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麗
[摘要]班級文化建設包括制度文化建設、環境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等。班級文化建設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力和感染力,對學生的教育、成長、成才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作為班主任要通過制定班規班訓等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借助墻報文化,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通過建設學習小組,形成互幫互比的良好氛圍;并通過創設讀書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增添學生學習生活樂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班級文化;興趣;個性發展;班級管理
在一個班級中,學生間的差異往往很大,而最大的差異來自于學習習慣:有的學生家庭氛圍好,學習習慣良好;有的學生可塑性強,入學后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有的學生課堂上學得很好,回家無人管束,缺少約束力和持久意志;有的學生學前教育幾乎為零,無論讀和寫都跟不上節奏;有的學生我行我素,從不考慮他人,不關心集體……面對著差異很大的學生,需要教師有足夠的教育智慧和方法。筆者認為,以班級文化為抓手,通過班級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一、以管理制度的規范化促進班級文化建設
1.制定班規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班級作為學校最基本的組成單位,當然也少不了規范的管理制度。教師可以和全體學生一起商量、制定符合自己班級實際情況的班規。例如:按時到校不遲到;教室內不得大聲喧嘩;同學之間要以誠相待;視班如家;認真完成作業;積極參加班級活動等等。由于這是師生一起制定的班規,所以學生格外遵守各項班級規章制度,班級管理也就輕松容易多了。
2.制定班風、班訓,選班歌
制定班風:勤思、好問、勵志、感恩,并將班風做成醒目的黃底紅字,粘貼在黑板上方,學生每天上課時就可以看到,時時提醒學生做愛動腦、有志向、懂感恩的好孩子。
制定班級公約:入班即靜,入座即學。
制定班訓:我相信,我能行;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相信,我們的明天更美好!其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自信陽光地面對學習、生活。
我還和全體同學一起了選定班歌——《我愛班,班愛我》,每天早自習、每次班隊會、戶外活動時我都帶領學生大聲齊唱班歌,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二、以豐富的文化活動為載體發展學生的個性
1.百花園
“百花園”名字的靈感來源于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百花園共分三種花:智慧花、品德花、行為花。每種花都由不同的顏色表示。智慧花是紅色的,只要學生在學習中取得一些成績就會獲得一朵智慧花。品德花是黃色的,每周的班會課上由學生評出五名品德優異的同學,獎勵給學生品德花的同時,還將他們的美德事跡講給其他同學聽,鼓勵大家向這五名同學學習。行為花是綠色的,不論學生在學習、衛生、紀律等哪個方面有了好的習慣,我都會送他一朵行為花。每學期對“百花園”做一次總結,并對表現突出的學生頒發獎狀。在“百花園”鮮艷芬芳花朵的吸引下,學生積極努力地學習著,改變著,成長著。
2.書畫園
“書畫園”是學生施展書法、繪畫才能的陣地。我鼓勵學生認真練字并把寫字課上學生的優秀作品以及優秀作業粘貼到書畫園。這樣不但激勵了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還為其他學生樹立起學習的榜樣。榜樣的作用無窮大,久而久之,班級就形成了一種互比互學、積極向上的書寫氛圍,學生的字自然就越寫越好了。
為了激發學生的繪畫興趣,培養學生的美術特長,我還把學生的畫的五彩繽紛的圖畫粘貼到書畫園中,讓大家欣賞,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繪畫興趣。書畫園是展示學生個性特長的舞臺,有了它的激勵,學生繪畫的興趣越來越濃,繪畫水平也越來越高,創作的作品多次在市區書畫比賽中獲獎。
3.芳草園
從一年級起,我就注重對學生進行寫話訓練。起初,只要求學生的寫話語句通順、字跡工整,就可以在“芳草園”進行展示;漸漸地,學生會寫日記了,我就把學生的優秀日記粘貼在“芳草園”;到了中年級,學生會寫作文了,我就粘貼學生的優秀作文。現在,學生已經升入高年級,創作出很多個性鮮明的小說集,我便把他們的作品以連載的方式粘貼到“芳草園”里。這樣,班級逐漸形成了人人都愛寫作文,人人都會寫作文的氛圍。每個周末學生都紛紛嚷著讓我布置隨筆作業。有很多同學的作品多次在《課堂內外》《小雪花》《教育周刊》等報刊上發表。
4.明星園
“明星園”的小明星評選主要根據班級和學校開展的各種比賽活動的成績。例如運動會中產生“體育明星”,知識競賽中評選出“讀書明星”,詩歌朗誦中產生“朗誦明星”,藝術節上產生“舞蹈明星”“歌唱明星”“主持明星”等。教師給小明星們頒發證書和獎品,并給他們照相,把照片粘貼在“明星園”。在各種“星光”的照耀下,每個學生的個性才能都展示得淋漓盡致,學生們以此為快樂和自豪。
5.植物園
“植物園”里雖沒有名貴的花卉,但都是學生親手栽植并精心培養的。在他們的培育下,窗臺上的花草綠意盎然、枝繁葉茂,讓人眼前一亮。每一盆花草在學生的精心呵護下漸漸長大,看著它們茁壯成長、開花結果,學生既有勞動后的喜悅,又有收獲后的成功感。
三、以小組競爭的形式促進學生互幫互助
我將全班同學分成16個大組,各小組由1名組長和3名組員組成,各小組根據自己成員的興趣、性格、志向等為自己小組命名,并確立小組的奮斗口號。班級相繼成立了“飛鷹學習小隊”“奮發圖強小隊”“朝陽學習小隊”等學習小組,各個小組在組長的帶動下,在嘹亮口號的激勵下,展開了激烈的學習競爭。每個月末我會根據各小組的合作情況評選出優秀小組、最佳組員、優秀組長。這樣學生不但輕松地完成了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而且學會了團結合作、互幫互助。
四、以儒雅的書香氛圍打造良好的班級文化
1.帶領學生晨讀
為了讓學生愛上讀書,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我為學生提供了好書書目,學生們人手一本好書,每天我利用早自習、午自習時間帶領他們一起讀書。
2.開展“好書推薦會”“讀書交流會”
每天我都給學生布置讀書作業,定期開展“好書推薦會”“讀書交流會”,讓學生間交流讀書心得,在班級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
3.開展“賣書會”“換書會”
為了讓好書在班級流動起來,班級每月開展一次“賣書會”,一次“換書會”。活動中,學生們踴躍將自己的書“推銷”出去,雖然只能得到幾元錢或是一本等價的書,但他們卻如獲至寶,興趣盎然,樂此不疲。交換了一本好圖書,就獲得了一種好思想,受到了一種良好文化的熏陶。
4.建立圖書角
班級建立了圖書角,每學期每人至少為圖書角捐一本圖書。課余時間,孩子們盡情遨游在這小小的圖書角里,汲取著豐富的知識營養。
五、開展多種活動豐富班級文化
1.認真上好班隊會課
每周一次的班隊會課上,我組織隊員們結合大隊部工作計劃設計不同的主題班隊會,如“感恩父母”“誠信做人”“文明一小步”“友善待人”等,這些主題隊會的開展讓學生從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
為了豐富學生的社會知識,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參觀軍營、去社區義務掃雪、慰問孤寡老人、去孤兒院演出、做志愿者、參觀電視臺……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將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將良好的行為和習慣傳播到課外。
3.開展辯論賽
學生升入高年級后,心里會有很多觀點和想法,他們迫切地想要表達出來。所以我為他們搭建了表達的平臺——辯論會。辯論會上,學生有時就“老奶奶摔倒了該不該扶”爭得面紅耳赤,有時為“學習和品德哪個更重要”各抒己見,有時因“小學生該不該上補習班”針鋒相對……辯論賽上的針鋒相對,來源于課后的博覽群書或者上網查找資料。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自然受益匪淺。
從入小學的那天起,到學生小學畢業的那一天。作為班主任,親眼看著可愛的孩子們從一個個調皮的、稚氣的孩童成長為有知識、有理想的陽光少年,這些都得益于良好的班級文化的創設。而班主任所能做的,就是看著自己精心培育的那片園林早日桃李芬芳,滿園飄香。
參考文獻:
[1]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9.
[2]陸妍萍.淺談如何做好低年級的班級管理工作[J].小學時代,2012,(07).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