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發全
【摘要】縱觀國內外,腦卒中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隨著康復醫學的發展,人們認識到康復治療是降低腦卒中患者致殘率、促進腦卒中患者各項功能恢復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對腦卒中的康復治療研究方案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腦卒中;治療;康復研究
【中圖分類號】R74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0.0.02
腦卒中,亦稱腦中風,是一種急性的腦血管性疾病。在我國,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其具有復發率高、致殘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點。盡管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其患者的救治率有了明顯提高,但在其存活者中,高致殘率卻是影響患者及其家屬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康復醫學,又稱第三醫學,是繼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之后的又一門新興學科。經過幾十年的臨床實踐證實,康復醫學對腦卒中的療效顯著[1],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礙,有效幫助患者重返家庭和融入社會。
腦卒中能夠造成患者機體多功能的損害,包括運動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語言功能障礙、情緒障礙等等。腦卒中的康復是一個復雜的生物過程,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對腦卒中康復的進程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人們發現康復治療的介入時間以及訓練方式都能對康復的結果產生深遠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多種應用于腦卒中的康復治療方案。
1 腦卒中的三級康復治療
在我國,三級康復治療是目前主要推廣的系統康復治療方案。已有前瞻性多中心大樣本量的臨床研究證實,進行規范化的三級康復治療能夠明顯提高各階段腦卒中患者的綜合功能[2]。而且無論是在早期還是延遲進行康復治療,都能顯著促進患者各項功能的恢復[3]。因此,腦卒中的康復治療貫穿于腦卒中的不同時期,并且根據各時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才能達到更好的改善受損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4]。
一級康復,是指患者在醫院的急診科、神經內科及神經外科時,進行的常規治療和早期康復治療。主要進行的是床邊功能的運動訓練。通過患者的主動參與與被動活動相結合的方式,來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同時預防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患者早期的康復訓練能加快神經功能的恢復,從而緩解運動功能障礙的發生和發展[5]。與之相對應,早期認知功能的康復訓練也同樣重要。在早期進行的肢體訓練基礎上加入認知能力的訓練[6],結果發現,認知功能的恢復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提高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從而也可以幫助患者構建良好的心態,促進運動功能恢復以及心理康復,形成良性循環。其他的研究也說明,腦卒中患者在神經內科進行心理康復、肢體運動功能康復、并發癥護理,能夠有效恢復患者的神經功能,同時減少和預防肢體殘疾,提高患者的預后[7]。
二級康復,是指患者在康復中心或者康復病房中所接受的康復治療。主要鍛煉的是患者的行走功能,這在三級康復網絡中發揮著重要的中間力量。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多元化、程序化的護理模式,我國患者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8],在臨床二級康復治療中,其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此外在相同時間內,能提高療效并降低醫療成本。
三級康復,是指患者在家中或者社區中所進行的繼續康復治療。主要針對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和提高。人們逐漸認識到延長住院時間可能會引起患者的依賴性以及與社會之間的脫離,因此,家庭/社區康復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推崇。有臨床研究對患者的遠期療效進行了觀察,結果發現社區康復對腦卒中患者的上肢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遠期作用[9]。因此,在突出早期康復治療重要性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家庭/社區的康復治療,并且介入時間越早作用越明顯。
2 腦卒中的康復治療新方法
近年來,涌現出了許多腦卒中康復治療的新方法,例如強制性運動療法、中醫針刺療法、鏡像療法、運動再學習療法等等。Wolf等人[10]進行了為期3年的臨床跟蹤研究,結果發現經過2周的強制性運動療法治療后,亞急性腦卒中患者的上肢運動功能顯著改善,并且此改善作用能夠持續1年以上。中國傳統中醫療法的研究發現[11],在系統的三級康復治療基礎上,針對不同時期采用了不同的針刺方法進行治療,結果發現,受試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體活動功能以及神經功能均有改善。運動再學習療法在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應用結果顯示[12],其對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患者均具有改善效果,同時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
除此之外,國內外的研究表明,康復治療過程中,強度不同、持續時間不同等因素都會對康復治療的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臨床研究發現[13],當患者平均每周接受8.8小時,連續進行11.2周的語言訓練時,這種言語的訓練可以顯著改善腦卒中患者的語言功能障礙,然而當受試者每周接受2小時,共進行22.9周的語言訓練時,最終卻出現了無效的結果。由此可見,對康復治療方案的不斷優化也是至關重要的。
綜上所述,腦卒中是一種嚴重影響人類生命和生活質量的疾病,降低其高致殘率和復發率,改善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當前隨著現代醫學治療水平的不斷進步,康復療法在腦卒中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突出的地位,并且也有越來越多新的康復理論和方法逐步應用于臨床治療中。此外,在康復過程中對各項功能障礙的改善,也切合了當代康復醫學以功能為導向的研究方向。因此,康復治療在腦卒中治療體系中發揮著強有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于維東,范紅杰,張文娟.偏癱康復理論與實踐(續一)[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01,5(7):9-13.
[2] 喬 波.三級康復治療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綜合功能的臨床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7,22(1):3-8.
[3] "九五”攻關課題組.急性腦卒中早期康復的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1,16(5):266-272.
[4] 倪朝民.腦卒中不同恢復時期的康復治療[C].中國康復醫學會全國運動療法大會暨“5·12”康復醫學國際論壇,2009.
[5] 劉 軍.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護理體會[J].中國民康醫學,2010,22(7):907.
[6] 陳建偉,許紅梅,陳曉琳,等.早期認知功能訓練對腦卒中康復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3):201-203.
[7] 陳佳麗.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1,17(32):299.
[8] 戎 燕,鄭舟軍,劉文琴.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卒中二級康復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4):23-25.
[9] 范文祥.社區康復對腦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遠期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9,24(1):68-71.
[10] Wolf S L,Winstein C J,Miller J P,et al.Effect of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on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3 to 9 Months After Stroke: The EXCIT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06,296(17):2095.
[11] 胡世華,黃俊宏,鄧少珍,等.分期針刺結合三級康復治療腦卒中偏癱的臨床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3,(11):1054-1057.
[12] 李宏偉,羅興華,黃東峰,等.運動再學習對腦卒中患者早期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23(2):155-157.
[13] Bhogal S K,Teasell R,Speechley M.Intensity of Aphasia Therapy, Impact on Recovery[J].Stroke,2003,34(4):987-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