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紅原
一、中小學圖書館的地位和作用
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小學校圖書館宣言》宣告:“中小學圖書館是保證學校對青少年和兒童進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項必不可少的事業,是保證學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條件”。近期由教育部等三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加強新時期中小學圖書館建設與應用工作的意見》也反映出國家對中小學圖書館地位的肯定和作用的重視。
二、中小學圖書館建設現狀
追溯我國中小學圖書館發展歷史,不難感受其變遷,比如硬件的改善,但這種改善仍未讓其擺脫乏人問津的尷尬處境。有人甚至其渴望從“灰姑娘”蛻變為“公主”,卻又不幸成為“睡美人”。是什么讓中小學圖書館一直“沉睡”呢?
(一)硬件問題
圖書館構成要素包括館舍、藏書、讀者、館員、技術設備等,以館舍建設為例,目前我國中小學圖書館館舍建設仍未取得大的進展,部分中小學甚至沒有完整的圖書館,有圖書館的部分中學館舍面積也較小,擁有獨立的“圖書館”建筑的學校并不多。《國家中小學圖書館(室)建設標準》對中學圖書館館舍面積要求中,最高(高級中學的升一級學校)與最低(初級中學的普通初中)標準分別是800m2以上和400m2。根據這項標準,即使在大城市也仍有40%的學校圖書館館舍面積不達標。而作為圖書館重要構成的藏書情況也堪憂,部分中小學圖書館館藏數量少而且結構不合理,嚴重制約了中小學圖書館的發展。
(二)軟件問題
軟件方面,中小學圖書館也存在許多缺陷。在很多學校,圖書館的規章制度也不健全,沒有規章制度,工作無章可依,管理上的漏洞也就無從發現,更談不上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了。另筆者發現,學校圖書館的人員多采用臨時人員或兼職人員,不具備專業知識且流動性大,極不利于服務提高和活動持續開展,嚴重影響著圖書館作用的發揮。
(三)其他制約因素
目前,國內多數學校領導對圖書館的教育職能認識不夠,多把圖書館當做附屬品,沒有硬性指標來規范圖書館工作,遑論人員安排、財力投入與硬件建設了。另,學校的教學模式雖有一些轉變,但總體還是唯分數論,這種情況導致學生活動跟著考試轉,制約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背離了素質教育的初衷。
三、新時期中小學圖書館建設策略
(一)更新觀念,從思想上重視圖書館建設
要改變中小學圖書館落后的現狀,首先要更新觀念,明確中小學圖書館的地位和重要性。中小學圖書館作為服務教育教學的重要辦學條件,是學生和教師獲取信息資源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更是均衡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學校領導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轉變以往唯成績論的觀點,加強中小學圖書館的建設,推進學校素質教育。
(二)完善基礎建設,確保館藏資源質量
明確中小學圖書館的功能定位后,館舍、配套、館藏、資源等方面也應隨之做出合理安排。宏觀上,要注重加強集中領導和管理,對中小學圖書館的政策、法規、人員、經費、館舍要科學合理的策劃與管理。中小學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有其群體特性,在館藏內容上必須有針對性,應與教學學習實際緊密聯系,不能盲目照搬其他類型圖書館館藏模式。此外,中小學閱讀需求廣泛,但層次處于初級階段,要合理優化館藏結構,采購適合對象水平的讀物。總之,要建立數量適宜、復本率適度、質與量并重的優質館藏。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業務水平
圖書館隊伍的強化,不僅僅是指專職人員,還包括兼職人員、志愿者等,應全面的加強人員業務培訓,提升業務能力,更好的為中小學生提供優質文獻信息服務,幫助中小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及素養。業務培訓可不局限于校園圖書館,可創新培訓機制,建立分層分級培訓體系,制定培訓計劃,可通過館際交流、向專業圖書館取經、利用網絡資源平臺開展遠程培訓等方式實現。在加強業務培訓的同時,還應完善資格準入、定期考核制度。通過多種方式吸納優秀人才進入中小學圖書館管理人員隊伍。
(四)以信息技術為先導,推動數字資源建設
中小學數字化圖書館建設既是圖書干加強自身建設的需要,也是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數字圖書館可實現傳統圖書館所無法完成的自主化、個性化學習方式,開辟素質教育新陣地。在數字化圖書館建設中一要確立數字化建設在整個基礎教育發展中的優先戰略地位,二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堅持“實際、實用、實效”,避免資源浪費,三要統一規劃,循序漸進,可將工作重點放在電子閱覽室建設上。四要充分發揮和延伸數字化圖書館獨特教育職能,將服務延伸到家、到個人,加枸杞一個完善、成熟、專業的數字化圖書資源庫。
(五)充分利用聯盟協作,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相對于中小學圖書館而言,專業的少兒圖書館擁有優質的管理和資源平臺,兩者資源共享,將極大減輕學校資源采購經費。通過少兒館,還可以實現校際之間的資源共享。專業的少兒圖書館長期與資源供應商接觸,在采編方面有天然優勢,而學校的老師直接與少兒讀者接觸,最了解少兒讀者的需求。兩者優勢互補,可共建共享有價值的資源。深圳在此方面做出了積極嘗試,其所成立的“常青藤”聯盟,依托深圳少兒館平臺,逐步發展全市中小學校加入聯盟,不僅實現了少兒館與中小學校之間的資源共建共享,也在學校與學校之間架構起了溝通交流平臺,讓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在沒有實現資源共享之前,少兒館所服務的對象有局限性,輻射面窄,資源共享后,小讀者數量激增,需求的擴大,使資源得到有效利用,提高圖書館服務效率,有效避免了資源閑置。
當然,兩者的合作當然不僅僅是平臺搭建,發散思維,創新服務,中小學圖書館大有可為。作為圖書館網的前沿觸點,中小學圖書館有著天然的優勢。在聯合發展上,深圳少年兒童圖書館又有了新思路。日前,他們提出了“閱讀指數”的新概念,通過建立專業的系統平臺,依托常青藤聯盟平臺,打造中小學校閱讀榜。具體來說,就是通過新建的系統,由種子學校想少兒圖書館推薦書籍,少兒館根據書目邀請出版商或作者出配套測試題,學生在閱讀完后,可通過閱讀指數平臺隨機答題,累積閱讀分值,分值高低將決定各校推薦書目像股票一樣在平臺上“漲停”或“退市”。此舉解決了以往閱讀推廣的單向性,使學生擁有了自己的閱讀互動平臺,他們可以進入論壇發表心得、吐槽等,在此過程中,不僅加深了他們對讀物的理解,更可讓學校掌握學生的閱讀質量,還可擴大少兒館的服務半徑,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有了平臺和媒介,少兒館和中小學圖書館在資源共建共享上就有了更大的合作空間,二者也將擁有更大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