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宇+崔霽銘
【摘 要】校園傳統紙媒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傳播的力量越來越薄弱。校園內傳統紙媒何去何從?成了新一代媒體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本文試以成都理工大學為例,分析校園內傳統紙媒現狀,剖析傳統紙媒的出路。
【關鍵詞】校園傳統紙媒;新媒體;轉型與發展;媒介融合
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279-01
一、新媒體沖擊下,校園傳統紙媒現狀分析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3次中國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基礎數據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45.8%。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1%。近幾年,用移動電子產品、手機等進行閱讀的人數以階梯式上升,而圖書、報刊、雜志的市場份額占有率持續下降。校園里有許多紙質媒介,以成都理工大學為例,有《理工之光》《大學生學刊》《心橋》《成都理工大學報》《成都理工大學學報》《北辰》等。據調查,大學生們收到這些校內報紙后,75%的學生不會翻看;15%的大學生會在無聊時翻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這些紙質刊物在學生中的閱讀率不足10%。這是當下校園內傳統紙媒面臨的一大難題,也是校園紙媒發展的瓶頸。
除此之外,紙媒的發行速度也制約著其發展。據實地走訪調查,校內紙媒一般為月刊或半月刊,重大事件不能及時報道,這也是它們不再受大學生青睞的原因。因此,校園傳統媒介的轉型和發展成為眾多媒體人思考的問題。
二、新媒體沖擊下,校園內傳統紙媒的轉型與發展
(一)媒介融合是趨勢。在當今大環境的影響下,媒介融合是趨勢,“互聯網+”概念的提出,讓傳統紙媒有了新的“助力”,傳統紙媒對數字化拓展需要一個實踐與探索的階段。面對新媒體的沖擊,與新媒體融合是校園紙媒的一個有效應對策略。傳統紙媒只有在整合各種資源,占領多種媒體傳播平臺,才能更好地在大趨勢中有大作為。
媒介融合在新傳播技術的推動下,校園傳統紙媒和新媒體不斷走向合作,利用各自的傳播優勢,相互取長補短,媒介融合的趨勢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校內傳播方式上可以實現多媒體傳播,做到圖文聲像并茂;二是傳統紙媒可以利用新媒體進行傳播、接收、儲存、檢索,極其便捷;三是紙媒發展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宣傳模式。
(二)發揮內容優勢。紙媒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大學生的喜好。在此基礎上實行紙質內容數字化,才能提高校園內紙質媒介的競爭力。校園紙質媒介有原創的內容資源,有成熟的新聞采集運作模式,有傳達引導思維的媒體人與相關專業的學生。在這之中,有多年積累的采訪和編輯經驗,有長期形成的輿論導向能力,并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因此,在與其他新媒體融入的過程中,校園傳統媒介中的紙媒要發揮它的“內容優勢”,再加上對新近發展的渠道的應用,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三)數字化發展。數字化發展可以改變校園傳統紙媒的宣傳形式和內容特點,提升自身的競爭力。目前,新媒體以其傳播方式的巨大優勢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受眾,在互聯網等新興媒體沖擊校園傳統紙媒的強勢地位時,結合新技術的數字化多元素發展,是傳統紙媒發展的有效策略。另外,數字化是在一個更高形態上對校園紙質媒介核心能力的開發。校園傳統紙質媒介的數字化轉型,不是在數字平臺上對媒體產品的重新組合,也不是對本身傳統業務流程的簡單整合,而是打破了校園傳統的媒體邊界和行業疆域,在一個更高層次上對校園媒體產業鏈進行價值重構。
三、結語
校園紙媒與新媒體不是“冤家對頭”,而是優勢互補,相互融合,共生共榮。校園紙媒轉型、發展的目的不是為了與新媒體競爭,而是為了未來的發展。以開放性的姿態擁抱數字化、主動推進媒介融合的變革進程,搶占校園紙媒融合的新高點,是當前校園媒體人與校園紙媒的正確選擇。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的沖擊下,校園內傳統紙媒與新媒體的融合是形勢所趨,每位媒體人任重而道遠,校園內傳統紙媒一定不會在新媒體的沖擊下消亡。
參考文獻:
[1]翟秀鳳,李慧寧.從美國《新聞周刊》去紙化看新聞類周刊的數字化生存[J].中國記者,2013,(8):120-121.
[2]CNNIC.第33次中國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北京: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4.
[3]Dan Gillmor.We the Media[M].OReilly Media,2015.
[4]彭蘭.“內容”轉型為“產品”的三條線索[J].編輯之友,2015,(4):5-10.
[5]孫銘欣.新媒體環境下紙媒商業模式轉型初探[J].新聞與寫作,2014,(2):46-49.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劉澤宇(1994-),男,山西太原人,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2014級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研究方向:媒介融合。
第二作者:崔霽銘(1994-),女,河北唐山人,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2014級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基金項目:本文系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2015年大學生創新創業“種子計劃”項目,項目編號:ZZ20150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