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 宇
(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航空學院,長春 130012)
?
信息化教學背景下高職航空英語教學研究與實踐
宮 宇
(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航空學院,長春 130012)
職業教育信息化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必然,信息化課程改革必須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與課程,課程目標應具有信息化特征,全面建設和利用信息化的課程內容,以信息化手段進行課程學習評價。
信息化教學;航空英語;信息技術
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深入, 教育信息化成為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成為全球教育現代化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和衡量國家教育水平的重要參考。高職教育信息化成為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帶動教育行業信息化的重要力量。
高職院校的信息化教學,重視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是教師和學生在信息環境中借助現代互聯網技術,采用教育媒體,借助信息資源進行的教學雙邊活動。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與傳統的教學不同,其差異性表現在教學觀念、內容、組織形式和手段等方面。在技術層面上,具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的基本特征;航空英語信息化教學,是指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為學習者提供一個更豐富廣闊的航空專業知識平臺。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互聯網豐富的教育信息資源,針對學生特點,進行分層次教學,體現出資源全球化、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活動合作化、管理自動化、環境虛擬化等特點。
2.1 教材多媒體化
隨著校園網絡的全面覆蓋及多媒體教室的普遍應用,越來越多的學校采用了多媒體化的教材和工具書,用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多媒體信息資源體現動態化、形象化的教學內容,從傳統的黑板、工具書、教案這種封閉時空的單向教學逐步過渡到網絡環境下的多維教學。
2.2 資源共享化
利用互聯網技術使全世界的教育資源連成一個信息資源庫,供廣大教育者和學習者共享使用,實時更新并擴充信息資源,打破了過去教育資源種種形式的封閉和壟斷。
2.3 系統開放化
教育信息化主要是基于網絡平臺來實現的,利用網絡技術實現本地資源與遠程資源的無縫連接,最大限度的利用教育資源及實現個性化定制服務。
2.4 教學個性化
學習者個性的差異性導致對學習資源需求的差異,通過學生特點和需要提供幫助的教學資源庫,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效果。
3.1 信息化教學現狀
隨著經濟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21世紀教育改革發展不可或缺的支持和推動力。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指導思想,教育部、中央電化教育館等相關部門本著“以賽促教,以賽促用”的思想,先后舉辦了《全國教育教學信息化大賽》、《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創新杯”說課大賽》和《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等多項高級別信息化教學大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由此可見,高職院校的信息化建設不僅給傳統教學模式、效果及教科研研究帶來巨大變化,也會影響學校現行的運行體系與管理機制。
3.2 我校航空英語信息化教學研究存在的問題
一是教師觀念陳舊,信息技術水平有限。傳統的教學形式是借助在黑板和粉筆進行課堂授課,信息化教學方式是采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更新與擴充原有的教學資源。而大多數教師只是單純的利用網絡搜索教學資源,將計算機當成了電子黑板,機械地將教材內容制成PPT課件進行多媒體演示,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成為了傳統教學模式的輔助產品。
二是學生自身學習觀念、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影響了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進程。對于大部分高職學生來說,學習、提高成績并不是強項,而英語學習則是他們的短板。他們學習英語的最大的目就是想辦法通過考試,自然沒有課堂參與的積極態度,更談不上時刻督促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僅僅讓學生感受到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精妙是不夠的,還要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和監督學生,這對于每一個教學實踐者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
4.1 高職航空英語信息化教學模式的轉變
構建信息化的教學模式,需要建立在現代教育技術的基礎上,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充分利用教學媒體和信息資源,使學生成為知識信息的參與者和建構者,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4.1.1 信息化環境下教師傳授方式的轉變
在傳統教學環境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對于課堂的駕馭具有絕對的權威和主導性,課堂教學形式也是以教師為中心進行講授。而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中,教師轉變為課堂的引導者,不再是講授,而是指導、計劃、統籌,等等。而高職院校的教師,因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式,教師不再是一名知識的直接傳授者,而是要充當企業管理的虛擬組織者,通過組織、設計教學過程,幫助學生以自己的方式探索發現知識,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自主訓練獲得技能提升。
4.1.2 信息化環境下教學組織形式的轉變
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以教師為主導,教師主控課堂,學生被動參與教學活動。教師通過組織教學、導入新課、知識傳授與訓練、測試和反饋、教學小結等環節傳授知識。控制和掌握教學過程的是教師,學生是教師傳授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在信息化環境中,教學組織活動場所從傳統的教室轉向信息資源豐富的網絡,將學生和教師在教室內的活動擴展到云端網絡上,教與學的活動不再受時空的限制,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和資源。
4.1.3 信息化環境下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
教學評價體系既是進行有效學習的導向,也是完善學習結果的重要依據。傳統的高職航空英語教學中,教學評價方式分為兩個部分:學生平時成績30%,期末總成績70%,教學評價的主體為授課教師。而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學評價方式是多元化的,既是個人學習的提高,又是互動信息環境中的促進。
4.2 高職航空英語信息化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傳統學習方式是以教師為授課的主體,學生主要依賴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來獲取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容易對教師產生依賴,甚至會出現沒有教師的講解,學生不知道如何學習,如何解決問題的現象,造成學生學習的被動性和依賴性,缺乏創新意識和能力。學生很容易成為填充知識的容器,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從而導致學生喪失學習主動性。信息化學習方式是建立在信息化環境基礎上,利于學習者自主、探究、情境及協作學習,學與教相統一的方式。主要體現在知識獲取信息化、技能訓練信息化、學習反饋信息化、互動協作信息化、教學組織模式信息化。
4.2.1 知識獲取信息化
信息化環境下,知識產生從原來的個體認知向集體認知轉變,開始出現動態的、可多人自由訪問和編輯的全球知識體。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終端的廣泛普及,知識的存儲形式從數字化向巨型數據轉化;網絡技術為學習者開發出仿真性高、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龐大的資源庫使其可以隨時隨地下載云端的海量信息,把巨型的數字信息裝在小小的口袋里,盡情享受云存儲帶來的便利。信息化時代,實現了知識的時間和空間的穿越,也讓知識傳播者的肢體和感官實現了延伸;通信技術的發展,電話通信、電子郵件取代了書信郵遞;即時通信工具使學生的學習多樣化,為學生們提供了學習資源和豐富多樣的學習環境;微博、微信讓我們隨時隨地用指尖接收和發布海量的信息成為可能。
遠程協助是信息化時代知識獲取方式的一個重要特征,網絡的便利使信息和資源得到整合,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咨詢各種搜索引擎,知識的來源不再是老師一個人,而是一個龐大的數據網。
4.2.2 技能訓練信息化
信息化的技能訓練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渠道。信息化學習方式中的技能訓練,可以借助強大的信息化環境,通過模擬情境的方式將一些學生無法親身體驗、實踐的活動提供給學生,部分擺脫物理實訓設備和真實業務情境,通過模擬仿真近似真實的訓練環境,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主要方式包括:虛擬設備操作、虛擬仿真實訓、虛實一體化生產環境訓練和虛擬業務情境體驗,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豐富了學生的體驗,使學習過程的體驗形式多樣化。
4.2.3 學習反饋信息化
傳統教學方法中,因現實條件的局限,無法把所有資源呈現給學生,而信息化學習方法很好的彌補了這一不足。信息化的學習反饋主要利用信息化教學軟件的測評功能,為學習者鞏固所學知識、了解自己學習水平、檢測學習效果、改進學習方法、調整學習過程提供依據。信息化學習反饋可以為學習者解答或操作測評項目后呈現即時、多樣的反饋,包括回答正誤、問題分析、參考答案、錯誤原因分析和個體測評結果在學習群體中的位次。智能化的學習反饋使學習者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學業水平,同時,提高其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考核方式,也相應調整為智能測試、虛擬操作。
4.2.4 信息化的互動協作方式
信息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突破時間、空間的局限,實現同學間、師生間,以及未曾謀面的學習關聯者間的互動交流學習信息,改變了學習過程中的互動關系,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和多樣的學習途徑。如論壇式、百科式、角色扮演式、游戲對抗式。
4.2.5 教學組織模式信息化
在信息化學習方式中的教學組織模式,并未排斥傳統學習方式中講授式、項目式、任務驅動式等教學組織模式,也可以在信息化環境的支持下很好的應用,并體現出在非信息化環境中所不具備的多媒體化、虛擬仿真化和情境式體驗等特點。由于信息化教學自身固有的特點,導致信息化環境下學生獲取信息方式的多樣化,由此對教學模式的設置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為適應信息化發展而衍生出的新型教學組織模式,常見的有五種:混合學習、翻轉課堂、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協同學習。
混合學習。傳統的教學方式和網絡化學習及新技術的優勢相互融合,以達到更高教學效果的教學組織方式。混合學習的方式主要是對于信息傳遞渠道的混合應用,主要目的是如何在學習環境,學習者基礎,學習內容等多樣化的前體下,高效的傳遞課堂內容。由于校園網絡的覆蓋和多媒體教室的普及,這種教學方法較多應用于課堂教學中。
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的主要區別在于學生在課堂之外的場所通過教師發送的視頻等信息,完成知識點的學習,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情況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老師對課堂以外的知識學習提供在線指導,根據學生反饋的問題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將課后作業帶入課堂完成知識的內化。
自主學習。根據自主學習的研究框架,可分為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狹義的自主學習建立在教師的指導下實現自主性的學習;廣義的自主學習強調自主性發展,學生進行有目的、有選擇的學習活動。
探究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建立在科學探究基礎上,教師根據信息化手段創設教學情境,布置教學任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教學內容進行探討、質疑、表述,這種教學方式致力于將理論知識轉為解決實際問題,為學生充分提供學習鍛煉的機會。
協同學習。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學習(CSCL)是由協同學習和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相結合的產物,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尤其是多媒體和網絡技術)來輔助和支持的協同學習,是協同學習的一個子集。優勢在于突破了傳統時間空間對教學活動的限制,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資源庫支持學生的學習和交互活動。
信息技術的存在為高職英語教學提供了學習的便利,隨著計算機技術和認知技術的發展,學習系統也呈現多樣性。信息化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化教學也將成為未來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信息化教學創新了教育教學環境,為人才培養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途徑,為促進教育產業信息化發展提供極大機遇。
[1] 耿淬. 高職信息化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02):89-90.
[2] 陳其明. 高職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 職業教育研究,2010,(08):92-93.
[3] 李惠芬. 高職英語詞匯教學方法探析[J]. 職業教育研究,2006,(06):55-56.
[4] 黃錦蓉. 高職高專英語詞匯教學思維方式的探析[J].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26(07):82-83.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aeronautical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GONG Yu
(College of Aeronautics, Jil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Changchun 130012, China)
The information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The reform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must integra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deeply. The goal of curriculum should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zation, comprehensively construct and utilize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informationization, and conduct course study evaluation with informationization.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Aviation Englis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7-04-25
課題項目: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教育科學研究課題“高職航空英語信息化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交教研1602-246)
宮宇(1982-),女,碩士,副教授。
H319.3
B
1674-8646(2017)11-00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