,引入課堂教學內容,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在3人到4人之間,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小組成員之間需要相互協作,共同完成閱讀任務。其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學習質量,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思維引導,通過“I like monkeys because they are cute. (就劃線部分提問)”、“Where do people usually go to see the animals? ”等問題,檢驗學生的閱讀學習質量,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交流與互動平臺。
2.3 拓展英語閱讀教學的內容
英語教學后的反思也是課堂教學總結的重要方式,對學生英語閱讀知識的深入學習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也能夠使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更加富含針對性特點。在初中英語教學總結活動中,教師主要可以通過知識的總結以及情感的牽引等方面開展。在知識的總結方面,主要是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進一步梳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按點總結等方式,清晰英語閱讀內容的邏輯表達思維,明確閱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增強學生對整體閱讀內容的把握能力。
3 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的對策
3.1 為學生留出閱讀的時間和空間
老師應該給學生留出足夠的閱讀時間和空間。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走進文本,才會整體理解文章,并且產生思維的火花;才能感悟到作者的寫作意圖及文章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涵,融釋“表層文化遷移”和“深層文化遷移”的障礙;學生才能夠從字里行間做出正確的思維分析。
如在《牛津英語》 22-year-old computer programmermurdered一文中,給學生5分鐘思考:Who can be the murdererof the programmer? 學生不能從文章直接找到答案,需從3段中找到相關的信息得出合理的結論。
3.2 情感培養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課外延展性的知識教學,培養學生的情感。情感教育更多的是看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的變化,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積極主動地學習。比如: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做了充足的準備,應用多媒體制作了教學課件,為大家播放了一段視頻,視頻中,一只小貓歷經千難萬險去找自己的母親,在視頻的最后一段出現了一排英文字幕:No matter how far my mother go,I want to find my mother,mother,Ilove you!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親人。
3.3 激勵動機,啟發思考
在閱讀課中要想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樂讀、愿讀。比如在閱讀課前設置一些啟發思考的問題,讓學生對文章充滿好奇與期待,忍不住要讀下去。對于單詞學習,采取與短文捆綁式的教學,不必再單獨地講解單詞,而是在文中讓學生去理解,去猜測其意思;讓單詞學習不再孤立,從而有益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有利于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在中考的閱讀理解中,每篇穩重的生單詞量是3﹪,而且實際上比這個數量還多。如果我們平時不注意訓練學生通過語境來判斷詞義的能力,在考試中勢必會影響對文章的理解。
結束語
總之,閱讀活動本身是閱讀者、文本與作者之間相互交流的心理活動過程和思維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發展的過程;是在不斷實踐的基礎上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過程。只有正確處理學生自主閱讀與教師引導作用的關系,才能切實探索出可行的英語閱讀教學的新方法。
【參考文獻】
[1] 王麗娜.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與反思[J].西藏教育,2015,25(04):36-38.
[2] 閆旭.初中英語教師反思性教學的個案研究[D] .曲阜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