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宇曦
《影視導演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析
◆蔡宇曦
《影視導演基礎》是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課程。本文擬從本門課程對學生的專業能力要求及課程教學實踐出發,探析《影視導演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的方法,并提出具體的實施建議。
互動式教學;影視導演基礎;教學改革
近年來,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是一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熱門專業,在本專業的課程中,《影視導演基礎》這門課程對于學生的理論與實踐能力提升有十分重要得作用。本門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是綜合性課程,如何通過課程提升學生的專業理論與實踐能力十分重要,而好的教學需要對課程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探析與改革。
首先,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學生的主要來源為藝術類考生,此類考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相對缺乏主動性,理論基礎不夠扎實,在進入大學學習時,對于理論知識僅為應付考試,并未真正了解與掌握,無法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
其次,網絡對于當今學生的吸引力遠大于書籍的閱讀,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當今學生的主要信息來源于網絡,對于傳統的書籍閱讀較少,對專業方向的書籍的閱讀更是少之又少,在課內理論學習不足的情況下又缺失了課外對于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條件。
再次,大部分學生即使觀看電影抱持的也是娛樂的心態,對于電影的選擇全憑興趣,且較多觀看的為當下新上映的影片,注重的多為影片的明星效應及視覺觀感。這導致了學生觀看的電影類型有限,也錯失了觀看一些經典的影片的機會。
本門課程的課程內容包括了影視導演的職責、劇本的創作與選擇、表演藝術、時間與空間設計、視覺語言、場面調度、聲音制作等等。所涉及的內容多且較為繁雜,學生之前已經分散學習了以上相關知識,如按照授課內容重新教學,則即浪費了時間灌輸重復的知識,又容易讓學生對本就一知半解的理論知識學習產生排斥心理。但如若全然放棄理論教學又會遇到前文所提及學生的理論知識依然薄弱且零散的問題。因而在此門課程的教學中,教師面臨一個如何選擇如何把握重難點并針對學生目前的學習情況整理構建本門課程的理論體系架構并能夠突出教學重點的問題。
實踐教學環節是近幾年高校教學中較為側重的環節。但容易出現實踐安排較為零散,各實踐之間未形成相關性,或相關性較弱,單純為了實踐而實踐的情況。另外,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許多學生不愿意主導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給教師在實踐中的指導造成了難度,最終實踐課程容易演化成“放羊式”或“散養式”,并未達到提升學生綜合專業知識的水平的目的。
1.在課程中運用互動模式討論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與自學能力。
教師先行提供專業理論經典書籍,要求學生在給定時間內完成書籍的閱讀,并完成一份讀書報告,讀書報告中需對自己所讀的書籍中的內容進行歸納概括,并提出對于其中某個觀點的贊同或質疑。之后,組織學生進行分享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培養敦促學生閱讀與自主學習的能力,又能通過討論相互學習與鞏固知識。
2.在課程中運用案例分析法讓學生學習經典,并鍛煉歸納知識與口頭表達的能力。
《影視導演基礎》開課之初,教師可以指定某幾個導演及某幾部經典影片,讓學生進行觀看學習,并選擇其中某一個導演對其的導演風格及執導影片做深度剖析,最終形成書面文字,并制作PPT,在課堂中進行5分鐘的分析闡述。這一方法的運用著重于讓學生有范圍的觀看經典,鍛煉其歸納與口頭表達的能力,并通過歸納觀看經典影片掌握部分影視導演的基礎理論知識。
實踐教學如今已經成為課程教學中的重點教學環節,如何通過改革實踐教學的方法來提升實踐的效果在課程教學中十分重要。目前關于編導類的專業實踐中,常用的教學法就是項目教學法。項目法的實施可以培養學生們的團隊合作意識、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具體實施環節如下:
1.給定學生本學期需要完成短片項目的主題。項目來源可以結合當下影視作品比賽或工作室承接的影視制作項目。導演根據主題確定選題,并進行導演闡述。由于本門課程是《影視導演基礎》,主要考核的是學生的導演能力,故要求每個學生都要以導演的身份履行導演的職責完成一部影片的制作。
2.組建團隊,上交拍攝進度計劃。同學可以根據導演闡述后選擇加入某個導演的劇組,或由導演自行組建團隊。團隊中的成員可以為本班級同學也可以為其他班級同學。
3.組織指導學生開展項目的實踐。在此過程中需要及時了解學生團隊情況,但由于學生分組較多,有時在課外實踐進行拍攝,且拍攝的場地分散,因而要求學生每次拍攝結束需要上交一份現場記錄,記錄的內容包括現場拍攝狀況,拍攝進度,出現了哪些問題,是否解決。這份記錄用于輔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拍攝過程中的情況,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
4.進行項目匯報及總結。各小組的項目結束后,進行一次5-8分鐘的匯報及總結。匯報以PPT的方式展現,主要內容包括影片的展示以及對自己導演工作以及拍攝工作的總結。其他同學可以提出自己對于影片的參考意見,匯報與總結給學生們提供了交流的平臺,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膽量,也讓他們從別人的影片制作中得到啟發,也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更多方法與經驗。
在實施項目教學法的過程中,要注意如下事項:首先,注意選題是否恰當。部分學生的創新意識較強,但由于經驗不足,容易選擇不適合或較難完成的題目,指導教師需要幫忙學生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判斷,并對選題提出自己的指導意見。其次,指導教師需要指導導演如何做好團隊的協調工作,既給予導演自行處理問題的機會,又在學生無法解決矛盾時及時幫助解決,避免學生之間產生沖突。
在學生的考核評價機制上,采用過程性考核與多元化的課程考核方式。過程性考核包含讀書報告、導演闡述部分。多元化考核包括專業能力以及學生的態度、團隊協作能力等。同時,鼓勵學生將完成的作品提交參賽,對于參賽獲獎或入圍的影片在最終的成績考核上給予加分。同樣如學生完成的是工作室接單項目并最終被委托方選中也同樣給予考核加分。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能避免部分學生坐享其成。
《影視導演基礎》課程教學要求的理論、實踐環節的設定必須有助于學生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提升。對于《影視導演基礎》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與探索任重而道遠,它會隨著社會對于人才培養要求的變化以及社會地進步而不斷進行調整提高,這也給任課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只有時刻保持對業務的學習,保持對教學的熱情,積極思考,勇于求變,才能探索出更有利于人才培養、更為科學先進的教學模式。
[1]李艷英.影視導演學研究述評.[J]濟寧學院學報,2014(2):46-50.
[2]王心語.影視導演基礎[M]. 中國傳媒大學,2009,5.
[3]周艷紅.項目教學法的教學模式分析[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2.
[4]楊德廣.高等教育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6.
[5]王少林.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的創新運用[J].西安歐亞學院學報.2011.03.
(作者單位:福州外語外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