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鵬,郭增波
(菏澤家政職業學院,山東 單縣 274300)
網絡文化對高職生成長的影響
黃大鵬,郭增波
(菏澤家政職業學院,山東 單縣 274300)
信息社會,網絡為高職生提供了接觸各種文化的機會,正在影響和改變著高職生的成長軌跡。本文試圖從網絡文化和高職生特點出發,分析網絡文化對高職生的影響以及高校教育工作者利用網絡文化促進高職生思想道德素質提高的具體措施。
網絡文化;高職生;思想道德;成長
網絡是人們遠距離交往、搜集信息、獲得知識的平臺。網絡信息實際上是一種以共享性、多元性、自由性、愉悅性等為特點的文化資源。這種資源迎合了思想開放、崇尚時尚、富有活力的高職生對現實的感受。受網絡文化影響,當代高職生表現出下列特點:
(1)價值觀多元化。當代高職生的價值觀念正在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從無條件接受教條轉向主動選擇,從依附權威轉向弘揚個性,從安于現狀轉向求新求變,從理想主義轉向現實主義,等等。但因高職生缺乏社會閱歷、辨別能力和抵抗能力不強,他們容易受網絡消極文化影響,陷入理想與現實、依賴與獨立、情感與理智的矛盾和迷惘中。
(2)崇尚自我。當代高職生具有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這一特征與網絡行為的自主性相結合,容易使他們在自我旋渦中重視個人價值而無視他人與社會價值,陷入個人主義泥潭,忽視良好品行和責任、義務意識的養成,表現出自私任性、狹隘封閉、缺乏自制力等人格特征。
(3)生活方式多樣化。網絡的自由性為當代高職生生活方式多樣化提供了學習范式,而相對寬松的高校管理環境又為他們生活方式多樣化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在其影響下高職生群體生活方式表現出功利化、開放化、前衛化、時尚化、享樂化、粗俗化特點,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吃苦耐勞精神是當代高職生的典型特點。
(4)人格發展不協調。當代高職生重視人生價值和個性發展,其獨立性和自主性較強。但在社會巨大的競爭壓力下,內心充滿了務實與實惠、寬容與回避、渴望與滿足等矛盾。這些矛盾導致部分高職生出現心靈空虛、信念缺失、意志薄弱、情感脆弱、理智缺乏以及認知偏差等現象,為逃避現實,個別高職生在網絡世界中構建虛擬的自我。
2.1 網絡文化對當代高職生的積極影響
(1)拓展社會性發展空間。虛擬的網絡文化環境為人們交流感情、開闊視野、了解世界、共享文明提供了極大方便。通過網絡交往,當代大學生既能拓寬接觸社會的范圍,又能在寬松平等的環境中展現自我,還能扮演各種社會角色。
(2)發展多種能力。網絡信息豐富、氣氛自由,集知識性、娛樂性、趣味性和政治性于一體,它突破了學習的時空限制,能及時傳播有關自然、社會、個人的各種信息,改變了高職生依賴教師、課堂、書本的學習模式,高職生能根據自己興趣、愛好和特長,實現探究學習、個性化學習,進而促進高職生多種能力的發展。
(3)促進心理健康。當代高職生在獨立與依賴、理性與現實、情感與理智、自律與他律、開放與封閉的矛盾沖突中容易產生心理、行為問題。利用網絡,一方面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站點、專欄,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供專業心理援助;另一方面高職生也可以在網絡世界尋找自己的時空,交流情感體驗、發泄不良情緒、傾訴煩惱,確保心理健康。
2.2 網絡文化對當代高職生的消極影響
(1)扭曲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處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發展時期的高職生很難正確辨別霸權主義文化與社會主義文化的本質區別,容易形成極端的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功利主義價值取向,過分追求享樂、奢侈、刺激、性解放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2)削弱社會道德責任意識。部分過分追求意志自由、個性自由、承受能力較差的高職生極可能因為網絡約束規范和監督機制的缺乏而回避現實,忘卻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和義務,無視社會道德標準、行為規范,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及時行樂的短期行為。
(3)降低學習能力。網絡信息因資源豐富、表達形象,超越了傳統學習材料而倍受高職生喜愛。但網絡也是一個巨大的信息垃圾場,融各種良莠不齊的價值觀念、意識形態、倫理道德、文化傳統、生活方式等于一體。如果對網絡缺乏正確、全面的認識,不知道如何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和促進自身發展,高職生就可能出現網上娛樂多于學習的現象。
(4)影響人格健康發展。一些內心空虛、自律性較差的高職生由于不能抗拒網絡的誘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一旦回歸現實,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沖突就會削弱高職生心理承受能力,導致其心理行為失常,甚至助長非理性行為,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
(1)發揮高職生主體性,提高自律能力。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文化,高職生往往缺乏必要思考,網絡行為自律性弱化現象較為突出。為此,必須加強網絡倫理教育,讓高職生明確:首先,個人在虛擬世界中的行為可以超越社會道德責任和義務,但仍需要明確規范和約束,否則網絡難以正常運轉;其次,任何人都應該在正確的價值觀的引導下,遵守網絡規則,規范網絡行為,自覺抵制不良信息誘惑,養成良好的網絡行為習慣,借此提高自律能力。
(2)發揮網絡資源的育人優勢,提高高職生素質。網絡雖然為高職生提供了便利,但其不良信息又容易傷害他們。為此,要加強對高職生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學習觀、擇友觀、成才觀教育,引導他們掌握網絡常識,學會正確上網、安全上網、科學上網;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網絡資源的兩面性,處理好虛擬與現實、吸收與借鑒、發展個人興趣與遵守社會規則的關系;鼓勵他們運用唯物辯證觀開展網上討論,交流思想、澄清認識、宣泄不良情緒;支持他們借助網絡資源開展自學,補充和豐富課堂知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3)積極幫助個別高職生走出網絡成癮的困境。個別高職生由于沒有遠大理想和明確的奮斗目標,既無學習興趣又疏于與他人、社會聯系。對此,高校德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尊重高職生的獨立性,關注其成長需求,了解其內心感受;另一方面要針對他們的實際,既要面對面地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網絡的利弊,又要善于利用網絡溝通方式幫助他們解決難以啟齒的心理、行為問題,緩解其心理矛盾,解除其心理困惑,形成良好心態和健全人格。
(4)建立高素質的網絡德育師資隊伍。要充分發揮校園網的教育作用,就必須將網絡管理與德育工作有機結合,確保用馬列主義理論、古今中外優秀文化科學成果等占領網絡陣地。為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掌握網絡知識,及時收集、分析、監控網絡信息,發現高職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摸準高職生思想脈搏,不斷探索德育新方法,善于分析、判斷、獲取、處理、傳遞德育信息;掌握德育和網絡結合的技術與方法,不斷解決網絡時代高校德育工作面臨的新問題。
G40-055
:A
:1671-1246(2017)17-0020-02
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五年制高職德育課程教學設計與實施研究——以菏澤家政職業學院為例”(201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