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帥
摘 要:高中階段的學生獨立意識較強,對于美術方面基本的理念和相關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僅靠教師在課堂上簡單對知識進行講解,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甚至會使學生對美術課堂產生厭惡心理,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學應從關注學科轉為關注人,重視學生身心發展的同時,還要促進學生道德理念和綜合能力的提高。美術課堂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和趣味性,教師應把握美術學科的獨特特點,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互動式教學模式,根據美術課堂中現存的問題對美術鑒賞課中互動教學法的運用作簡要的闡述。
關鍵詞:高中美術;互動學習;美術鑒賞
每一個學科都有不同的特點。對于美術課堂來說教師應深刻把握美術課堂的靈活性,改變傳統的教師講授知識為主的上課模式,真正成為學生學習中的引導者,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師生共同參與教學過程,引導學生鑒賞藝術作品中的美。
一、美術鑒賞教學的重要意義
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和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不僅在于學生自身的知識水平,還在于教師采用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美術鑒賞課是美術課堂中常用的一種課堂方式,這種課堂模式的重點在于賞析美術作品并學習其相關美術理論和實踐方法,主要通過學生多感官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例如,在學習西方著名畫作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時,如果拋開相關的歷史文化背景,單單請學生欣賞這樣一幅畫作,學生很難發現其中包含的人文情感,美術鑒賞課就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在教學開始時了解作品的相關背景,明確《最后的晚餐》刻畫的是耶穌告知眾弟子有人出賣他時,眾門徒的神態和動作。學生不單單要賞析每個人所表現出的神態和動作,教師可以通過對比的手法,將達·芬奇的作品與其他描寫這一場景的作品相比較,更能夠體現達·芬奇在創作上的創新和獨特性,將耶穌和門徒放在一個整體布局上,通過明暗的對比和細致的表情刻畫,營造出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因此我們可以說,美術鑒賞課能夠聯系到人文、歷史等眾學科的知識,將美術知識的學習放置在對作品的欣賞中,更加直觀性地表現美術課堂的形象性和靈活性,并學習到美術作品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因此,我們可以得到美術鑒賞教學模式對于高中美術學習來說是一種較為適合的教學方法,能夠綜合運用各學科的專業知識,將美術學習融合在一個整體知識框架中,有效提高美術課堂的學習效率。
二、美術課堂中互動式教學的現狀分析
現階段的高中美術課程學習多采用一加二階段學習過程,在學習壓力相對較小的高一年級學習美術的必要基礎知識,而在高二和高三年級則深入對美術作品中的思想內涵和人文精神進行分析探究,將原有的理性認識上升到感性認識層次。而現有的美術教材頁數較少,每一單元的設計較為單調,展示的美術作品較多,但其表述較為簡潔嚴謹,學生不能夠很精確地理解,體現出很強的專業性,與生活的貼切度小;在對高中生的實際調查中不難發現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很多學生將美術課堂當作減壓的課堂,未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甚至有很多學生不參與美術教學,屢屢發生在美術課堂中學習其他科目的現象;之前我們做過這樣的一個小測驗,不設定相關題目,請學生隨意畫出或寫出自己的想法,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學生的創作都是沒有目的的,也沒有任何的興趣投身到美術的學習中。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統一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的引導,還要學生互動學習;學生互動學習體現在與教師互動和學生之間互動的兩個方面。美術課堂可以說是偏向于較為感性的,對于一個問題的結果沒有標準答案,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見解,而美術鑒賞是通過學生的交流合作表達自己觀點的,這就要求在美術鑒賞課堂中必須引導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增加美術課堂的互動性。
三、美術互動——鑒賞模式,開放性教學
美術課堂中互動教學模式的實際運用要依靠教師的合理設計,設計較為開放性的課堂模式。在課堂開始時,可以請學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一些美術體驗和看法,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程度。在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時,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表達自己的見解,學生共同探討并相互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教師還可以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例如,開展美術作品展示會、美術知識問答、小組辯論賽等,增加美術課堂的靈活性,使每一位學生在互動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更多的美術知識。
總而言之,美術課堂鑒賞互動教學,不僅僅是傳統教學模式向素質教育教學模式發展的一大改變,也是高中美術課堂中一種新型觀念的產生。從理論和實際上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真正做到在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同時,促進了學生道德品質和審美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潘紅梅.《古希臘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藝術》教案設計:兼談美術鑒賞[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12).
[2]陳玫辰.巧設三重氛圍,鑒賞人體作品:淺談高中美術鑒賞人體作品的氛圍營造[J].江蘇教育研究,2012(2).
[3]朱翼峰.“情境、激活、賞析”:淺議高中美術鑒賞教學[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美術專輯)[C],200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