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僖,韋 婉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廣西 來賓 546199)
閱讀療法在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以歷史類書籍為例
趙丹僖,韋 婉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廣西 來賓 546199)
閱讀療法不僅可以調節心理,還能治療和預防心理疾病。本文對大學新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研究,探討閱讀療法與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可能性,分析歷史類書籍的價值及應用,并提出圖書館有選擇地為新生推薦歷史書籍幫助其解決入學時的各種心理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閱讀療法;心理健康;新生;歷史類書籍
閱讀能凈化人的心靈,調節人的情緒,也能鼓勵人們用積極的心態、正確的行為來面對困難。新生剛入學時學習、生活壓力較大,心理問題較多。高校圖書館藏有大量書籍,其中不乏記錄古今中外優秀人物事跡的歷史書,如果圖書館能有針對性地為新生推薦相關書目,則有利于其解決心理問題。
1.1 環境變化引起的迷茫
大學提供了豐富的娛樂活動、社會活動和實習實踐,大學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新生剛從緊張的高考中解脫出來,面對寬松的環境和眾多選擇,有些人將學習與娛樂主次顛倒,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有些人離開父母到學校生活,自理能力差,難以應對日常生活中的突發事件,對未來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1.2 學習方式轉變引起的困惑
大學學習目的、學習方式、學習環境與高中有很大區別。首先是學習目標不確定。高中時期的學習目標就是通過高考,進入理想的大學,上了大學后學習目標變成專業知識學習和自身的發展完善。面對學習目標的泛化和模糊化,加之沒有教師監督,很多新生失去學習目標,變得迷茫。其次是學習方式轉變引起的不適應。高中時期學習以教師講授為主,大學期間以教師引導學生探索為主。面對學習方式的轉變,很多新生不能調整思維,也沒有能力進行自主學習,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1.3 人際交往不當引起的焦慮
中學生把重心都放在學習上,人際交往較少。大學是個小社會,各種性格、思想的人匯集在一起。有的新生比較敏感,也不會表達自己的情感,難以融入集體;有的新生第一次離家住校,缺乏人際交往技巧,容易與同學發生矛盾;還有些新生渴望與異性交往,但又不知如何處理而產生焦慮。
閱讀療法又叫圖書療法,《韋氏新國際英語詞典》給出的定義為:(1)通過選擇讀物來輔助醫學和精神病的治療;(2)通過專業的指導閱讀來幫助解決個人問題[1]。閱讀療法通過讀者與書的交流達到了解困惑、領悟自我和激勵成長的目的。圖書館作為高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擁有大量書籍。圖書館服務具有公益性和開放性,書籍隨時借閱,攜帶方便,具有經濟、便捷等優點。大學生都有閱讀基礎和閱讀能力,如果由專業館員對其進行閱讀治療,學生更容易接受。目前高校心理咨詢教師較少,設備不完善,如果將閱讀療法引入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定會取得良好效果。
歷史類書籍介紹人類豐富的知識經驗、做人做事的道理、國家成立發展的過程,并通過具體的人和事來展現人類的命運與價值,以及人類為爭取自由、尊嚴、獨立和榮譽所進行的不懈奮斗。我們常說“讀史可以明智”,也就是說經常閱讀歷史的人,對人生、對自己有更理性的認識,心胸開闊,能夠坦然面對人生。歷史是一門塑造和延續民族靈魂的學問,是懲惡揚善的學問[2],是大學生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的素材。
3.1 典型人物激活生命
從古到今有很多優秀人物,其生命體現了人的本性和本質,蘊含著巨大的暗示和激勵作用,能使人們從困惑、迷茫中解脫出來。民族英雄文天祥當年被元軍關押獄中,時時為戰士們講歷史上建功立業、為正義而斗爭的人物事跡,鼓舞與命運抗爭的士氣和與敵人斗爭的決心。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激情,對后代產生了巨大影響。中國學者傅雷在翻譯《貝多芬傳》時就從貝多芬身上吸取了能量,點燃自身生命的激情。他曾說:“治療我青年時世紀病的是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戰斗意志的是貝多芬,多少次的顛仆曾由他攙扶,多少次的創傷曾由他撫慰?!盵3]如果讀者能通過閱讀產生共鳴,則可以凈化心靈、強化意志,更好地對待生命,更耐心地面對困難,更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2 優秀人物塑造人格
人格是心理素質的主要組成部分。完善的人格能力應包括獨立、理性地選擇價值觀的能力,主動適應的能力,抗拒壓力的能力,耐受挫折的能力及人際關系的調整能力[4]。優秀人物對大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引導和激勵作用,能直接影響大學生心理,幫助其塑造優秀人格。因此,在對新生進行心理輔導時,可以推薦那些介紹品德高尚、勤奮學習的優秀人物的書籍,如古今中外的科學家、各行各業的杰出人物等,為新生提供學習的榜樣。在榜樣的影響下,新生受到鼓舞,對其克服入學時遇到的各種困難有積極作用,對提高心理素質有良好效果。
3.3 高尚人物凈化道德
道德高尚的人物事跡有助于新生消除惰性,產生活力,凈化心靈。高中階段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學過程局限于教授具體知識、理解公式定理、掌握解題方法等,而忽視了學生道德素質培養。在用閱讀療法治療新生具體心理問題時,可以充分利用歷史類書籍對學生進行熏陶,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如通過對秦檜、胡蘭成、李完用等人賣國求榮的惡劣行徑的介紹,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通過對李四光、茅以升、貝多芬等名人事跡的介紹,引導學生形成追求真理、為科學獻身的高尚品德。學習先輩不屈不撓的精神品質,學生更易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消除因環境變化引起的迷茫,尋找正確的學習方法和人際交往方式。
4.1 針對癥狀推薦書籍
閱讀的過程就是與作者心靈對話的過程,歷史類書籍中蘊含的教育能量很大,可以消除讀者的迷茫。由于學生的成長經歷、思維方式不同,應針對其心理狀態和個體差異進行書籍推薦。歷史類書籍以人物傳記為主,內容要充滿正能量,與學生當時的心理狀態契合,幫助學生消除不良情緒,緩解壓力。
4.2 成立服務中心,跟蹤評估
圖書館應建立閱讀指導服務中心,組織人員了解新生常見心理問題,并與相關教師一同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實施閱讀療法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可以先選幾本有利于心靈成長的書籍進行小組共讀,當參與者感覺閱讀活動對自身成長起到正向作用時,再推薦閱讀其他書籍,定期組織學生進行閱讀交流活動,分享書籍帶來的正能量。此外,每一次學生閱讀完推薦書籍后,圖書館工作人員都應對閱讀療法的效果進行評估,評估方式可以是與學生交談,也可以從作業中了解,還可以通過專業心理問卷進行評估。
閱讀療法實施過程中,只要潛心研究各種歷史類書籍,充分利用書籍蘊含的巨大正能量,采取恰當合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就可以有效解決新生入學時的心理問題,幫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1]王波.閱讀療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
[2]汪竣.完善獨立學院歷史類公選課的思考[J].科教導刊,2015(4):35.
[3]傅雷.傅譯傳記五種[M].北京:三聯書店,1983.
[4]李雙新.試論歷史教學中的人格教育滲透[J].邯鄲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05(18):193.
G448
B
1671-1246(2017)03-0158-02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科研基金項目“閱讀療法干預新生心理健康的實證研究——以歷史類書籍為例”(LZSZ2015B008)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