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雨,董麗霞
(內蒙古民族大學護理學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基礎護理學課程過程化考核研究
王東雨,董麗霞*
(內蒙古民族大學護理學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介紹基礎護理學這一護理學專業主干課程過程化考核的具體方法和效果,為逐步提高我院護理本科生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基礎護理學;過程化考核;教學改革
基礎護理學是護理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也是主干課程。學好基礎護理學有利于護理學專業學生系統掌握護理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為日后參加臨床工作奠定基礎。而判斷護理學專業學生學習效果如何,常以考試成績為依據。傳統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試為主,學生平時學習積極性不高,常常突擊復習考試[1],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考核作為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環節,不僅要考查學生基本知識掌握情況,還要考查學生運用基本理論能力和創新能力;不僅要與人才培養目標一致,還要關注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培養;不僅關注學生學習效果,還要關注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全面發展[2]。
為適應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3]提出的全面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要求,結合我院教學工作實際情況,本文嘗試對基礎護理學課程過程化考核進行探討,現匯報如下。
1.1 過程化考核方案設置
改變期末考試成績占學生總成績比重較高的現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自主進行課外閱讀,拓展知識面。改革后的學生總成績構成為考勤(10%)+作業(20%)+課堂互動(10%)+課外閱讀(10%)+期末考試(50%)。各部分考核方案如下。
考勤(百分制):請假一次扣10分,曠課一次扣50分,曠課3次者取消期末考試資格;作業(百分制):共留7次作業,最后取作業成績平均值;課堂互動(百分制):課前預留下次課堂互動的任務,供學生課上交流;課外閱讀(百分制):共留3次閱讀任務,取成績的平均值,教師推薦一部分閱讀內容,學生閱讀完教師推薦的內容后可自主閱讀其他材料,并做好閱讀筆記;期末成績(百分制):卷面成績占總成績的50%。
1.2 過程化考核方案具體實施
提前將接受過程化考核的班級學生進行分組,每組人數相同,推選出一名學生擔任組長,上課前向教師匯報本組成員出勤情況,并對匯報結果負責。此外,組長負責組織本組成員討論作業內容,并明確成員的任務,全力配合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作業類型有主觀題、客觀題和學生小講課。主觀題要求學生結合自身情況作答,不可抄襲他人觀點,體現個性化答案;客觀題以教材為主,內容統一,但可以不同方式呈現答案;學生小講課內容多是學生之前涉獵的知識點或者比較簡單、易于理解的內容,小組成員就教案設計、課件制作、講稿安排、主講人確定等展開討論,精心設計小講課,時間控制在15分鐘左右。
2.1 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對我院2015級涉外護理2班69名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86.96%(60人)的學生認為過程化考核方式提高了其學習積極性,88.41%(61人)的學生喜歡改革后的課堂教學模式,69.57%(48人)的學生對課堂互動、讀書筆記、課后作業等考核方式非常滿意,72.46%(50人)的學生贊同該考核方式提升了其學習效果。
學生參與一學期的基礎護理學課程過程化考核后,學習自主性明顯提高,改變了被動等待教師點名回答問題的習慣,開始主動抓住機會回答問題,參與課堂學習。學生課下自主閱讀時間得到了保證,通過記錄閱讀筆記拓寬知識面,使課后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提高。
2.2 提高了學生綜合能力
按照過程化考核要求,順利完成基礎護理學課程學習需要學生具備小組合作能力、基本課件制作能力及獲取課外知識能力等,上述能力的開發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2.3 為教師及時回應學生反饋提供了保障
實施過程化考核后,教師與學生課上互動、課下交流,能夠及時回應學生的反饋意見,有針對性地調整授課計劃,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課程內容。
2.4 過程化考核存在的問題
接受過程化考核的班級人數較多,而課程總學時有限,導致能夠有機會上臺進行小講課的學生人數有限,不能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鍛煉。未來可以嘗試小班額授課,確保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基礎護理學課程過程化考核消除了傳統考核方式的弊端,在我院教學改革過程中實施效果較好,有效提高了護理學專業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綜合能力,未來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
參考文獻:
[1]張宏濤,曹仰杰.過程化考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3(25):66-67.
[2]張宏升.基于知識、素質、能力協調發展的《網頁設計》課程考核模式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8(8):1884-1885.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 lfiles/moe/ moe_838/201008/93704.html,2010-07-29.
(*通訊作者:董麗霞)
G424.74
:B
:1671-1246(2017)17-0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