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峰(金華廣播電視大學(浙江商貿學校)浙江金華321000)
高職院校學生開展深度休閑體育的可行性研究
□韋峰(金華廣播電視大學(浙江商貿學校)浙江金華321000)
本文立足于深度休閑體育的價值方面,結合對深度休閑體育活動的利益認識,對高職院校學生深度休閑體育開展的可行性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指出休閑體育對推進高職院校體育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高職院校深度休閑休閑體育
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內容,因此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活動開展的狀況一直是高等院校管理的重大問題。目前,高職院校學生體育鍛煉存在體育課可有可無,課外體育活動組織很少,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自覺性不高,體育消費低下,身體狀況不容樂觀等問題。如何解決以上問題,也是高等院校體育管理者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也是管理部門面臨的重大課題。
深度休閑體育衍生于深度休閑,深度休閑的概念雖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但直到20世紀90年代此領域才開始受到關注。國內越來越多的學者涉及深度休閑領域,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也不斷得到擴展,但是對深度休閑體育的研究才剛剛起步,鮮少有這方面的研究。本文就深度休閑體育做一些相關的研究,旨在為深度休閑體育的發展研究做探索性的發現。
Stebbins(1982)首次提出深度休閑(Serious Leisure)的概念,并將其界定為“休閑活動參與者有系統地從事業余、嗜好或志工的活動,他們投入如事業一般的專注,并借此機會獲得及展現特殊的技巧、知識及經驗”。Stebbins(2006)根據人們參與休閑活動所需投入的程度,認為存在3種不同的休閑方式:隨興休閑(Casual Leisure)、深度休閑(Serious Leisure)和主題計劃性休閑(ProjectBased Leisure),并對相關概念作了解釋。他認為深度休閑具有堅持不懈、生涯性、個人努力、持久的利益、次文化、強烈的認同感等特質。具有自我充實、自我實現、自我表現、提升個人形象、自我滿足、個人重建、社會吸引、團體成就及團體發展及維持等利益的特質。主要的活動體現在藝術愛好者、志愿工作者、集郵、運動熱愛者等。
根據深度休閑的上位概念,我們可以給深度休閑體育做以下表述:“休閑體育活動參與者有系統地從事業余體育活動,高度專注,并借此機會獲得及展現特殊的體育活動技巧、知識及經驗”。
休閑活動深受高職院校學生的喜愛,他們對諸如電視體育轉播、電子游戲等休閑活動很感興趣,他們強調短暫性、大眾化。但是,這些休閑活動從根本上來說,基于參與者,往往難以提供較深入的體驗,常常容易導致休閑者情緒低落,產生無聊等負面情緒。因此,對休閑體育參與者來說,要樹立“深度休閑”的觀念,這種改革變得越來越迫切:在休閑體育活動中,要積極發展出一種認真的態度,因興趣和努力,對于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要深度投入,并愿意承諾發展出個人學習之外的第二、第三專長。下面,我們就結合深度休閑體育出發深入研究和分析它的特征,并綜合考慮深度休閑體育活動的利益,對高職院校學生開展深度休閑體育的可行性研究。
Stebbins提出了深度休閑具有堅持不懈(need to persevere)、生涯性(career)、個人努力(significant personal effort)、持久的利益(durable benefits)、次文化(unique ethos)、
強烈的認同感(identify strongly)等6項特質。這些特征表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創新意識,從整體上擺脫課外鍛煉自覺性不高的癥狀。
2.1、堅持不懈
深度休閑體育的發展要求參與者具有較好的心態,即使是遇到較大的困難,都要以正面的心態去面對,或者在他們自己在身處怯場、焦慮、疲倦或受傷等極壞的狀況時,也要堅守自己對運動的承諾,敢于自我挑戰,從而堅持下去。這對高職院校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參與休閑體育活動時要時刻保持高昂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努力克服困難挑戰自我,自我充實的基礎上以自我價值的體現和發揮為目標。以馬拉松運動為例,相關專家對研究這種持續參與馬拉松運動的付出大于收益的現象,發現由于馬拉松運動自身的特殊性,可以為人們提供較大的社會性認同,使得參與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科學使用這些認同,從而積極去補償人們休閑活動中所產生的負面要素。
2.2、生涯性
深度休閑體育者在從事體育活動過程中,動作完成都有面臨成敗的關鍵時刻,如果遇到突發事件等,但他們不會因為困難而退縮。以參與社區體育進行義務服務志愿者來說,每周連續數次,而且連續好幾年,都是在從事義務體育教學或者管理工作。他們也會遇到挫折,但是他們仍然無怨無悔,繼續他們的工作。以攀巖為例,進行休閑體育活動的人會依據自己的技術,采取措施來提高制定詳細的訓練計劃,從而使得自己的技巧有所進步并以此為樂。
2.3、個人努力
深度休閑體育對參與者還有一個要求就是依靠個人努力后要與別人相比具有先進的特殊的知識、訓練經驗或技術等。更多情況下,還需要四者因素兼備。這也就使得深度休閑體育參與者,必須積極努力,來充實自身能力,才能以期達到深度休閑體育活動的要求。以戶外登山愛好者為例,成長登山領隊就要靠個人的努力,深入研究和學習取水、生火砍柴、燒烤等野外知識,并學會搭帳篷,面對殘酷的環境要用睡袋、穿安全帶,甚至是使用下降器,加強對識別野菜等相關知識的了解和學習,以科學的技術技能以及經驗來實現個人體驗。
2.4、持久的利益
Stebbins發現深度休閑能提供10種持久的利益:自我充實、自我實現、自我表現、提升個人形象、自我滿足、個人重建、金錢回饋、社會吸引、團體成就及團體發展及維持。深度休閑體育參與者所能獲得的持久利益是在參與休閑體育活動中表現自我、發揮潛能后所產生的自我效能,這能獲得個人的認同甚至是社會的認同。學生的體育活動從認識論角度看,是受體育意識影響的。而深度休閑體育的價值與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相匹配,因此高職院校學生開展深度休閑體育具有可行性。參與者決定參加什么樣的體育活動,參加體育活動的目的、任務和需求,最終要達到什么樣的境界,與他們對體育價值與功能的認識程度都有極大的關系,所持態度積極與否也是一樣。
2.5、次文化
深度休閑體育參與者,在一定程度上價值觀、道德標準、運動水平等相同,甚至是連表現水平等都一樣,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次文化,這種次文化換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就是深度休閑體育的獨特精神。這種獨特的精神,是加入休閑體育活動后他們的主要動機,尚未定性,活動者四處分散,然后發展形成組合成一個特有的團體。相關研究也驗證了深度休閑參與者之間確實能形成具有高度認同感的次文化。
2.6、強烈的認同感
深度休閑體育參與者對所從事的活動具有強烈的認同感,在與其他人談論此項運動時會興奮不已,同時也很樂于與他人分享他的心得,特別是面對新認識的朋友時,更是如此。“這些業余運動者也知道對于自己的副業過于熱衷,但總是情不自禁”。這種強烈的認同感能使高職院校學生更加有存在感以及集體榮譽感。比如在同一個太極拳社中,大家會相互切磋武藝,探討拳術的奧秘,規范動作,在不斷交流和討論中獲得進步和認同感。
Stebbins(2006)將深度休閑的利益劃分為10種,并探討了深度休閑參與者在參與活動后個人心理所產生的或多或少的回饋,其中又將利益分為個人及社會兩方面。一些學者對運動觀光(Green,2005)、跑步(Major,2001)等多類型深度休閑活動的實證研究,均證實了深度休閑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一個和他人來分享成就、經驗。在相互認同的小團體下,為休閑體育參與者帶來相應的成就感與健康的感受,從根本上推進社會交往等。休閑體育講究以身體活動為主,要在活動者積極引進相應的意識,從而在意識支配下引起肌體的生理和心理進行改變,從而促使他們產生不同程度的良性變化。休閑體育有利于帶動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對大學生學習效率改善和提高具有積極的作用,使人頭腦清醒,形成思維的敏捷性;還可以提高人體的適應能力,從人體的免疫力出發,強化知識了解來增強他們對外界傷害的抵抗力,從而以適應未來社會為目標,推進他們更深層次地去從事生產勞動,滿足相關生活學習的需要。休閑體育,不但能促使大學生接近大自然,在進行戶外活動中實現活動身體的目的,也可以很好地來舒展筋骨。總體上來說,休閑體育所創造的是一個比較輕松、親切、宜人的交際環境。學生之間交往雖然會變得越來越頻繁,但是他們在活動中可以更好地獲取經驗,相互鼓勵的同時,通過平等交流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拓展學生生活環境中,進行深度休閑體育活動,要采取措施豐富它的生活內容,以群體意識培養為目的,增強其交往能力,從而來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高職院校在開展深度休閑體育的過程中,要積極進行自發性的游戲活動,立足于正規的運動競賽實現體育的趣味性和娛樂性活動,從而立足于體育活動從單一的競技性的運動項目等中解放出來。在內容和形式上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如晨練、課間操,主要是由班級、系、院來進行組織的;而運動隊訓練結合校外社區,與家庭體育等有關。高職院校學生有充分的自主性,尤其是在選擇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上,可以實施以個人、小組、班級為單位進行管理,也可以以年級甚至全校為單位,所組成的興趣小組具有共同特點,對于各種學生社團來說不管是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競賽方式,都有利于開展各種各樣的休閑體育活動,讓更多的學生投入進深度休閑體育活動中。
現代大學生學業壓力的增加和時間壓力的負荷,使得高職院校學生生活和健康的負面因素越來越多,而深度休閑體育所包含的自我充實感、自我滿足感、成就感、自我重建等價值,則為高職院校學生提供了一條通往幸福人生的途徑。深度休閑體育活動需要一定的連續閑暇時間來保證,而短暫的碎片化時間必然會阻礙深度休閑體育活動的參與性和堅持性。公共休閑體育服務的有效供給和公共休閑體育空間的有效構建是推廣深度休閑體育活動的必要條件,高職院校應加強公共休閑體育空間的規劃建設,開拓學校休閑體育空間、完善學校系統和優化配置公共休閑體育設施。倡導深度休閑體育物質享受的休閑文化蔓延和健康休閑價值觀的缺失成為深度休閑發展的嚴重阻礙,因此積極發展休閑體育教育,借助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大眾傳媒,倡導深度休閑體育理念,樹立健康的休閑體育價值觀,引導休閑體育活動者從物質型、享受型的隨性休閑向實踐型、知識型的深度休閑體育轉變,學會處理休閑體育和學習的關系,真正讓休閑體育活動參與者在休閑中實現自我和發展自我,重塑健康有序的深度休閑生活和社會新風尚。
因此,深度休閑體育理應成為國內體育學術界關注的領域之一。但目前我國還沒有學者專門對“深度休閑體育”及其相關概念進行過研究。通過對相關外文文獻的查閱和梳理,筆者認為未來國內深度休閑體育研究的重點方向為:(1)深度休閑體育的核心價值;(2)深度休閑體育和隨興休閑體育效益差異的研究;(3)深度休閑體育形成機制的研究。
[1]李紅.江西省高職院校學生體育行為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 2012,(12).
[2]肇福成唐山市高職院校學生體育鍛煉現狀調查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2.
[3]邢曉虎,林靜,王建良等.高職院校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繼續教育研究,2009,(6).
[4]俞濱.深度休閑理論視角下的大學生休閑參與、休閑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D].浙江大學,2014.
[5]王蘇,龍江智.深度休閑:概念內涵、研究現狀及展望[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33(1).
[6]賈海波.遼寧省休閑體育開展趨勢研究[J].科技資訊,2016,14 (25).
G812
:A
:1006-8902-(2017)-06-ZQ
韋峰(1975-),男,浙江東陽人,講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