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映燕
摘 要:交互性學習突出的是學生對知識的自主習得過程,對知識的內化及學生實踐力的培養具有較明顯的作用。針對交互性學習的特征與目標,提出利用信息技術,以“引導”為主要形態的高中思想政治交互性學習模式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引導;信息技術;高中政治;交互性學習
所謂的交互性學習,就是在教學中以學生為自主學習中的主體,以教師的引導為線索,緊緊圍繞學科的教育方向,采用學生合作、問答、討論、實踐等形式,達成最終的學習目標。
可以看出,交互性學習強調的學生的學,突出的是學習過程的交互性和自主性。在交互性學習中,教師起到的是引導作用,相當于學生學習的一個支架,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少地影響學生的學習。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交互學習是一種高效的策略。
一、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互動
交互式學習的最突出特征是互動性,學生在學習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實現對知識的學習和對能力的培養。因而,教師首要的策略就是要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動”起來。
如“文化塑造人生”這一章節,為了能夠提升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互動的興趣。我設計了一個辯論環節,主題是“文化對人生的影響力”,正方論點是“文化不影響生活質量”,反方的論點是“文化深刻影響生活質量”。然后,我將學生分成兩個組,分別擔任正方和反方。在辯論時,每組學生有一臺與電子白板相連的電腦,可以通過電腦查找資料并在屏幕上展示證據和觀點。如,正方在屏幕上展示一個影星的圖片,然后說:“這位影星沒有多少文化,但他過著奢華的生活。”反方馬上用自己的證據蓋住了正方的圖片:“請看這位影星,因為沒有文化底蘊,很快就失去了藝術生命,而另一位影星文化修養高,直到80歲還是當紅人物。”學生對這種“斗法”的形式非常感興趣,通過互動實現了對知識的掌握。
二、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實時性
在高中政治的學習中,學習內容和學習資料都面臨著一個問題——時效性。當我們的教材擺在學生面前時,其中的有些內容就已經成為過去時了。而在信息技術條件下,這些學習信息的時效性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如在學習“我國政府受人民的監督”這一章節中“政府的權力:依法行使”和“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時。我讓學生對這一知識進行小組探究式學習,安排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一起研究這兩個問題,并提出具體的實例。在他們開始探究時,我提示他們:可以通過網絡搜集最新的資料。這樣的引導可以使學生佐證理論時注意利用網絡通道,找到最新鮮的案例,從而使他們對理論的認知具有時代感和存在感。
三、引導學生交互學習避免內容脫節
對于交互性學習,由于教師參與度低,學生自主性強,因而學生很容易在交互中走彎路或偏離學習目標。如,在討論“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時,有的小組討論的重心從開始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轉移到研究民族的風俗習慣或宗教的理論上,偏離了學習目標。因而,教師一定要注重利用信息技術發揮引導作用,使學生在一定的方向上開展學習活動。
就如上面的內容,我在組織學生討論前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我國各民族幸福生活和一些宗教活動受到保護的視頻資料,并在屏幕上提示了討論內容。如“我國少數民族的社會地位與一些國家的民族等級、種族主義的對比”“我國宗教活動的特征與西亞、歐洲宗教現狀的分析”等,將學生的討論方向定位在政策層面上。
四、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實踐應用交互
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學目標是以知識理論為基礎,側重于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而,學生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習得不是機械地理解和記憶,而是以實際的社會體驗為核心。因而,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將交互的過程和內容聚焦在實踐應用上。
如,使用網絡獲取最新的時政信息,并引導學生以多種形式進行交流、討論和分析。我每周安排一名學生作為時政播報員,讓他通過電視或網絡搜集時政事件、熱點話題等,并通過信息工具向同學進行展示。學生觀看了這些時政信息后,會很自然地進行討論、交流。為了保證效果,我還要求學生將自己對這些時政的看法或分析結果通過網絡提交到班級的電子平臺上,供教師評價、指導,供同學參考。
綜上所述,在組織高中政治交互性學習時,利用信息技術能有效提升學習的效果,對保證學習的實效性、方向性和實踐性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只要教師能根據學習需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信息技術就一定會成為學生政治素養發展有力助手。
參考文獻:
[1]蔡正兵.小議交互式電子白板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有效運用[J].考試周刊,2015(43).
[2]馮娟.課堂交互性教學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J].魅力中國,2016(32).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