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矢
(湖南常德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微課在高職高專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丁矢
(湖南常德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隨著教學改革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高職高專病理學教學需求,微課這種新型教學模式被廣泛運用。將微課引入高職高專病理學教學,探討教學體會、分析遇到的問題,為促進病理學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提供理論依據。
微課;病理學;高職高專
病理學是高等醫學教育的主干課程之一,也是我院高職高專醫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病理學與臨床醫學聯系密切,表現在對疾病的研究和診斷上,教學中會涉及大量臨床案例。但學生普遍反映病理學課程內容復雜,概念過多,知識點零散,重點、難點不易理解,往往是記住后面的又忘記前面的,面對臨床案例時不能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進而喪失學習興趣和信心。傳統講授式教學法已不能滿足現代教學需求,筆者在實際教學中引入微課,幫助學生輕松掌握學科重點、難點知識,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協作學習能力,取得了良好教學效果。微課作為教學改革的一種重要形式,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醫學教學實踐中[1,2]。
1.1 學生情況
高職高專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習能力較弱,學生渴望掌握專業知識,但是卻沒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難以把握重點、難點,不能靈活運用專業知識,因此學習效果不佳。
1.2 教學資源情況
高職高專院校教學配置、實驗室設備、科研經費相對較匱乏,而病理學是一門形態學科,教學過程中需要豐富的教學模型、大體標本、切片,學校很難配備與學生數量相當的教學資源,進而影響教學效果。
1.3 教學現狀
大部分高職高專學制為3年,在校學習兩年,實習一年。由于學習專業課的時間明顯比本科院校少,因此課堂教學任務繁重,教學進度較快,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消化和運用所學知識。師生交流機會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難點得不到及時解決。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化資源建設與共享是科學推進教育信息加速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和關鍵環節[3],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已勢不可擋地進入課堂。微課又名微課程,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4]。微課的核心是微視頻、微課件、微習題等,具有以下特點:(1)內容針對性強,少而精。微課著重講解某個知識點,講解透徹,適合分層次學習,學生可自主選擇學習內容。(2)教學時間短。微視頻一般5~8分鐘,不超過10分鐘,符合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規律,學習效果明顯。(3)訪問途徑多樣化。電腦、手機均可作為訪問工具,學生可隨時訪問、反復學習,擺脫了課堂的束縛,也增加了師生互動,有利于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
3.1 調動學習積極性
病理學屬于形態學學科,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視頻等相關資源才能使教學效果實現最大化[5]。微課以微視頻為主要展示內容,集視頻、音頻、圖片、動畫、PPT多種素材于一體,具有畫面優美、音質悅耳、教學內容安排合理、互動性強的優點,對學生有較強吸引力。現行的病理學教學模式以CBL為主,以案例為導向,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喚起學生對課程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6,7]。微課可分為課前復習類、新課導入類、知識理解類、練習鞏固類、小結拓展類等類型,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選擇不同類型微課,充分發揮微課優勢,將知識點融會貫通,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2 突破學習難點
高職高專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中“炎癥的基本病變”這個重要知識點,對學生來說較難理解和記憶,為了幫助學生掌握該知識點,我們應用微課有效突破難點。通過課前復習類微課提出炎癥的基本病變,要求學生提前預習,并了解其基本過程和名稱。課堂中運用知識理解類微課教學,以時長8分鐘的三維動畫為載體,充分演示炎癥的血流動力學改變和血管變化,使學生輕松理解病變過程,化繁為簡。課后通過練習鞏固類微課,使學生在練習中運用知識,再次鞏固知識點。
3.3 提高教學水平
要想制作出既滿足教學需求,又內容安排恰當、畫面精美的優質微課,就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素質:(1)能熟練制作微課。微課資源建設一般要經過技術培訓、選題設計、課例拍攝、后期加工等多個環節,才能保證其質量。(2)對專業知識反復推敲、琢磨,精準把握教學環節,恰當使用微課,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3)不斷思考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分析學生學習現狀、對教學環節進行調整,是對教學經驗的積累也是不斷促進教師自身學習和提高的有效途徑。(4)微課教學過程中為達到即時互動,觀察學生學習過程、學習狀態,就要深度融合“互聯網+”技術,在云平臺存儲微課資源,靈活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工具,借助微信群、QQ群、APP等即時學習平臺,接收學生學習反饋并及時解決問題、進行教學互動,通過大數據分析學生學習情況,不斷創新、優化教學設計。
微課如一股新鮮血液注入高校教學改革工作中,其優點已被廣大教育工作者認可,但是其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1)時間短,主要針對某個知識點進行講解,是一些散在的知識片段,缺乏完整性和邏輯性,不利于系統掌握知識。(2)由于教師制作水平有所差異,因此如何制作出高質量的微課,并恰當地加以運用,還需要一個長期過程。(3)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其優勢已為大家知曉,但部分教師過分依賴微課,而忽略課堂教學,學生學習自覺性不高,必將導致知識點缺漏。
微課并不能取代傳統課堂教學,其只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和拓展,對于較復雜的知識點利用傳統課堂教學效果更好。而如何將微課與傳統課堂講授有機結合,使之成為有效學習工具,是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潘霞,龐樂.淺談微課在高職《口腔組織病理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4(6):149.
[2]梁裕芬,韋俊彬,陳海英,等.微課應用于人體寄生蟲學教學的初步探討[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4,9(9):862-863.
[3]胡鐵生.區域性優質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思考[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9-22.
[4]關中客.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7):14.
[5]黃劍聲.淺談“微課”在醫學急救知識普及中的應用[J].大眾科技,2015,17(1):148-149.
[6]邱桂紅.問題式教學與合作性學習結合模式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5(1):105-106.
[7]高穎.運用案例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實施護理倫理教育[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6(1):115-116.
G434
B
1671-1246(2017)09-0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