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勇
摘 要:創設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的學習氛圍。將其應用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結合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從三個方面詳細分析了教師如何依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學習。
關鍵詞:教學情境;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學生必修的重要科目之一。但目前仍有,部分信息技術教師習慣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顯然,這既無法適應新課改,也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鑒于此,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當重視利用教學情境,改變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的途徑有以下幾條。
一、抓住教學重難點,創設教學情境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內容較為豐富,不僅包含大量的計算機基礎知識,還包括圖像、音頻的制作方法。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對于學生以后的發展非常重要。但是也正因為信息技術知識,學生的學習難度也提高了很多。為此,教師應當重視在完全把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篩選重難點創設教學情境,以充分利用學生有限的精力。例如在《算法描述與設計》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算法的三種描述方法,即自然語言、流程圖和偽代碼,教師可以結合實例創設情境。具體方法是教師先在課堂的導入環節展示九九乘法表、智能計算器、打靶游戲、十二中學生辯論賽計時器等用VB制作的小軟件,讓學生對算法的應用有個初步的認識。然后在講述算法的三種描述方法時,教師可以借助實例。如讓學生嘗試著用自然語言、流程圖方式描述“韓信點兵問題”的算法,并用偽代碼描述“判斷閏年”的算法。這樣一方面能夠充分利用實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利用實例增強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由此可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當充分掌握教材內容,以重難點知識為依托創設教學情境,從而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
二、聯系學生生活,創設教學情境
新課改強調教學應當以學生為本,因而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也應當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完成教學情境的創設。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還應以教材為依托,在此基礎上從生活中選擇合適的案例,完成教學情境的創設。聯系學生實際最關鍵的是能從學生熟知的事物入手,以減少學生對事物的陌生感,從而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生活性和實踐性。尤其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更應當重視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信息技術課堂枯燥、無味的學習氛圍。例如在《認識動態網頁》的教學中,為了糾正學生對動態網頁的錯誤認識,教師可以展示出靜態網頁和動態網頁的對比圖像,并讓學生找不同。同時,為了保證學生的完成效率,教師也可以和學生共同參與到找不同的活動中。這樣便能使學生正確認識動態網頁。然后,為了讓學生了解動態網頁的組成,教師可以從學生常見的動態網頁入手,展示出具體的案例幫助學生學習,如校園網首頁、教育網頁首頁等。這樣生活化的情境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了解到動態網頁的重要性,改變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認識。由此可見,高中信息技術應當重視聯系生活,創設符合教學,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情境,從而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效率。
三、從教學目標入手,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
創設教學情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學習。而教學目標是教師通過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鑒于此,教師還應當重視從教學目標入手,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實現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的融合,完善信息技術教學。例如在《音頻信息的采集與編輯》的教學中。該節課的主要知識與技能目標是讓學生了解音頻信息的獲取條件、獲取途徑及選用依據;掌握音頻信息獲取與加工的基本方法;體驗音頻信息在表達、交流中的運用效果。為此,教師在課堂的開始可以從學生認為最容易使用的“錄音機”入手,錄制一段音樂,讓學生親歷音頻采集與加工的一般過程。具體方法是播放一段歌曲,并讓學生討論若要錄制這段歌曲需要準備什么工具。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師生共同完成音頻的錄制。這時教師再提問學生:“我們錄制的音頻并不夠完美,是否能夠加以處理呢?”這樣既能讓學生了解音頻信息的重要性,也能夠使其積極地投入后續的課堂學習中。由此可見,高中信息教師應當重視結合教學目標,創設教學情境,從而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實踐性。
綜上所述,教學情境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十分重要。鑒于此,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當重視從學生出發,結合教學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出教學情境的優勢,激活信息技術課堂,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曹萌.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策略[J].教育導刊,2013(2):76-78.
[2]鄭杰.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