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靜徐元玉(揚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揚州225000)
濱州學院非體育專業大學生體育課參與現狀調查研究
□劉文靜徐元玉(揚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揚州225000)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就濱州學院非體育專業大學生體育課參與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研究發現:濱州學院非體育專業有部分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所進行的運動項目僅僅是消極參與,很大部分學生不能積極參與到體育課中去。學生在體育課堂的參與的廣度并不高,參與的時間上也不能很好的保證,缺乏體育課堂思考。學生的參與動機多樣、對課程的設置的滿意度不高、對場地器材的滿意程度不高。通過調查所發現其中的不足并提出相應的建議,讓學生和老師對體育課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養成學生的終身體育的習慣。
體育課參與態度
1.1、研究對象
濱州學院非體育專業大學生。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書籍,搜索中國知網、維普等網絡資源數據庫,對普通高校非體育專業大學生體育課參與、發展現狀、開展模式、以及某個項目的開展及參與現狀等的文獻進行搜集整理和分析。
(2)問卷調查法。
針對濱州學院非體育專業大學生調查問卷進行了調查。一共發放學生問卷200份,包括男生80份,女生120份,回收問卷196份,回收率是98%;有效問卷196份,有效率為100%。
(3)訪談法。
隨機走訪濱州學院體育系教師,對公體課課程項目設置,考核標準,學生上課表現以及硬件設施場館、器材、師資隊伍等問題進行訪談。
(4)數理統計法。
本文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軟件對所調查問卷獲得數據進行全面的統計和分析。
(5)邏輯分析法。
通過系統、全面的調查研究和邏輯分析,了解當前濱州學院體育課程設置,教師教學模式,學生體育課的課堂表現、參與動機、態度、著裝等,分析影響學生體育課堂參與的因素,指出目前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為培養學生體育興趣和終身體育思想打下基礎,為學校體育課的更好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2.1、濱州學院非體有專業學生體育課參與現狀
“課堂參與”是指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認知和情感參與行為。“課堂參與度”主要指課堂參與的長度、深度和溫度。就體育課參與來說就是指學生能把自己作為課堂的主人,真正的參與到課堂中。好的課堂參與是全體學生共同參與而不是只有少數的學生,是整堂課的參與而不是階段性的,是學生知情意的有效參與而不是表面的形式參與。經過研究體育課堂發現非體育專業的體育課堂參與現狀并不樂觀,在課堂中學生缺乏體育參與的熱情,參與度也比較低,參與方式也過于形式化。
(1)濱州學院學生體育課堂參與的長度調查。
所謂參與的長度是指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參與時間。通過表1可以看出,只有17.3%的學生在整堂體育課中全身心的積極投入到體育課中去,15.3%的學生能夠參與課堂60-80分鐘,有40.8%的學生一堂課中參與時間不到45分鐘,還不能達到課堂時間的一半。
(2)濱州學院學生體育課堂的深度調查。

表1 濱州學院學生體育課堂的深度調查(n=196)
在體育課堂的深度是指學生在參與課堂時的體育思考,有非常多的體育思考的學生有34人,占到總人數的17.3%,體育思考一般的學生占的人數最多,達到了113人,超過了總人數的一半以上,24%的學生體育思考比較少,只有1%的學生回答體育課堂中從來沒有體育思考。
體育課堂的溫度是指學生在參與課堂時是否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去,僅有13.3%的學生能夠總是在體育課堂中積極主動的參與,45.4%的學生經常積極主動的參與,32.1%的學生會偶爾積極主動的融入到體育課中,有9.2%的學生在體育課中從來都沒有積極主動的上過體育課。
2.2、濱州學院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參與體育課影響因素的分析
影響學生參與體育課參與的影響因素主要從兩方面考慮,一是內部因素,主要從學生自身方面來考慮,另一方面是外部因素,主要從師資教學,場地器材,評價標準等。
(1)影響濱州學院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參與體育課的內部因素。
①濱州學院非體育專業大學生體育課態度調查
雖然從開始上學一直到大學,在每一個階段都接觸到體育課,但是卻沒有真正的得到良好的體育教育,對體育認識非常不足,也沒有形成正確的體育態度,造成了現在很多學生上體育課只是敷衍了事甚至逃避上課,請假或見習頻率過高,遲到現象時有發生,上課不注意著裝,雖然很多教師對上課服裝有明確要求,但仍有部分學生上課穿牛仔褲、休閑褲、高跟鞋等,上課態度的不端正,大大降低了體育課的質量。
②濱州學院體育課程項目設置滿意程度的調查
從表2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7.8%學生對體育課程設置非常滿意,有42.3%的學生對體育課程滿意,19.9%的學生感覺一般,有13.8%的學生感覺不滿意,6.2%的學生感覺非常不滿意,據調查顯示濱州學院非體育類專業體育課程設置只能滿足60%的學生需求。
25例患者中10例為單發病灶,15例為多發病灶,總共檢出72個病灶,最長徑為12.59 cm,平均最長徑為(4.55±0.52)cm。21例出現CD31(+)、16例CD34(+)、18例FⅧ-RAg(+)。

表2 濱州學院非體育專業學生對體育課程設置的滿意程度(n=196)
③濱州學院非體育專業學生上體育課的動機調查
通過調查走訪發現大學生在體育課動機上來看結果并不理想,有13.8%的學生以健身健美為主,有48.4%的學生上體育課僅僅是為了能拿到學分,迫于無奈才來上體育課。以學到技術技能、解壓或者娛樂動機參加體育課的人數相差不大,比例都浮動在百分之十左右。反映了多數同學對體育課的學習缺少正確的學習動機。
(2)影響濱州學院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參與體育課的外部因素。

表3 體育課存在的問題調查(n=196)
從表3可以看出34.2%的學生認為體育場地和器材方面存在著問題,22.5%的學生認為上課內容時間安排上存在著問題,20.4%的學生認為體育課程設置方面需要改進,17.3%的學生認為教師教學以及課堂要求上存在問題,5.6%的生反映在其他方面存在問題。
①體育場地器材
經調查目前濱州學院體育場地設施仍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如非體育專業的大學生的只能在室外上健美操,沒有鏡子,缺少視覺上的反饋來規范自己的動作。由于場地的緣故,天氣太熱或太冷,或雨雪天氣都會影響體育課的進行和學生的參與。由于缺少游泳場地,不能滿足愛好游泳學生的需求。
②體育課程設置
學生在大一時只能上學校安排的球類課程,或田徑課程,在內容上學生的選擇性較小,很難抓學生的體育興趣。從初中年級到高中學習體育的內容都很相似,,多次的重復使得學生對課程產生了厭倦心理。
③教師教學以及課堂要求
經調查研究發現,目前學校仍然采用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授課方式。大部分教師以講解示范為主,然后學生進行練習,上課單調,缺乏創新,學生只是為了完成練習而練習,課堂氣氛不夠活躍,組織形式也比較單一,大大降低了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積極性。
④濱州學院體育評價體系
目前來看考試標準不夠靈活,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考核的標準卻是相同的,很多素質較差的學生無論通過怎么的努力依然拿到的分數很低,有的學生本身素質很好,就算不努力,也會拿到較高的分數,所以在這樣的體系下很多學生體會不到練習體育的快樂和成就感。
3.1、結論
(1)學生參與體育課的態度不夠端正。
通過本次調查研究還發現目前多數學生對體育課重視程度不夠,對體育的認識還不夠深刻,缺乏一個正確的體育參與動機,缺乏終身體育意識。
(2)教師教學缺乏新穎。
研究發現師資的配備還有所欠缺,在課堂教學中缺乏新穎,教學方式方法上不夠完善,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體育課內容安排不夠合理。
體育課內容安排不夠合理,課程形式不夠新穎,不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
(4)體育課評價體系不夠合理。
由于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有的學生使用一樣的評價標準是不公平的,更不能很好的發揮評價的作用。
(5)體育場地器材不足。
調查發現體育場館和體育器械上存在不足,體育器材利用率較低,體育場地不足。
3.2、建議
(1)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體育動機。
在體育教學中,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體育動機,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價值觀的認識,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讓學生通過實踐了解體育運動的價值所在,真正的在思想上重視起來。
(2)提高教師教學水平,轉變教師教學觀念
要著重提高師資隊伍教學水平,增加教師培訓的課程,為教師提供更多的進修機會。轉變教學觀念,明確我們所使用的教材并不是教學內容,教材只是為教學提供了教學的方向,不能照搬課本的內容,而應該轉化為學生更容易提起興趣和接受的教學形式。提高自身對體育的認識,對體育有一個良好的認知和定位。
(3)合理安排體育課內容。
從學生的興趣點和自身的體育需要出發,應該合理設置體育課程的內容,避免單一的體育課程項目,積極開設體育選項課,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4)建立綜合評價體系。
由于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要避免用單一的考核和評價標準,要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避免學生體育課只是為了能夠考試及格、教師上課只是為了完成工作的現象,要進行因材施教。考試評價體系要兼顧到不同運動技能水平的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要有良好的刺激,發揮鼓勵和引導學生的作用,讓每一位學生在體育課中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學習體育的快樂。
(5)加強體育場館建設和使用率。
為了給體育教學創設良好的體育環境,要加強體育場地和體育設施的建設。對已經建好的場館要充分的合理的運用。增加體育器材和場地的配備,滿足學生的上課需要,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真正參與到體育課中。
[1]徐春枝.論高校體育教學中女生體育興趣的培養[J].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21).
[2]顧俊杰.對高校體育選項課教學現狀的研究與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2005(6).
[3]錢俊波.如何通過體育課培養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J].紅河衛生職業學院,2015(27).
[4]周剛.職高學生體育課缺乏運動參與的影響因素研究——以海寧市高級技工學校為例[J].運動,2014(87).
G807
:A
:1006-8902-(2017)-06-L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