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惠
【摘要】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語感,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很多問題,如學生朗讀過程缺乏情感、對朗讀內容缺乏認知,針對這樣的現狀,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創新朗讀教學方式,通過加強小學朗讀教學的指導,提升學生的朗讀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問題;意義;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語言語感,提升學生漢語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通過加強朗讀教學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語感,提升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當前,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還是很多,如教師在教學中指導方式不恰當,機械化的朗讀教學模式,阻礙了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本文結合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問題,分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的指導對策。
一、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情感滲透
當前,在小學語文的朗讀教學中,很多學生的朗讀方式可以稱之為“喊讀”,或者是“唱讀”,即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無論是對于詩歌、還是古詩詞、甚至是白話文,學生都是用同樣的語調“念”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沒有投入情感的。這種喊讀的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也難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學生對朗讀的內容缺乏認知
在小學語文的朗讀教學中,由于教師對朗讀教學的不重視,或者是整個朗讀的過程,都是教師領讀,學生跟讀。或者是教師起頭,讓學生集體朗讀。這樣的朗讀教學模式,教師在整個過程中,缺乏對朗讀內容的指導,學生對所朗讀的內容缺乏最基本的認知,從而使得學生的感悟能力低下,影響了朗讀教學的效果,同時也讓朗讀教學失去了最原始的意義。
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強化教師指導作用的意義
針對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強化對朗讀教學的指導,強化學生對朗讀內容的認知和感悟,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滲透情感,達到朗讀教學的實際效果。
(一)教師的指導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朗讀效果
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受到年齡的影響,他們在朗讀的過程中,對相關的內容往往缺乏認知和了解。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教師加強自身的指導作用,可以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強化對朗讀內容的認知和感悟。例如,針對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喊讀”的現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朗讀示范的方式,讓學生模仿,通過模仿,提升學生的朗讀技能,并在朗讀的過程中滲透情感,提升學生的朗讀效果。
(二)教師的指導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對于事物的認知是比較空白的。學生對于某件事物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教師的影響。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最容易產生崇拜心理的對象是老師,老師的帶頭和示范作用,有利于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朗讀教學中,教師對朗讀的重視和指導,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朗讀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對語文朗讀的興趣,最終達到提升學生朗讀效率的目的。
三、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指導對策
以上,筆者分析了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加強教師指導作用的意義。由此可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不斷改變當前傳統落后的朗讀教學模式,通過教學手段的創新,提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效果。主要對策如下:
(一)強化學生對朗讀重要性的認知
小學生年齡尚小,他們對事物的認知還處于初級階段。他們對于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并沒有一個系統的認知。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強化學生對朗讀重要性的認知。首先,教師要做好帶頭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多給予學生一點時間進行朗讀,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其次,教師還要給學生講解朗讀的重要性,讓學生轉變學習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甚至是課余時間能夠大聲朗讀,大膽發言,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
有需求就會有動力。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想要達到良好的朗讀效果,可以通過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加以實現。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敢于說普通話的信心。在貴州這種地區,由于平時所使用的語言是西南官話,即地方語言,部分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還不習慣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和表達,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樹立學生使用普通話交流的信心。此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幫助學生糾正發音,讓學生能夠使用標準而流利的普通話進行交流,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其次,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之前,可以大體給學生講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所蘊含的情感因素,以及應當用什么樣的語調、手勢進行朗讀,或者教師直接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給學生一個比較規范的朗讀示范,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
(三)教師的示范作用不可或缺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學生普遍存在著“喊讀”的現象,筆者認為:教師的帶頭示范作用不可或缺。要想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投入情感,光靠教師講解朗讀技巧是不夠的,因為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對很多事物的認知還是模糊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強化自身的示范作用,通過朗讀示范,讓學生進行模仿,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對于現在的小學生而言,他們的模仿能力是相當強的,教師只要好好示范,必定會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
(四)舉辦朗讀活動,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小學生好勝心強,這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尤其是對于現在的小學生,他們生活在信息化的時代,所接觸的信息量大,“懂”的東西也遠遠比上一代強。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抓住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舉辦朗讀比賽活動,通過比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升學生的朗讀效率。
總而言之,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語感,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很多問題,如學生朗讀過程缺乏情感、對朗讀內容缺乏認知,針對這樣的現狀,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創新朗讀教學方式,通過加強小學朗讀教學的指導,提升學生的朗讀效率。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