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遠全
基礎教育階段是育人的重要階段,是學生初步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培養學生具有良好品質,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負責、學會生存、學會求知、學會競爭、學會創造,成為具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健壯體魄的現代中國人,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因此,在教育學過程中,培養學具有強烈責任感養成良好的道德為行習慣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一、實施責任教育的內容和主要原則
在認真領會學習中央提出“以德治國”的大政方針后,我們也把《公民基本道德實施綱要》、《公民道德規范》做為指導思想,以“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善儉自強、敬業奉獻”為目標,把責任看成既是對自己的,也是對家庭的,更是對國家的、社會的、全民族的。責任教育要采取“全體發展”“全面發展”“全程教育”的原則與貼近生活,聯系實際結合起來,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將責任教育貫穿于學生責任感,形成知、情、意、行的始終;把主體性原則與啟發引導主動參與結合起來,使小學生走上自我教育之路,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角色,主動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根據不同學生已具備的發展;把學校、家庭、社會貫通起來,營造適合學生責任感培養的氛圍,共同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與行為。以激勵自己面向未來、心想父母、功在國家、利在人類為目標,教育學生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為自己的今天、為自己的明天、為自己的一切負責;要為殷殷企盼的、拳拳而望的父母負責;要為民族振興,為國家昌盛負責;為當今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負責。
二、實施責任教育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1、針對小學生的年齡和性格特點,給孩子們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班主任老師的就職演說”,班主任老師結合自身實際,從責任入手,給學生上一節前途理想課,從而給學生留下“我們的班主任老師是一位非常有責任心的人”的第一印象;教師在每學期開學的第一節課上,強化“學習是學生的光榮使命”的教育,增強學生的學習責任感;教師以《我的責任》為題,布置學生寫一篇作文,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有組織、有計劃地上一節主題班會,以“愛校、愛班,做合格小學生”為主題,使學生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上好第一次家長會,明確責任教育的重要課題,求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為培養學生自我責任感和家庭責任感創設良好的條件。
2、通過廣播宣傳、專題報告、主題班會、征文大賽等形式,開展“強化安全意識”為主題的生命教育活動,以此提升學生生命價值,讓學生欣賞生命、尊重生命,讓學生認識到安全、健康的生活,負責任的生活是生命最有價值的。教育學生從珍惜自身生命推及珍家其它生命。這也是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家庭負責到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對人類負責的深化。
3、通過“法制宣傳教育月”、“愛護環境教育月”、“自我管理教育月”等專項活動,教育學生負起合格公民的責任,負起環境保護的責任,負起文明生活的責任,負起自我管理的責任。通過主題升旗儀式,各項競賽活動,校園文化建設,參與公益活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責任教育,使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自己的形象與表現與班級的聲譽、學校的威望、家鄉的風貌、國家的形象,息息相關,緊密相連。
4、通過身邊發生的事情來開展辯論、演講活動,對學生進行以對社會負責為主要內容的公德教育。讓學生談談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這些不良現象的影響與危害,錯誤的根源、不良反響,明確責任的深刻內涵與社會意義,弄清人與社會之間的責任與利益關系,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時時有責任。事事有責任。
5、通過“一角錢基金”、“手拉手、愛心獻校友”慈善募捐活動,對學生進行以“團結友善”為主要內容的對他人負責教育。學生把平日節省下來的零用錢匯集進來,統一上交保管,每學期對部分貧困生適當救助,或是解決本班貧困生燃眉之急,通過這些活動,更盡一份責任心。
6、通過開展“少先隊入隊儀式教育”活動來對學生進行“學會關心”、“學會參與”、“學會負責”的教育。把學生培養成愛國家、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富有道德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的合格公民。
7、根據新課程的改革的要求,注重探索在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新思路。努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充分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責任。在文科教學中,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中華掘起而讀書的崇高思想境界。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充分認識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一種崇高的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對人民的責任感。在自然、社會等學科中,以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科學、人與環境為思維對象,教育學生對社會進步的負責,對人類生存的環境負責,對人類社會的和平與發展負責。
我們已置身于充滿機遇與挑戰的二十一世紀,在挑戰中,能夠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之一就是誠信水平,而其核心內容則是高度的責任感。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不中只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而要把學生的德育放在首位,責任教育尤為重要,學生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學校自然會形式一個熱愛集體、文明守紀、愛護公物,團結互助,勤奮向上的教育群體,良好的氛圍的形成,有助于學校各項工作的全面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