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兵 董清爽
皮影藝術的教育功能及應用研究
——以泰山皮影進課堂為例
◆吳 兵 董清爽
泰山皮影戲是山東皮影戲的重要代表,在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和實踐分析顯示,泰山皮影學校教育在道具、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有了獨特的經驗。因此本文著重探究泰山皮影在學校教育中的價值以及泰山皮影的教育內容,反思存在的不足,使泰山皮影在未來能更好的應用于學校教育。
泰山皮影;課堂教學;應用
青少年人群是祖國未來和希望,泰山皮影應用于學校教育可以讓更多的學生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更有利于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泰安市教育局于2013年在全市中小學開展泰山皮影進課堂活動,筆者通過近幾年課堂教學的實踐,對皮影藝術應用于學校教育的相關經驗進行總結,并提出反思和建議。
(一)泰山皮影的制作及其表演工藝。傳統泰山皮影的制作過程復雜表演工藝講究。它的制作過程中一般需要十個步驟,首先是選皮,主要采用泰安當地的小黑驢皮,具有透光性好和延展性好的特點;第二是制皮,大約需要五天的時間;第三畫稿;第四過稿;第五雕刻,這也是最復雜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精雕細刻大約需要3000余刀,歷時近兩個月;第六上色,泰山皮影對于上色也有自己的獨家秘訣,絕不掉色;第七防腐;第八加溫;第九點綴;最后壓平。一個完整的泰山皮影的成功制出要經過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再說傳統泰山皮影的表演,最著名的當屬范正安先生的“十不閑”,一個人演出一臺戲,同一時間內完成伴奏、念唱、操縱,把全身都調動起來,一個人身兼數職。這樣的制作表演工藝對于青少年來說著實有些復雜,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利用現代工具簡化制作過程,一方面可以傳承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學生也對其頗有興趣。
(二)泰山皮影融于學校藝術教育。泰山皮影作為傳統民間藝術形式本身就離不開藝術,所以在學校教育中把音樂和美術知識與泰山皮影相融合,泰山皮影音樂欣賞,皮影美術制作,為學生開展興趣課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1.泰山皮影與美術教育。傳統泰山皮影的制作工藝十分繁雜,又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蘊深厚,對于中小學的學生來說學習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對皮影藝術知識進行整理,提煉出符合學生發展特點的知識并轉化為美術學科知識,例如在制作皮影的過程中選用美術刻刀和宣紙卡紙,操作簡便,也不會因為太難而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泰山皮影與音樂教育。學校在開展皮影課程時,為了增強學生對于這種傳統文化的理解可以開展泰山皮影欣賞課,在欣賞過程中學生們受其熏陶,提高學習興趣。除此,教師還可以用學生能看懂學會的簡單樂譜來授課,把復雜的泰山皮影唱腔改變成學生易于學習的唱調,古老的皮影展示與現代的音樂有機結合,唱詞也發生了改變,有的還重新編排,更接近學生們的日常生活,有利于泰山皮影的傳承。
泰山皮影融于學校教育,開展皮影課程需要學校領導、皮影藝人和我們學校老師共同努力。在當今這個科技高速發展、重視創新能力的時代,泰山皮影的教學方法緊跟時代尋求創新,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不可忽視傳統表演法。因此泰山皮影在教學中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實現創新性傳承。
(一)多媒體教學演示法。多媒體教學在當今中小學課程應用中已十分廣泛,利用多媒體演示,學生們可以更加形象直觀的了解皮影藝術。在用多媒體演示泰山皮影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探討學習,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對泰山皮影的了解。
(二)現場表演法。目前泰山皮影表演已經走進泰安市多家學校,有時表演還沒開始,同學們就被皮影道具深深吸引。表演必不可少的還屬《泰山石敢當》,舞臺上燈光閃耀,皮影在表演老師的手中跳動著,再加上鼓樂和有趣的泰安方言,學生們目不轉睛的看著。學生們都被這表演吸引住了,在愉快中感受著傳統民間藝術的勃勃生機。學生們在切身觀看表演中紛紛表示希望學習更多的傳統文化技藝,并將它們傳承發揚下去。
(三)小組設計分角色扮演法。要是泰山皮影實現創新性傳承離不開學生們新的創作,在開展皮影的課程中學生可以自由組成興趣小組展現自己的奇思妙想,創作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創編故事分角色扮演。學生的創作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第一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創編人物,這種方式符合學生自身特點,貼近學生生活。第二種是根據童話故事改編,改變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合理的設計人物、故事情節。
根據學生創編的故事,再按照皮影制作的方法做出皮影人物,設置舞臺情景。學生按照之前的分組,進行角色選定,最后完成表演。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學生間的合作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而促進班級凝聚力。
泰山皮影融于學校教育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了一批新時代的皮影藝人和皮影工作人員,但是在其傳承中仍然存在著不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泰山皮影進入學校開展課程過程中,師資力量明顯不足。泰安市各小學開展泰山皮影相關課程,就需要專業的老師為學生們講解上課或是表演,因為學校的任課老師畢竟不是專業的人員對泰山皮影藝術知之甚少,此外,許多任課教師每周課時太多、教學任務重,有的教師身兼幾門課,也沒有辦法集中精力潛心研究,抑制了教師潛力的挖掘,制約了泰山皮影的開發和應用。
(二),在當代考試制度的約束下,很多學生以及家長只顧著學習各種文化課和加分課程根本沒有太多精力放在這種傳統文化學習上。對于許多家長來說,泰山皮影這種傳統民間藝術可以在休閑的時候進行了解,但未必愿意讓孩子們深入進來,因為學習這種傳統民間藝術會耗費孩子的其它學習時間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盡管在泰安市各個學校開設皮影課,但是課時也很少,只能是所謂的“副課”,在主流課程面前還是不能相提并論。
(三),真正對泰山皮影感興趣的學生投師無門,盡管近年政府大力推行泰山皮影進學校,但是目前泰安市中小學只是開設了皮影選修課程,沒有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目前泰山皮影的培訓是一個新興且弱勢行業,雖然范正安先生有泰山皮影學習班,但這種學徒式的培養方法顯然不能滿足大規模培訓的需要。因此,如何創設一個健全的學校課程體系和營造一個公平的工作環境,是泰安市政府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作為齊魯優秀文化代表的泰山皮影,其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獨特的泰山皮影不僅儲藏著泰安民眾的聰明才智和思想結晶,而且還闡釋著泰安人民的生活審美和情愫意境。同時泰山皮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也有著重要的教育價值,需要努力進行保護和傳承。
[1]周麗君.探究泰山皮影戲的藝術特征[D].曲阜師范大學,2015.
[2]苗蕾,鞠達青,范唯國.關于山東地方民間傳統藝術—泰山皮影的挖掘整理及應用設計探討[J].山東農業大學(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04):12-14.
[3]竇彬.淺談泰山皮影的藝術特色[J].美與時代(下),2011,(07):98-102.
[4]朱振華.齊魯文化視域下的泰山皮影戲——以泰山皮影戲為個案的探討[J].齊魯藝苑,2011,(04):11-14.
*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于稀疏表示模型的電影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研究》(項目編號:16YJC760056),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泰山皮影藝術數字化保護與傳播研究》(項目編號:15DWYJ06),泰安市社會科學課題《泰山皮影數字交互設計與新媒體傳播研究》(項目編號:17-YB-049)之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吳兵,董清爽,泰山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吳兵,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