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模林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的各類學科都有了一定的改進和發展,但是初中音樂課程的建設和發展一直都處于相對緩慢的狀態,大多數教師對音樂課改的重視度不夠,音樂資源沒有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
【關鍵詞】音樂課程資源 開發 利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73
開發音樂教學資源對老師來說是不可推卸的任務,而對學生來說則是解決教學資源匱乏的重要手段,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更好的音樂知識,我們必須落實課程資源開發的必要性,并在學生、教師、教材、校外資源方面的課程資源開發積極研究。
一、初中音樂課程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深切關懷下,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在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國的音樂教育事業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在音樂課程資源開發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從當前看,我國音樂課程資源開發尤其是初中音樂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上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對音樂課程開發與利用不重視。由于受到傳統觀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音樂教學并不被學校所重視,通常作為附屬學科對待,在師資和精力投入上都遠遠不足。如某些學校為了高升學率,音樂課被其他學科長期占據,成為“雞肋”學科;而某些學校干脆不設立音樂課,只是等上級來檢查時臨時上一兩節,因此當前初中音樂課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這就導致初中音樂教師工作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明顯降低,對音樂課程開發和利用的熱情不高,自然而然學生對音樂課也不重視,將其作為“休息課”或“娛樂課”來對待。
其次,音樂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體比較單一。一直以來,我國音樂課程資源實行的是從中央到地方“研究——開發——推行”的發展模式,教育主管部門和音樂教育專家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而音樂課程真正的實施主體教師和學生以及家長、社會人士等基本上處于課程資源開發的邊緣地位。不可否認,這種由音樂教育專家主導的音樂課程資源開發模式為全國范圍內的音樂教育的開展提供了較高的課程資源,但是這種課程資源開發模式只提供了地方特色和學校特色的題材,并沒有通過音樂將這種特色與社會、生活、學校有機的結合起來,也沒有顧及到教師和學生多樣性和差異性,效果反而不高。
再次,過分依賴教材,忽視其他課程資源的開發。我國現行的教材,都是教育主管部門結合課程標準,組織音樂教育專家,經過長期的研究和實踐編寫而成的,但是教材編寫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沒有結合地方實際和學校實際。多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教材作為最重要的音樂課程資源,卻忽視了其他課程資源的開發,如戲曲、民間歌舞、校外各種設施場地資源。
二、初中音樂課程資源開發與有效利用的策略
(一)加強師資培訓,促成音樂教師成為積極主動的課程資源的開發者
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教育習慣于單一的教學模式,統一的課程實施計劃,一套完全相同的教材,這不能不說這是一種比較落后的課程現象。雖然隨著《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出臺實施,這種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最直接被廣大師生利用的課程資源是仍然是教材,而初中的音樂教材每學期只有薄薄的一本書,這種狀況在實際教學操作中容易造成“換湯不換藥”的教學現象。要想徹底改變這種狀況,只有充分調動起廣大一線音樂教師的積極性,促成音樂教師成為積極主動的課程資源的開發者是首要的關鍵。要促進音樂教師形成課程資源觀念和音樂課程資源開發的意識,要使音樂教師充分理解什么是音樂課程和音樂課程資源,以及音樂課程資源對音樂課程建設的重要作用,才有可能在實踐中開發利用音樂課程資源。因此,在音樂課程資源的研究中,要加強對音樂教師的培訓工作,建設良好的教師隊伍,形成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有利因素。
(二)促使學生成為音樂課程資源開發的主動參與者
許多學校中的很多音樂方面的人才,如在教師隊伍中,其他學科的教師不乏有能吹拉彈唱的能人,學生中也有很多學有所長的藝術特長生,完全可以開發利用這些有用的資源,搞活校園文化生活,促進音樂課程的發展,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離不開廣大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努力促使學生成為主動參與音樂課程資源開發的參與者,這是課程資源開發利用中的必要因素。首先,重視本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形成積極的音樂教育的氛圍。校園文化是學校育人的重要內容,其獨特的育人功能是其他知識技能學科無法替代的,是學校音樂課程的一種重要資源。充分利用學校的廣播、電視、電臺、計算機、網絡、宣傳欄等媒體中的音樂資源來拓寬學生的音樂知識視野,開展綜合性的音樂活動,營造濃厚的校園音樂教育氛圍。其次,建設各種適合于本校實際的學生音樂課外活動小組。音樂課外活動小組是學生音樂活動的重要組織形式,對學生的音樂知識、技能等各方面的培養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實際操作中,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教學情況,選擇適合本校的活動方式,使所建立的活動小組能夠真正的活動起來,不流于形式。第三,鼓勵學生大膽開展音樂實踐和創造學生中蘊藏著大量的音樂課程資源因素,教師要充分認識和開發利用。
(三)教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作為最基本的課程資源,音樂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保障。盡管目前所使用的音樂教材經過長期的考察、實踐、研究,并聯合眾多的音樂教育專家編制而成的,具有一定的權威性、科學性、針對性,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師在對教材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結合學生實際,合理地增減教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異,加之教材所涉及的音樂作品較多。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運用音樂教材。如對于音樂基礎強的班級,教師可以適當地提高學習要求,從每個單元中選擇一些難度較大的音樂作品加以掌握而對于音樂基礎薄弱的班級,教師只需要求他們掌握好一些簡單的音樂作品即可。第二,結合地方實際,適當地變換調整教材。初中音樂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經典作品,帶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因而對于不熟悉該地域特征的學生來說,這些音樂作品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實際教學時,教師要學生的生活層面對教材進行適當地變換調整。如可以將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歌曲、戲曲、舞蹈穿插到音樂教材中的單元教學中,或根據特定時節、事件或節日,在音樂作品之間或教學單元之間做一些時間上的調整,這樣既可讓學生充分了解當地的音樂文化特色又可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
總之,初中學校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實現音樂課程資源的合理開發與有效利用,為學生的音樂學習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