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菲菲
【摘要】深入貫徹“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行全方位多角度探索研究企業文化融入中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校園文化 校企合作
一、中職校園文化建設中企業文化的重要價值
職業教育貼近社會、貼近企業,企業要求中職生能零距離就業,即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但從現實來看,不少中職學生還不習慣于這種要求,在2+1培養方式的第三年在企業實習期間,面對全新與中職校園文化氛圍差異很大的企業文化氛圍,心里準備不足,不適應一線的工作崗位-下不去,所學知識和工作脫節-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有足夠的創新意識,必須與企業文化交融和對用不上,不習慣企業的管理方式方法-留不住。學生角色不立刻轉變為企業員工的角色,導致畢業與就業的磨合期限變長,不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這就決定了中職學校接。
二、企業文化融入中職校園文化的具體探究
(一)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職業人的工匠精神。
李克強總理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倡工匠精神,國家的“十三五”規劃要強調工匠精神,教育部要求職業院校培養學生工匠精神 ,是因為國家需要、時代需要、民族需要、你們、我們、社會上的所有人都需要。為了中國制造成為中國創造,成為精品制造,為了中國產品成為全國甚至全球民眾信賴的產品,進而振揚中國經濟,振揚中國國力,振揚中國國際地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需要一種精神,需要一種執著,需要一種情懷,需要一種智慧,這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的執著,工匠的情懷,工匠的智慧。工匠精神是現代社會所有勞動者,或者所有職業人所應當具有的精神,是從業人員對崗位職責的敬愛和對職業道德的敬奉,是做人的基本品行。工匠精神與敬業精神是血脈相承的,弘揚工匠精神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要求。建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體現社會主義文化特點、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其理想是最大程度地調動全體師生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和諧、民主、向上的校園文化氣氛,打造具有專業特色的職業學校工匠文化。
(二)校園環境職場化,構建特色職業校園文化。
從零距離就業的需要、培養中職學生良好職業素養的需要、從本校特色專業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和整車配件與營銷專業特色建設的需要進行分析、研究。實施“校園、教室、宿舍、實訓基地”企業文化建設。在校園、教室、宿舍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汽車企業的歷史、大事記、大國工匠的宣傳標語、掛畫、雕塑或文化石等,并對車間、實訓室等校內實訓實習場地進行“企業包裝”,按照企業生產標準在校內實訓實習場地張貼企業勵志標語、生產流程、安全操作規程等,將企業文化貫穿職業教育教學全過程。校園文化建設與職業指導工作相結合。以就業為導向,加強職業指導工作是“融入企業文化”的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內容。積極開展就業創業專題講座,宣傳先進的企業文化以及行業勞模和學校優秀畢業生的事跡,引入先進的企業文化,使之扎根于校園文化的土壤中。使學生更多的了解社會、了解企業、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強化就業、創業意識。
(三)班級管理專業化,踐行工匠精神。
2014年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中德育內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中國精神教育、道德品行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知識教育、職業生涯教育、心里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工匠精神。創新班級管理方式,可以對班級實行“公司制”管理。一個教學班是一個公司,有自己的名稱,宗旨和管理制度,有自己的內部機構和部門,學生統一著裝,佩戴公司標志胸卡。班委會就是董事會,每位學生都是股東,自己認購股份,選舉產生的班委成員擔任公司的各部分負責人,提出“上學如上班,上課如上崗”的口號。制定自己公司規定,獎懲分明,使專業和行業的文化元素融入班級文化建設之中,經過在校學習,學生不僅僅學到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而且將來能適應企業的工作要求。
(四)教育課題企業化,打造特色課堂。
以特色“企業化”課堂為平臺,遵循“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方位打造校園特有的“企業化”環境,構建“職業化”校園文化。通過營造仿真的職業環境,運用整車配件與營銷情景模擬軟件,進行職業行為的訓練,打造汽車商務特色課堂,點亮學生職業夢想的同時還以德育主題活動為平臺,如:“文明行為,從我做起”“寬容忍讓,修身美德”教育主題,通過組織開展大量第二課堂活動環節培養學生的“高尚興趣,裝點人生”教育主題,通過企業優秀畢業生經驗交流環節教育學生的“感恩母校,奉獻社會”的教育主題,從多個問題聚焦、學習探究、行動體驗的板塊多角度地透視,用心、精心、盡心、努力,靜待花開。
(五)校園活動職業化,爭做出彩職業人
郭思樂的生本教育思想告訴我們,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熱愛學習而設計的教育。組建學生行業社團,興趣小組,舉辦各類職業技能培訓等活動,組織包括企業創業史和職業生涯規劃等內容的主題講座,讓創業明星、行業精英用優秀的文化成果教育和感染學生,廣泛開展“文明與我同行”“”“我的夢,中國夢”活動,增強學生的文明意識,培養學生的愛國愛企情結,并使其成為一種獨特的校園文化氛圍,定期組織學生到人才交流市場,人才招聘會,當地企業單位開展調查,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標準,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聯系組織學生深入社區服務站、交通崗、城市公共場所做志愿者等,在實踐的同時,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的職業品質,形成了學校的特色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羅長海. 企業文化學 [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1.
[2]期叢侃 校園文化的設施及其它[J].教育發展研究,2009(1).
[3]吳光益.論中學校園文化的功能與建構[D].華中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