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娜
【摘要】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10年來中國的市場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經濟結構多元化,尤其是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生機盎然,在國民經濟生活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提供了大量的城市就業機會,創造了社會財富,增加了國家稅收,然而由于我國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國家相關政策缺陷等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發展;問題;建議
一、中小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稅收負擔偏重
1名義稅收負擔明顯偏重
從2008年到2010年,將其稅收負擔做比較,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顯著高于大型企業,而中型企業的稅收負擔最重,其名義稅收負擔率的最大值為2,33%,1.61%、1.94%、2.05%,分別高出大型企業0.8、0.4、0.35、0.86個百分點。因此表明了企業的規模越大,反而其征收的稅負越低。中小型企業的綜合稅收負擔率逐漸降低會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空間,會促進中小企業更好地發展。
2.中小企業增值稅稅負偏高導致的問題
通過增值稅稅負(說明增值稅稅負的原由)來說明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總體而言,從2008年到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的增值稅稅負總體呈現緩緩遞增的趨勢,但是中型企業也出現69.99%的和小型企業71.18%。規模以上中小企業的增值稅稅負并且比大型企業的總體要高一定的程度,那么說明中小企業的總產值的增加值小于應交的增值稅,那么這將使其發展空間大大縮小,縮減了擴大再生產的成本。
(二)技術創新出現瓶頸
內蒙古的中小企業主要集中在批發零售業、部分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傳統行業,隨著市場的競爭日益殘酷,過去的中小企業依靠低價模式來提高競爭力,并且拼的是資源與廉價勞動力,這條老路已經不適合如今的發展,因此中小企業面臨轉型的壓力,需要調整產業結構。我區的中小企業由于對技術創新的重視度較低和沒有獲取技術的渠道,所以創新動力不足,因而主導產品的科研創新只能靠高校和專門性機構來研發,沒有自己穩定的研發人才。
(三)金融性政策存在對中小企業的歧視
內蒙古的大多是中小企業經歷過金融性政策歧視,而這些政策歧視一直都是阻礙中小企業更好發展的絆腳石,由于這些原因的存在使得中小企業的成本提高,使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大打折扣。長期以來中國銀行業主要由大銀行所主導,在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上具有比較優勢的中小銀行發展相當滯后,由此導致中小企業的融資的瓶頸難以突破。然而內蒙古地處西部地區,使其與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差的更是一大截,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國有銀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入駐內蒙古,地方性銀行和融資租賃公司及其他金融機構偏少,國有銀行稍微給予了中型企業一定的資本支持,但是更多企業卻是享受不到這樣的雨露。小微企業的貸款成本一般是大型企業的3-5倍,這使得小微企業的發展欲望是有心而力不足。
(四)國家的扶持政策覆蓋面較窄
國家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扶持主要是優先滿足那些符合國家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要求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興業態項目資金需求。內蒙古地區的中小企業涉及到這些高新技術的偏少,主要是傳統行業,所以受到的國家扶持各類基金偏少,那么中小企業的資金鏈受到了極大的阻礙,那么就會給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資金鏈的困惑。內蒙古的中小企業涉及的領域卻鮮有涉及到加速折舊的政策所覆蓋的種類,由此看來,中小企業的政策偏向還是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所以享受到的政策優惠面比較窄。
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具體建議
(一)支持中小企業服務化體系建設的財政政策
在實施形式上,首先加大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專項基金的財政投入,由政府和中小企業共同出資建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平臺。其次,加快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建立中小企業網絡信息平臺,實現各個平臺的互聯互通。
(二)運用多種財政手段支持中小企業融資
一是運用財政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推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完善,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風險。二是增加財政資金進行貸款貼息。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有發展前景的環保型和出口型項目的中小企業貸款,在地上財政允許的情況下,應給予一定的貼息支持。三是建立中小企業政策性商業銀行。
(三)財政支出重點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
創新是促進企業持續發展的內在驅動力。能夠有效的增強中小企業的競爭力,進而帶動我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借鑒發達國家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成功經驗,應加大財政支農技術的支持創新。
(四)完善中小企業的服務體系
雖然我國政府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很多服務,但是對中小企業的服務還沒有形成完整統一的體系,在這方面相對來講是滯后于整個國際潮流的,所以要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在上級扶助專項資金的支持下,政府要建立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多功能、多渠道、社會化服務網絡。為解決企業貸款難和新產品開發風險大等問題成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和中小企業技術開發風險基金。要及時的總結經驗,研究探索,學習實踐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機構專業服務能力和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的文化,樹立服務品牌,不斷提高服務的質量和中小企業的滿意度,讓更多的中小企業能夠放心的享受服務,使中小企業更好的發展。
(五)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為了保護中小企業的利益,在政府采購政策中規定,在政府采購中不得設置一些歧視性條件對中小企業做出不力的舉動,采購文件載明的技術指標不得有限制、排斥潛在供應商的內容,要根據采購項目的具體特點和實際需要而設定相應的資格、技術支持等條件。對于有限定或指定特定的專利、商標、品牌、原產地或供應商,應做好說明工作。不得就同一采購項目而向資質不同的供應商提供有差別的項目信息等。各級政府及其部門應當健全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制度,負有編制部門預算職責的行政部門應當按照相關規定,在年度政府采購項目預算總額中安排一定的比例。完善綠色采購政策體系,建立綠色采購標準體系和執行機制。繼續推進實施《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暫行辦法》,全面推廣政府采購信用擔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