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少炯
【摘 要】山區體育教師時刻把握“以學生發展為本”這根主線,努力更新自身角色,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科學地構建合作小組,優化學習過程,恰當把握時機,增強合作的目的性,使合作學習真正發揮出應有的功效,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
【關鍵詞】合作學習;自我教育;競爭;興趣
一、科學分組,是課堂有效合作學習的首要條件
分組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如果不經準備,單純地把學生分成若干組,或者直接把學生按素質水平高低分組及片面以同學間的友情分組,這都是不可行的。在多次實踐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制定了這樣一套分組方法:
首先,對每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測試,然后根據力量、速度、耐力等項目測試成績參照課本評分標準給每位同學打分,打分等級可以這樣定:75分以上為A等,65—74分為B等,64分以下為C等。
其次,通過自薦、民意測評等方式選舉出工作態度好、認真負責,身體素質好的學生擔任組長。
第三,召開“人才交流會”,學生依次自我介紹興趣、特長及分組意愿等,而后各組長根據性別、各項目測試成績及學生自我介紹等情況進行公平選擇,每組人數為4—6人。
小組成員在分組后意識到他們之間是一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關系,要想得到別人的認可,就必須對小組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而且還必須鼓勵同伴去爭取好成績,這就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人人爭先,人人進步”的良好學習氛圍。
二、加強山區學生的自我教育,是課堂有效合作學習的必要條件
想內因發生變化,外因必須時時給予適宜的刺激。讓每一個學生都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讓每一個學生擁有正確的合作態度,具體做法為:
1.首先使學生學會自我認識,不過高或過低估計自己的能力;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樹立自信,遇到困難不退縮,迎面而上;受到不良情緒影響時學會自我調控,在課堂中要學會激勵自我。如在籃球投籃教學中,總有學生出手時猶猶豫豫,教師此時如在一旁鼓勵一句:“相信自己,你能投進的!”這時學生一定會信心大增,果斷出手。
2.其次使學生學會合作中建立積極的小組成員關系,培養自己合作學習運動技能的能力。當某個同學因素質差影響小組成績而受到其他組員的埋怨時,教師應引導組內成員要敢于站出來制止這種行為,將心比心地對埋怨的同學進行勸說,使合作小組人際關系和諧,使小組保持良好的合作精神。
3.不斷引導學生學會樂于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使學生能謙虛地敞開胸襟接納同伴,學會欣賞別人,寬容別人,學會相互鼓勵,取長補短。
4.最后應該教育學生學會承擔責任,不僅是對自己負責,同時也要對小組負責,在每一個小組中每一組員都必須擔起相應的責任,協同努力,為小組目標的實現而竭盡全力。
三、把競爭機制引入合作學習中
山區孩子本質純樸,不喜競爭,單從人性角度講,這是他們的優點,但從社會角度來講,這卻是一個缺點。在中小學階段,利用體育課堂教學,引入競爭機制,培養學生的社會競爭能力。在課堂合作學習模式中,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群體之間的競爭,將個人的目標轉化為群體一目標,使小組成員有了共同的奮斗目標。由于學生是從“我要學”的心理要求出發,教學的效果明顯有顯著的提高。如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籃球投籃比賽,教師先組織各組試投一次,記下各組投中總個數,然后分組練習后再比。這樣,各組每一個組員都會認真用心去練,教師再分組指導,學生有目標,學習勁頭足,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又如,在短跑教學中,我們把跑道分成距離不等的幾段,由各組長根據本組成員身體素質自由安排每段跑步人員,素質好的同學多跑距離,素質差的同學少跑距離,而后以比賽形式開始練習,以每組練習總時間排名次(相應名次相應積分),每一局后各組長可調換各段人員,每次三局或五局,最后以積分多少決定名次。在這種練習方式下,每一個學生都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跑,都想為本組爭得榮譽,每一個學生都在為別人喊加油。每一次領先,他們都高興地跳起來,落后了,也不服氣,叫嚷著:“再來一次”,表現出的都是那種永不言輸的精神。
四、激發興趣,是有效合作學習的基礎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愛是開啟教育對象內心世界的鑰匙,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讓學生把自己當成朋友,有心事時可以找我們訴說,有困難時可以尋求我們的幫助;而我們在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時,予以端正,在學生身體不適時,予以關懷……只有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才能讓學生領悟到教師的愛,愛之深切,才能喚起學生奮發向上的勇氣。當然,愛學生,決不是對學生的放縱,要做到寬嚴適應,愛嚴統一,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建立良好的師生合作關系。
2.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根據山區學生身心特點安排適宜的教材,同一教材,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學生懼怕的中長跑項目,我們就可以采用多種教法。教法一:快樂隨意跑,讓學生以輕松適宜的速度跑完全程。教法二:分段法,引導學生把全程分為幾部分,分段采用相同速度完成。教法三:越野跑,利用野外風景分散學生注意力,從而不知不覺中跑完全程。教法四:校園定向跑,利用小組合作力量完成練習。又如跨越式跳高練習時,采用皮筋代替竹桿。接力跑時進行教學比賽,提高學生傳接棒動作技術和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不管什么教材,只要我們多考慮,一切以學生為主體,總會找到最適宜學生的練習方法,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我們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上是我校在體育課堂合作學習中的主要做法,我們清楚地知道,僅僅做到這些還遠遠不夠,學無止境,不要說其它,光合作學習這一塊,就還有許許多多更科學、更適合學生的教學理念等待我們去探究、去發掘。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抱著科學執教、永不放棄的信念,以學生發展為本,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后代,不斷學習,不斷努力,山區體育事業就會永遠煥發無限生機!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2.
[2]沈松林.小群體學習法在農村教學中的運用[J].北京:中國學校體育,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