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璧強,何啟明,張永剛
高職高專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制度建設
——D校以實踐育人理念為導向的探索與實踐
李璧強,何啟明,張永剛
(定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定西 743000)
建設、完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制度是高職高專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D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制度建設的實踐探索,提出高職高專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目的和內容,并闡述校系兩級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體系的運行機制,同時針對內部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制度建設的薄弱環節提出完善策略。
高職高專;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制度
由于辦學傳統及國家教育政策方面的安排,我國高職高專教育歸屬“同類型、同層次”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對職業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長,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經歷了快速發展時期,高職高專院校招生規模持續擴大,院校數量及在校生人數不斷增多。高職高專院校從1999年的474所[1]增加到2015年的1 340所[2],增加了近2倍。高職高專在校生人數從1999年的137萬人[1]增加到2015年的776萬人[2],增加了近5倍。高職高專院校培養了大批地方急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對促進地方產業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高職高專院校辦學規模的擴大,既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不可否認,高職高專院校辦學規模的快速擴大也帶來了一些教育質量問題,如高職高專教育發展的“趨同”現象、結構性過剩等,具體表現為專業人才培養數量、培養規格與行業領域人才數量需要、規格需求不匹配,很多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缺乏特色和優勢,畢業生知識儲備不足、職業素養欠缺、崗位適應與職業轉換能力較弱、就業競爭力較差等。這不僅影響了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對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總體滿足程度,還給社會就業帶來了一定壓力。
在經歷辦學規模的快速擴大之后,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已成為高職高專教育發展不容回避的問題。部分高職高專院校結合我國第三輪職業教育診斷評估工作的全面展開,在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制度建設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獲得了一些可供借鑒的經驗。
高職高專院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制度建設的著眼點是促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切實提高院校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保障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1.1 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的目的和內容
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體系是在宏觀的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框架下運行的,是使教學質量“監控活動達到最優化狀態的所有組織、程序及方法的總和”[3]。高職高專院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的目的是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全環節監督,定期或實時收集有關教學工作過程、教學成果等方面信息,在分析整理的基礎上發現可能存在的質量問題,對教學管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行為進行及時調控,以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進而保障人才培養質量。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的主要手段是開展經常性的教學評估,內容包括教學基本建設水平評估、系部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教師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學生學習狀態與效果評估以及其他教學專項評估等。
在高職高專院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內容方面,不僅要關注校內教學過程,還要重視畢業生的發展成就。因為畢業生是高職高專院校教育質量的主要載體,而畢業生質量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在畢業時所達到的學業水平和技術技能水平,主要體現的是學生在校期間獲得的職業素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學生參加工作后在相關崗位上表現出的快速適應能力及取得的成績,主要體現的是學生在校期間獲得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等。
1.2 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體系的運行機制
由于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現代化發展時間較短,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正處于探索發展時期。考慮到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技術技能型或應用型人才,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要與行業產業發展緊密銜接。為了實現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的全面性、客觀性、公正性,確保人才培養質量,高職高專院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體系應由內部評估和外部評估共同構成。外部評估主要由職業教育主管部門評估專家進行評估,或由學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領導機構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或聘請專家成立獨立的課題組,依據高職高專辦學指標進行評估,并完成評估報告。內部評估由校級和系部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機構實施,主要對教師教學質量、系部教學工作水平、學生學習狀態與效果、各主要教學環節等進行常規性評估。
在內部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方面,學校應建立校系兩級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機構。校長是學校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系主任是各系部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D校根據教育部等部門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服務相結合的原則,堅持理論學習、創新思維與社會實踐相統一的原則,堅持學思結合、知行統一的原則,堅持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并舉的原則,堅持課內課外融合、學校社會貫通,并將實踐育人理念滲透到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制度中。
D校在學校層面成立了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領導小組,并在校學術委員會下設教學質量建設與評估專家委員會,在系部層面設系部教學質量建設與評估委員會。學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領導小組組長由校長擔任,副組長由分管教學的副校長擔任。其主要職能包括:領導全校評管、評教、評學及其他專項評估工作;審定學校教學質量評估方案及評估結果;協調教學工作委員會及學校學術委員會下設單位與教務處、督導室、學生處、人事處等部門在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工作中的關系;建立重大教學問題協同解決機制,協調解決教學質量建設、監控與評估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
學校教學質量建設與評估專家委員會組長由分管教學的副校長(或首席督學)擔任,常務副組長由教務處處長擔任,委員由教務處處長、督導室主任、學生處處長、人事處處長和各專項評估專家組組長組成。其主要職能包括:審議學校教學工作質量標準、評估方案,討論、認證教學質量評估結論;審議各專項評估專家組提交的結論、整改意見及建議;審議向學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領導小組組長和主管校長報告的重大事宜。校級評估專家隊伍一般由1名首席督學、若干名專兼職督學共同組成。
系部是學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的基本單位,工作重點是教學建設和教學過程監控。系部層面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機構為系部教學質量建設與評估委員會,委員會組長由系主任擔任,其主要職能包括:領導系部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工作;根據學校下達的教學質量評估文件及工作部署,制訂本系部的評估工作實施方案;組織系部評管、評學、評教及其他專項評估工作;對系部評估結果進行分析,提出發展及改進意見或建議,并負責落實;接受學校督學、督導的檢查評估與工作指導;每學期向學校教學質量建設與評估專家委員會提交系部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書面報告。
1.3 內部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的操作程序
學校內部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項目包括教學基本建設水平評估、系部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教師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學生學習狀態與效果評估以及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研室工作、實踐教學等其他教學專項評估。
1.3.1 學校教學基本建設水平評估 學校教學基本建設水平評估可由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領導小組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或聘請相關行業領域專家成立獨立的課題組,依據高職高專辦學指標進行評估,并完成評估報告。
1.3.2 系部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系部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以承擔教學工作任務的所有系部為評估對象,以系部教學管理水平及教學建設績效為重點,通過系部自評、學校教學評估專家組實地考察評估、校專家委員會認證、評估結論公示、評估領導小組審批等環節,給出評估結論(如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
1.3.3 教師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 教師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分為教學前、教學過程、教學后監控與評估3個模塊。教學前監控與評估包括青年教師培訓、開課計劃審核、教學任務書的制定、學期初教學檢查等,教學過程監控與評估包括隨堂聽課、教風學風督察、教學環節運行檢查、教師評學、學生評教、教學督導信息反饋、學生教學信息員信息反饋、實踐教學環節監控等,教學后監控與評估包括考試環節管理、期末教學檢查、教師教學工作評價等。
1.3.4 學生學習狀態與效果評估 學生學習狀態與效果評估包括課程質量滿意度調查、學業質量指標分析、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分析、畢業生跟蹤調查等。系部課程質量滿意度調查是系部提高課程建設質量的主要依據,學校課程質量滿意度調查則是評價系部課程建設質量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通過定期開展學生對所學課程質量滿意度的調查,進一步了解學生在課程建設、教學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學業質量指標分析包括定期對各專業課程考試成績,計算機等級考試,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大學英語應用能力A、B級考試成績,各類競賽成績與畢業論文(設計)成績等進行匯總分析,通過橫向和縱向比較,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加以整改。畢業論文(設計)既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教學環節,也是評價學生綜合素質、專業技術、思維方法與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學校、各系部通過組織開展年度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分析,全面掌握學生在畢業論文(設計)各環節的設計水平與質量。另外,學校及系部應以專業為單位對畢業生就業狀況、社會評價等進行調查、分析,為相關專業的教學改革、教學質量提升提供依據和支撐。
1.3.5 教學專項評估 教學專項評估是對各系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研室工作、實踐教學等進行的專項評估。D校教學專項評估分校系兩級,系部組織的自我檢查和評估是教學專項評估的主要形式,在系部評估基礎上,教務處協調校專家委員會定期到各系部進行檢查、指導,其評估結果應作為系部教學工作成績的主要依據。
專業建設直接體現著系部的整體辦學水平與未來專業發展戰略的實現。專業建設評估主要從專業建設現狀、教學團隊、硬件投入、專業建設規劃等方面進行。課程教學是實現專業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工程,是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學校應鼓勵各系部建成一批重點課程和精品課程,學校教學評估專家參照省級精品課程建設要求進行檢查與評估。教研室是學校落實教學任務、研究教學、進行教學改革的基層教學單位,各系部應重視教研室在專業建設、教學研究、課程與教學改革等方面的職能,每年不定期就上述方面進行全面檢查。學校應定期組織全校性教研室評估工作,評估內容涉及專業建設、教學研究以及課程與教學改革等方面。實驗實訓教學工作評估是規范實驗實訓教學管理、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對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1.4 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信息的收集、反饋和處理
校系兩級要建立健全教學信息的收集、反饋與處理制度,重視收集、分析和整理教學督導員、教學信息員、教學工作委員會等方面的反饋以及開展教學檢查、教學評估等工作了解的各類教學信息。督導室、教務處等職能部門要將分析處理后的有關教學方面的信息及時反饋給各系部和主管校領導,為深入開展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2.1 完善并落實重大問題協同解決制度和教學事故追究制度
高職高專院校應建立并完善重大問題協同解決制度和教學事故追究制度,確保高效合理解決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和責任事故。
D校針對教學方面可能出現的基本建設核心指標嚴重不達標、系部層面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工作不作為以及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過程中出現的其他重大問題,建立了教學質量重大問題協同解決制度。若出現上述問題,學校教學質量建設與評估專家委員會討論形成統一意見后,授權督導室或教務處以書面報告形式提交學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領導小組研究解決。另外,D校依據實踐育人工作需要,結合學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制度運行實際,制定了教學事故認定辦法,對于在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屬于教學事故的,依據教學事故認定辦法進行認定和處理。
2.2 擴大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主體
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主體較單一,主要由校內教學管理機構、督導機構和在校生構成,畢業生及相關行業企業參與度低。教學質量監控重點放在日常教學環節,對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人才規格等與社會行業企業需要之間的匹配程度,以及對學生崗位勝任能力和后續專業成長能力的評估與把握較欠缺。針對這一現象,高職高專院校內部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主體應向多元化、開放式發展,拓寬畢業生及相關行業企業作為主體參與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的渠道,提高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的科學性。
2.3 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監控力度
實踐育人是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規律的重要體現,實踐教學的地位和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高職高專院校辦學特色與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實踐教學環節監控與評估應涉及“雙師型”師資隊伍、實踐課程、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和校外頂崗實習基地建設與運行等方面。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和校外頂崗實習基地建設與運行水平直接影響著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建立一批運行順暢、水平較高的校內外學生實訓實習基地,是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的前提。高職高專院校要根據相關行業領域從業人員技術技能需要開設實踐課程,制訂相應的實訓計劃,把當前行業領域急需和必備的技術技能融入實踐教學。高職高專院校應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不僅能勝任課程理論知識教學,還能親自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
2.4 優化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信息反饋機制
暢通的信息反饋渠道是高職高專院校內部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及時、全面、準確的教學信息收集是校內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的第一步。高職高專院校應結合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工作,建立并完善校園信息化管理系統,重視學生評教、教師評學系統建設,動態采集日常教育教學信息,為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服務。高職高專院校要完善校系兩級教學信息的收集、反饋與處理機制,重視收集、分析和整理教學督導員、學生教學信息員、教學工作委員會、畢業生、用人單位等方面反饋的各類教學信息,結合教學檢查、教學評估等工作分析整理數據,獲得客觀、公正的結論及意見、建議。督導室、教務處等職能部門要將分析處理后的教學信息和意見、建議及時反饋給各系部與主管校領導,為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1]劉軍誼.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現狀及發展趨勢[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0(3):1-3.
[2]教育部.2015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http://www.moe. edu.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607/t20160706_270976.html,2016-07-06.
[3]呂慈仙,任麗清.建立健全校院兩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江蘇高教,2012(1):88-89.
G420
A
1671-1246(2017)05-0003-04
2013年校級項目“高職高專院校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的構建”(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