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紅
思維導圖由英國心理學家托尼·巴贊于1970年提出,它作為一種新的思維模式,結合了全腦的概念,包括左腦的邏輯、順序、條例、文字、數字及右腦的圖像、想象、顏色、空間、整體等。思維導圖不僅作為輔助思考的工具,貫穿大腦信息加工的各個階段,同時作為處理知識及學習知識的有效的新方法,直接應用到知識學習過程中。思維導圖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也是一種利用圖像式思考來表達思維的工具.思維導圖是使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者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構造和分類的想法,它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者想法以輻射線型連接所有的代表字詞、想法、任務或者其他關聯項目的圖解方式.由于這種表現方式比單純的文本更加接近人思考的空間性想象,所以越來越為大家用于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思維導圖的使用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實驗證明:思維導圖為學生提供了思考框架,其知識表征方式及過程對知識的表達與理解,與數學教學有共通之處。思維導圖將思維過程和知識結構用圖的形式展示出來,可以更好地把握思維過程和知識的整體架構,以便于將新知識整合到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去,方便于有意義學習的構成。在數學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發揮思維導圖在預習、復習、知識的整理鞏固方面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完整有效的知識網絡,提升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思維導圖革新板書結構
傳統的板書結構大多是大綱式的板書,用大綱形式的板書來展示教學內容,雖然將課堂上的主要內容羅列了出來,但是不便于學生掌握, 特別是當所學習的知識有一定的比較意義或嚴格的邏輯結構時,學生不僅希望從所展示的教學內容中看到一個一個獨立的知識點,更希望看到這些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甚至老師在理解它們時的思維過程。運用思維導圖作板書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理解的要求。首先,一節課的重點或者一部分知識的重點能夠很清晰地體現在板書之中;再者發散性的圖像模式,可以讓學生體會創造性的思維過程,一個個互相連接的節點則能體現知識點之間的含屬關系;簡潔的方式讓其便于學生的理解與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生效率;并且彩色的線條與圖形,則能讓板書看起來新鮮生動,不容易產生疲憊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思維導圖式板書還能讓學生看到一個個小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看到一個連續的整體性的知識,而不是斷斷續續的,達到既向學生傳達知識信息, 又在他們面前展示了思維過程的目的。
二、思維導圖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問題解決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標,應用各種認知活動,經過一系列的思維操作,使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例如,證明幾何題就是一個典型的問題解決的過程。心理學家們認為,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有時要經過若干個中間狀態的轉化才能到達目標狀態,因而就會形成一種復雜的中間狀態分布。認知心理學把解決問題過程中所經過的全部中間狀態以及全部算子統稱為“問題空間”或“問題圖式”。人們發現“圖式”在解決問題時是有效的,由于“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認知工具,它是用“ 樹狀”結構清晰地表示知識之間的層次關系,應用于“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有助于解題者“問題圖式”建構的表征(“表征”是指信息在頭腦中的儲存形式)。解題者能否對問題做出合理的表征,關鍵在于是否形成了有關的“問題圖式”,即形成解決問題的認知結構。當解題者面對“問題解決”復雜的中間狀態分布和操作規則時,就會根據頭腦中原有的“問題圖式”,來建構“問題解決”的過程模式,直至完成問題解決為止。
三、思維導圖在構建知識網絡中的作用
課后復習是鞏固知識、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環節。學生對運用思維導圖這種方式進行復習總結都表現出一定的興趣。在復習中,首先,學生獨立對整章知識進行總結,根據自己的理解,理清數學概念、規律及其區別、聯系,區分重點難點,畫出思維導圖。其次,教師批閱學生交上來的作品,把握學生對整個章節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對其在思維導圖中體現的思維錯誤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改。第三,在復習課堂上抽取部分典型的作品,先由大家討論該思維導圖的優劣,進行補充與深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與提升,由于初中生的思維水平有限,教師的提高主要是將本章知識與已有知識進行聯系,將新知識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形成知識網絡,便于提取。各章、各單元間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讓學生自己找出聯系,把所有的思維導圖編織成自己的知識網,整個過程也是其樂無窮的。學生學完直角三角形全等后,將直角三角形的知識與已有的三角形全等的知識相結合繪制的思維導圖,可以加強對課程內容的整體認識,形成了一個清晰的知識框架。除了按章節復習之外,還可以按照知識分類復習,如函數知識,分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三個主要分支,每個主要分支再細分為函數概念、函數圖像、函數性質及應用等,這樣當思維導圖完成時,學生也有了一個十分清晰的函數知識框架。
四、思維導圖改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
傳統的數學學習,是對教師課堂內容的機械的記憶和模仿,很多學生忙于抄筆記和例題,沒有時間真正地去思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很難改變自己是課堂主角的地位,久而久之,養成了學生記憶知識而不是思考知識的習慣,形成了思維惰性。采用思維導圖的思考模式,用簡單的圖表來代替繁瑣的書寫,這樣學生不僅能輕松跟上教師的節奏,充分地理解,而且解放的大腦還可以順著教師的思路展開聯想,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快樂地思考著。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數學學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讓每個學生依據自己的水平與能力,踏實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思維導圖記錄自己的思維,同時也讓每個學生看到了別人的思維過程。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有效的監控和引導,通過交流、對比與決策,最終尋求到更為有效的解決辦法,使數學學習真正落實到實處。
在數學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重要的一點是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逐漸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提高數學能力、學會學習的目標。思維導圖還是一個新事物,如何更好地運用它改善教師的教,促進學生的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