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雷
(哈爾濱金融學院,哈爾濱 150030)
?
體育鍛煉對大學生體質健康動態研究
張 雷
(哈爾濱金融學院,哈爾濱 150030)
分析大學生健康體適能影響因素,提出大學生健康體育鍛煉策略,以提高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正確認識,確保鍛煉的時間和頻率,減少手機、網絡使用時間,確保足夠的體育鍛煉強度和多樣化的鍛煉形式。監測體育鍛煉帶來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的發展和變化,獲得強健的體魄和全面發展的運動能力。
體育鍛煉;大學生;體質健康;動態研究
1.1 健康體適能概念的界定
體適能是身體適應能力的簡稱,是延伸的一種健康理念。隨著時代發展和進步,形成一種具有足夠能量及能夠滿足完成生活各項活動的能力,通過身體形態、生活能力、運動素質及身體機能來決定健康發展水平。健康體適能是與人們健康息息相關的體適能。標準的健康體適能是能夠減少慢性疾病、維持身體健康的最低標準適能,也是人們日常生活強身健體,增加生活、學習效率的體適能,可以用來評價人們的正常生理指標,是人們健康的基本體現。健康體適能與人們預防以及控制疾病息息相關,因此,已經得到重視。
在調查時,問到大學生如果沒有精神、感覺懶洋洋的時候,更愿意選擇什么方式得到改善。29.9%大學生選擇睡覺,27.5%大學生選擇適當參加體育運動,27.2%大學生選擇打牌聽音樂等活動,15.2%的大學生選擇進行自我調整,0.3%的大學生選擇吃滋補品。有關一天吃飯情況有大約8.4%的學生一天具有不定吃飯情況,7.5%學生一天4餐及以上,5.7%的學生是一天1~2餐,僅有78.5%學生一天3餐。由此可見,大學生沒有維持身體健康的方式和意識,沒有積極進行鍛煉。學校及相關部門要積極宣傳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讓大學生充分了解體育鍛煉的必要性,形成多元化、全面、積極的練習方式,培養學生正確鍛煉方式。
1.2 缺乏終身體育思想和自主體育鍛煉意識
心血管適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系統血液運輸時需要給肌肉輸送的相應物質能量和氧氣,以便維持身體機能。低年級學生具有比較強的心血管適能,此時也是體育鍛煉最多的時期,因為參加體育鍛煉及先天優勢,低年級學生的心血管適能一般都會高于高年級。反之,由于很多大三、大四學生已經沒有體育課,也不參加體育鍛煉,想要合理增加心血管適能,就需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提高鍛煉意識。
1.3 教師不能合理安排學生各階段體育項目
肌肉實際上是人們身體進行收縮功能的主要構成部分,也是身體最大的組織。收縮和擴張肌肉是維持人們身體姿勢運動和人體肌緊張的主要動力,在活動肌肉時,體現出的動態功率輸出、收縮力量等是肌肉功能指標的重要表現,也就是肌肉適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肌肉耐力和肌肉力量。現階段,大學生們是肌肉力量最高階段,所以,學校需要重視大學生肌肉力量的鍛煉。學生在剛進入大學后,對所有事情和活動都十分感興趣,這種活動主要就是肌肉耐力性鍛煉項目。對于一些高年級的大學生來說,應更加重視體現身體美和力量美。有些學生在鍛煉時忽視了身體平衡發展,所以,需要體育教師在課程進行時,充分分析實際情況。
1.4 欠缺課外活動
柔韌適能強弱主要分為兩種,包括后天鍛煉及先天形成。柔韌性主要是人們身體每個關節活動幅度,皮膚、肌肉、韌帶等組織伸展的能力及彈性。年齡比較小,就具有比較好的韌性。隨著人們年齡不斷增長,柔韌性也在逐漸降低。如果在成長過程中適當增加韌帶活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柔韌性。大學生在畢業后基本已經停止發育,使得身體柔韌性開始下降。在工作和日常生活時,需要利用基本鍛煉的方式和原理,進行合理體育鍛煉,以此來緩解身體柔韌性。
2.1 體育鍛煉促進學生身體機能的發展
學生的身體機能發展主要包括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體育鍛煉對心血管系統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運動時血液循環加快,心肌得到更多的營養物質,心肌纖維增粗,心壁增厚,心臟及全身的供血得到改善,心臟具有更大的收縮力。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由于心血管功能的增強,在安靜時的心率會減慢,一般為50~60次/min,而一般人的平均心率為70~80次/min。在輕度運動時,血壓變化幅度小,不易疲勞,恢復過程快。在劇烈運動時,由于提高了心臟肌能可以維持機體較高的運動需求和運動水平。
2.2 體育鍛煉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可以使身體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均衡發展和提高,通過上肢運動鍛煉可以提高上肢肌肉的力量和腰腹部力量,通過下肢運動鍛煉可以提高爆發力、速度、耐力和協調性。不同的鍛煉項目、鍛煉方式、鍛煉強度和鍛煉時間對于身體素質的提高都有不同的影響和作用。因此,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綜合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2.3 有機結合大學生興趣愛好和課堂體育項目
發展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體育運動項目,大學生健康體適能呈現下降的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區域內部教學體制的偏差,為更好地培養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及行為,發展個性化和大學生體制,應提高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興趣。在體育課堂上,將學生的興趣和教學趣味性進行有機結合,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過分重視趣味性,導致忽略了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因此,我們要把教師放在主導地位。應適當發揮地方特色,在大學生體育課堂中合理加入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
2.4 學習體育鍛煉基本原理和方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自我鍛煉能力
注重培養大學生自我體育鍛煉的能力。體育課不僅僅是身體練習活動,也應具有傳授大學生鍛煉身體的科學方法和原理,讓學生學會有效的科學鍛煉方式。很多學校只在大一、大二開設體育課,學生鍛煉僅能依靠自主鍛煉。因此,在體育課中教會學生鍛煉的方法和原理,建立符合自身發展情況的體育鍛煉計劃十分重要。
2.5 堅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
合理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不斷改善生活質量。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還是依據以前的方式進行學習,僅僅以學業為重,會由于較大的工作和學業壓力,產生暴飲暴食、抽煙、酗酒、泡吧熬夜等不良習慣,使身體機能逐漸降低。因此,大學生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鍛煉身體,改變不好的生活習慣,為身體健康提供保障。
體育鍛煉是人們以發展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娛樂身心為目的的一項活動,也是青少年學生促進身體發育、改善機體工作能力、提高身體素質、消除疲勞、調節情感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通過深入分析青少年學生體質下降的危害和導致學生體質下降的各種誘因,進一步探討體育鍛煉對學生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發揮重要促進作用的機理,揭示體育鍛煉與學生體質健康的關系,為體育鍛煉在高校體育課程和各項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依據,從而更科學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合理的體育鍛煉。
[1] 毛榮建.青少年學生鍛煉態度-行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與檢驗[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6.
[2] 付東.大學生體育態度與體質健康的調查研究及相關性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01):101-102.
[3] 干懿潔.大學生體育鍛煉態度與體質健康指標調查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17,(02):118-119.
[4] 李曉敏.大學生體育態度與體育鍛煉量的相關性研究[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2016,(10):127-128.
Research on the dynamic research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ZHANG Lei
(Harbin Institute of Finance, Harbin 150030,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it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college students′ healthy physical exercise to improve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physical exercise, ensure the time and frequency of exercise, reduce the time of mobile phone and network, and ensure the strength and diversity of physical exercise. To monitor the physical form of physical exercise, physical function and physical qu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so as to access to a strong physique and comprehensive sports capacity.
Physical exercise;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Dynamic research
2017-04-04 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黑龍江省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動態分析及相關政策的干預研究”(16TYB03)
張雷(1982-),男,碩士研究生,講師。
G804.49
A
1674-8646(2017)11-0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