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泳帆 劉曉玲 黃佩嫻
摘要:
目前,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新媒體也逐漸進入地方高校的課堂,新媒體給大學生帶來了新穎的上課形式以及便捷的生活,但也產生負面的影響如上課玩手機等,降低了課堂追隨力的執行力度。本文旨在新媒體對地方高校大學生課堂追隨力的影響進行探討,平衡新媒體在課堂上應用,最大效益化實現學生高度執行課堂追隨力。
關鍵詞:新媒體;地方高校;大學生;課堂;追隨力
一、 概述
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數字化媒體教學方式也應用于大學課堂中。一方面,新媒體帶來的教學資源豐富化,創新授課形式,帶給學生耳目一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也給大學生的課堂追隨力產生一定沖擊,造成學生在課堂上出現失范行為,降低學生的學習力度。然而,對比高等院校,地方高校存在經濟投資少,師資力量弱,教學設備落后等問題。目前,地方高校正逐步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主力軍。據統計,地方高校占全國高校總數的比例95%,從在校生規模看,地方高校本專科在校生數占全國本專科在校生數的93.2%[1]。數據表明地方高校已經成為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承擔著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的重任。隨著地方高校人數規模的擴大,如何平衡新媒體在課堂上應用,最大效益化實現學生高度執行課堂追隨力,對提高地方高校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具有現實意義。
二、目前地方高校課堂現狀
1.課堂出現“拇指文化”
目前,大學課堂上出現“拇指文化”。絕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消遣上課時間,無心聽講上課內容。郭微微學者指出手機會讓大學生產生期待和依賴心理,很多大學生喜歡頻頻拿出手機查看短信,即便沒有聽到短信提示音或者感受到手機震動也會忍不住查看,上課時間也不例外[2]。課堂上頻頻查看手機信息等,顯而易見會分散學生課堂注意力。
2.課堂內容感到乏味、枯燥,學生上課睡覺、逃課現象嚴重
教師照本宣科,學生無法投入學習,提起學習興趣。大學課堂上出現學生在教室后排睡覺、逃課的現象,甚至為躲避老師點名,部分學生選擇找人代課。只有互動的課堂才是生動的課堂,高校課堂當教師與學生面對面進行思想學術碰撞的時候才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知識的力量。但是在地方高校,依舊有不少古板的教師單純念書,學生無法與教師進行交流的情況。這使得地方高校大學生無法最大意義上了解知識的本身。
3.理論教育覆蓋大學生涯,學生一頭霧水
地方高校往往存在著理論教育覆蓋大學生的大學生涯的現象,大學生對理論知識了解僅停留文字表面意思,無法深刻理解,部分工科生無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造成產生“大學白學四年”的想法。由于地方高校投資資金不足,實驗設備落后或缺乏等原因,使得學校無法過多的開設實驗課程和實踐課程,造成了學生無法將實踐和理論有效的結合。
三、新媒體對大學生追隨力的影響分析
(一)新媒體積極影響方面
新媒體的利用可實現立體數字化教學,通過PPT、視頻等新媒體,豐富授課方式,有效傳遞課堂知識,讓學生積極發揮聽、看、想、寫等感知行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課堂追隨力。不僅如此,網絡課程如智慧樹等,通過網絡渠道指導學生,同時實現教學資源的分享,彌補地方高校地域帶來的教學資源差異。
(二)新媒體消極影響方面
1. 課堂“低頭族”頻繁涌現
隨著手機功能的豐富,微信、QQ、新浪微博以及各種功能Apps的廣泛使用,對學生課堂追隨力產生一定消極影響。大學生在課堂上通過手機聊天、刷朋友圈、打游戲消遣學習時間,同時網絡信息的綜合性和復雜性擾亂學生想法,上課開小差,轉移了學習的注意力。
2.網絡搜索功能使學生懶惰思考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報告指出,截至2015年12月,我國搜索引擎用戶規模達到5.66億,使用率為82.3%;手機搜索用戶達4.78億,使用率為77.1%[3]。從以上數據可知網民對網絡信息搜索的依賴性。通過教師訪談也了解到,部分學生遇到題目不會、調研問題等,就問“度娘”。直接通過網絡搜索功能獲得答案,降低了學生對思考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等。
四、提高新媒體對大學生課堂追隨力的積極影響
(一)學校方面
1.引入高質量教師隊伍,提供豐富的教師資源
學校可以引入一批高素質的老師,保證豐富的教師資源,積極宣傳新舊媒體結合的教學方式,對教師隊伍進行專業培訓,提高老師對使用新媒體教學的意識。
2.開展專業技能活動,完善學風建設
學校應積極開展專業技能活動,豐富大學生的文化生活,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實踐能力,同時完善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保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 教師隊伍建設
1.加強自身專業素質,與時俱進
教師應當不斷學習,跟上知識的更新程度,加強自身的專業素質,與時俱進。在課堂上,專業的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培養學生創新及實踐能力,有效教導學生知識,營造生動的上課氛圍。
2.提高教學能力,優化教學模式
教師應該與時俱進,靈活運用新媒體的優勢更新教學方式,同時結合舊媒體如黑板等工具綜合式教學。學會抓住學生注意力,能夠站在學生角度設計教學方案,使得教學設計靈活、具有彈性、生動。
3.加強課堂監管制度,規范課堂制度
老師應加強課堂監管力度,采用一定的方式去監督管理學生課堂消極追隨力,制定相關課堂規范及考分制度,嚴格管理學生的課堂行為,讓學生有效發揮追隨力。
(三)學生方面
學生應當增強自制力,培養自覺的學習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正確的思想去運用新媒體,了解在課堂上玩手機的負面影響,能夠自覺抵制課堂上手機的誘惑力。隨著社會競爭力的提升,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是當代大學生的必要任務,因此,學生應當增強自律意識,有效執行課堂追隨力。
五、結束語
新媒體視域下的地方高校課堂在未來具有一定的發展前景,通過運用新媒體更好地改善地方高校課堂的教學劣勢,實現教學資源效益化分享,同時提高地方高校學生課堂的追隨力,采取相關措施改善學生在課堂中消極的追隨力行為,引導學生恰當使用新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中西部地方高校改革與發展[OL](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45/201008/t20100831_97255.html)
[2] “拇指文化”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J]. 傳承,2011,(6).
[3]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5年中國網民搜索行為調查報告[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基金項目:2016年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研究成果:新媒體對地方高校大學生課堂追隨力的影響
(作者單位:嘉應學院,廣東 梅州 51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