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苗苗
(天水市衛生學校,甘肅 天水 741000)
對中職生戀愛問題的分析和指導
杜苗苗
(天水市衛生學校,甘肅 天水 741000)
結合抽樣調查法分析中職生戀愛問題的成因,然后從學校和教師的角度探討如何恰當、有效地指導中職生理性看待婚戀,平穩度過學習期。
中職生;戀愛問題;戀愛態度
1.1生理和年齡因素
中職生主要是初中畢業但未考入高中的青少年。世界衛生組織把10歲到20歲這一年齡段定為青春期[1]。這一階段的青少年心理、生理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于異性既好奇又渴望,這本是健康又正常的,但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職生的發育期提前。我國女孩月經初潮年齡平均為13.38歲,與20世紀60年代調查資料相比提前了1年;我國男孩首次遺精平均為14.43歲,與20世紀60年代調查資料相比提前了2歲。性生理發育前移使青少年性意識迅速發展,又因為現代社會生產的復雜化和高技術化使青少年受教育的年限延長[2],使中職生在法定結婚年齡和具有獨立生活能力前有一段性的延遲滿足期。因此,這個年齡段的中職生在情感上確實是有訴求的,他們的情感問題需要被關注、被引導,才能更安全地度過這一“高危時期”。
1.2不慎重的戀愛態度
在調查問卷中的“現階段你的擇偶標準是什么?”這一問題中,中職生選項居前三位的分別是性格(占75.0%)、長相(占38.2%)、身高(占38.0%),遠高于財富(13.2%),這說明在中職生戀愛時較多考慮外貌而較少考慮外在的經濟條件。其次在“你認為現在的男女朋友會成為你將來的婚姻伴侶嗎?”這一問題中,只有10.3%的中職生選擇了“會”,高達50.7%的中職生表示“沒想過”。中職生“不求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的戀愛心態十分常見,對戀愛的態度也不慎重。
1.3父母在孩子婚戀教育上的缺失
我們的父母在中職生有情感疑問時,或避而不談,或嚴厲呵斥,或閃爍其詞,在調查中,49.3%的中職生表示“父母從未主動詢問過自己的感情問題”,同時53.7%的中職生表示“希望父母在感情問題上給予指導和建議”。但是當中職生成年后開始擇偶時,父母卻又立刻幫其羅列出諸多“擇偶標準”。據調查,我國在子女婚姻選擇的問題上,父母一般仍舊會讓子女選擇有利于提高婚后生活水平的婚姻,愛情并不是締結婚姻的主要原因[3]。對此,長期受家長婚戀觀熏陶的中職生也有深刻的感受,54.4%的中職生預言自己的父母會對自己配偶的職業有要求,35.0%的中職生認為父母會對配偶的經濟條件有要求。
1.4不良傳媒的影響
相較于書籍、教師和父母,現階段中職生的戀愛受網絡和傳媒的影響更大,其中青少年性觀念形成70.0%以上受大眾傳播媒介的影響[2]。參考我校中職生的調查結果可以發現,28.0%的中職生表示他們主要的課余活動便是利用手機上網和聊天,而他們的聊天對象中25.0%是“男、女朋友”。同時高達31.6%的中職生表示他們喜歡閱讀言情小說,而33.1%的中職生又表示自己經常看娛樂節目。雖然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網絡和傳媒的監管,但是大量的傳媒以娛樂性為核心內涵,將觀賞性、刺激性放到與思想性、藝術性分庭抗禮的地位,理所應當地進行純粹快感式的創作,滿足觀眾的好奇心理[4]。其中有關兩性關系的視、聽、感形象增多[2],很容易刺激中職生的內在需求。如果這些傳媒充斥著低俗、淫穢的內容時,則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職生進行嘗試。
2.1端正戀愛態度
根據調查發現,我校近16.1%的中職生認為現階段的戀愛并不會影響學業,然而實際情況是戀愛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情感矛盾、人際交往的改變、學業的影響、消費負擔的加重等,都會影響他們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從學校的教學管理方面來看,他們因忙于戀愛而遲到、曠課、厭學,因爭風吃醋而引起打架斗毆等,也大大增加了管理難度,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險性[5]。因而需要學校通過制定有針對性的校規校紀、定期請專業講師舉辦戀愛問題講座、為中職生播放相關宣傳片和紀錄片,引導中職生從正、反事例中吸取經驗和教訓。而帶課教師、班主任也要及時掌握中職生的情況,重點關注有戀愛傾向或問題的中職生,多尊重、關心和理解,去傾聽、幫助并及時給予幫助。讓中職生深刻感受不端正的戀愛態度會引發的種種后果,進而產生“人們的行為應該更理性”“對自己的決定應該慎重”“發乎情止乎禮”等反思性想法,并逐步端正自己的戀愛態度。
2.2完善自身性格
性格,是一個人在對待客觀事物和社會行為方式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個性心理特性[6]。中職生普遍處于心理完善期,性格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外在的表現為情緒易激動、意志力較差、自我認識不全面和人際交往困難等。在校的3年中職生活不僅可以為他們將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基礎,也應該能完善他們的性格。學校方面,應該利用好德育課程,如哲學與人生、職業道德與法律等,讓他們意識到健全、健康的性格對于學習和生活的重要性,進而努力完善自身性格,提高辨別是非和抵御不良誘惑的能力。中職生個人方面,首先要積極參加各種校園活動,如競賽、社團和實訓等,來提升人際溝通能力、應對挫折的能力;其次還要樹立明確的目標,現階段我校中職生課業壓力較小、空閑時間多,而樹立明確的升學或就業目標、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職生的意志力和自我認同感。
2.3了解穩定婚姻和家庭的重要性
現代社會中不正常的家庭關系是導致早戀、成年后戀愛障礙和婚后夫妻關系緊張的一個因素,而相當一部分父母并沒有重視自身婚姻狀態和夫妻關系對孩子成長和婚戀的影響。據調查發現,全國范圍內婚姻維持的夫妻約占34.1%、婚姻滿意的夫妻約占40.3%、婚姻幸福的夫妻約占25.8%[7]。我校中職生中就有32.3%的中職生反映父母感情一般甚至不和睦。學校和德育教師應該通過播放有針對性的宣傳片、給中職生布置與之相關的調查作業等方式,使中職生思考夫妻間和睦的感情、正常穩定的婚姻對于后代成長和擇偶的重要性,讓中職生從自己的社會地位、社會責任、家庭義務、家庭責任中來認識早戀可能引發的種種不良后果。
綜上所述,中職生合理婚戀觀的培養是一項漫長而系統的工作。學校和教師既不能視而不見、放任自流,也不能將有戀愛問題的中職生草率地定為“問題學生”,傷害中職生的尊嚴和人格,使其產生各種逆反行為。而應以人文關懷為落點,尊重中職生,承認矛盾,化被動為主動,通過設置相關的部門,培養專職教師,設計校本課程、教材,開辦校園活動等,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主動進行干預和引導。
[1]劉守旗.當代青少年心理與行為透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
[2]張萬興.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完全手冊[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
[3]陳碩.中美婚姻倫理差異研究[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420-424.
[4]鄒亮亮.中國電視劇發展態勢及策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5]程玲玲.中職生戀愛問題分析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9):24-25.
[6]劉開明.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10.
[7]王薇,李安平,胡佩誠.中國婚姻滿意度調查及滿意婚姻設想[J].中國性科學,2013(6):83-87.
G630
A
1671-1246(2017)06-0033-02 2015年12月1日中央電視臺新聞報道中提到一組創新高的數據:“我國15~24歲青少年艾滋病感染者快速增加,近五年來我國大中專學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0%,學校成重災區”。反觀我們在校的中職生恰好處在這一高危年齡段,為此筆者在本校在讀的三千多名中職生中隨機選中300名中職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僅在校生中就有33.1%的中職生有著男、女朋友,63.2%的中職生有過男、女朋友。并且,在筆者擔任班主任時也曾遇到過一名因被發現懷有身孕而申請自動退學的中職生。本文嘗試對我校中職生普遍存在的戀愛問題進行分析,并從學校和教師的角度出發,探討如何恰當、有效地指導中職生理性看待婚戀,平穩度過中職學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