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佳(東莞市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廣東東莞523000)
生活污水生態處理工藝技術探究
何永佳(東莞市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廣東東莞523000)
近年來隨著人口的增多,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斷地增加,但是傳統的污水處理系統對于管理的要求和化學添加劑的要求較高,同時維護設備也需要一定的費用。從保護環境的角度來說,化學處理方法也存在著一定的不完善性。因此我們有必要尋找一種能耗低、處理效果好、對環境影響最小的一種方法來處理污水。本文主要簡單介紹了通過模擬濕地的方法,利用真菌等微生物作用分解水中的有機物達到綜合利用的目的。
生活污水;生態處理;工藝探究
現階段城市中的污水處理系統已經較為完善和成熟,但是農村地區還沒有系統的污水處理系統,大多數都處于亂排亂放的狀態。并且農村基本都是引用的地下水,生活污水的無狀態排放對于生活飲水產生了極大的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為了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新農村,我們應該對農村的生活污水進行重點整治。促進農村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促進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
1.1 排水設施不完善,處理率低
目前農村的生活污水主要通過溝渠的方式流入到河流或者滲透進地下,生活污水都沒有進行處理,對水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其中生活的污水主要來源是洗衣洗漱用水、洗菜水、廁所用水和養殖廢水。目前這些廢水的處理利用率非常低,有的地方建立了沼氣池初步利用糞便污水,但有的地方就直接無組織排放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
1.2 排放源分散,不易集中收集
因為在農村中,村民的分散居住給污水的集中處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居民產生的生活污水也是比較分散的,沒有一個統一排放的管道,污水的產生和排放都是很分散和無序。因為缺乏資金上的支持,建設排污管道和污水處理設施就比較困難。
2.1 人工濕地系統
人工濕地系統是對自然濕地的模擬,它是通過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物理、化學、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實現污水的凈化。濕地中把植物種植在填料地基上,當污水經過填料地基的表面和縫隙時,可以對污水進行簡單的過濾和吸附,然后植物吸收一部分,微生物分解一部分,實現生活污水的凈化。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是由預處理部分和濕地處理部分組成,我們通過合理的設計和安排可以將污水中的很多污染質進行去除。
在人工濕地中污水的處理應用最多的是表面流濕地和潛流濕地。在表面流濕地系統中污水的流動速度比較慢,污水中的有機物大多數都是由植物表面生長出來的菌種分解。這種系統操作比較簡單、投資管理費用低,但是因為污水從上表面流過不能很好的利用填料和植物根系的作用,占地面積相對來說比較大,凈化不徹底,衛生條件還有待改善。
潛流濕地是目前研究最多應用最廣泛的,在潛流系統中污水在地表以下流動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表面生長的菌種、植物的根系吸收、填料的吸附截流,這種方法受環境氣候影響不大,保溫效果好、凈化污水效果好等優點。
2.2 穩定塘系統
穩定塘是一種經過人們對土地進行適當改進的,并且加裝了防滲層的池塘,它主要是通過里面固有的微生物來凈化污水。穩定塘的凈化污水原理和天然水域的自凈化的差不多,污水在塘內停留的這段時間里,污水中的污染質經過沉淀和微生物的氧化或者分解作用而去除。穩定塘可以利用天然的養魚塘或者廢塘來進行污水處理,選地方面比較靈活方便,運行維護的成本比較低。但是受氣候條件影響大,污水處理量有限,占地面積大,處理效果不理想。
2.3 厭氧生物處理
厭氧生物處理是利用厭氧微生物在無氧的情況下通過自身的代謝把污水中的有機質轉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甲烷等。厭氧生物處理廢水的成本很低,對高濃度和難降解的污水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厭氧生物處理只能作為預處理,經過厭氧生物處理技術預處理后,可以減少后續污水處理的負荷。
2.4 地下滲濾系統
地下滲濾系統是由化糞池和土壤滲濾裝置構成的,地下滲濾系統的原理是生活污水在經過化糞池的預處理后輸送到滲透性良好的底層中,通過土壤自身的凈化能力對污水進行稀釋、吸附、降解從而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在地下滲濾系統中污水中的一些可吸附顆粒大部分被地層中的沙石、土壤等吸附,少部分被生存在植物根系中的蚯蚓、線蟲、蝸牛和其他一些微生物分解。地下滲濾系統可以有效的去除氮和磷離子,處理后的污水水質較好達到可以重新利用的程度,并且建設費用低,維護管理方便,不產生因污水沉降作用帶來的污泥問題。但是這種方法對土壤的滲透性有很高的要求,并且對土地資源和地下水資源造成一定的污染,不利于環境的保護。
以上簡單的介紹了生活污水的特點和現狀,并簡要分析了污水處理的幾種工藝,污水生態處理系統在農村的生活污水處理中的應用已經越來越廣泛,對于解決農村因生活污水污染水源的問題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可以根據農村的具體地形地貌和污水產生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建設適宜的生態處理系統。總的來說,在管網系統不完善、污水產生源分散、缺少專業人士指導的農村建設生態污水處理系統是非常有必要的。
[1]賈曉競畢東蘇周雪飛張亞雷.農村生活污水生態處理技術研究與應用進展[J].2011.
[2]焦金亮.生物生態耦合技術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研究[J].2012.5.
何永佳(1987-),性別:男,籍貫:廣東東莞,學歷:本科,畢業于東莞理工學院;現有職稱:初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