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超英(徐州市體育局江蘇徐州221006)
體操蹦床訓練優化路徑探究
□董超英(徐州市體育局江蘇徐州221006)
由當前的體育發展大國向著未來的體育發展強國逐步邁進,是我國實施體育強國發展戰略的集中體現,標志著我國體育事業的群眾化、廣泛化發展與普及。而體育發展強國這一目標的實現是需要充足的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作為基礎的,即包括專業性的體育運動人才培養,也包括群眾范圍內業余性的體育鍛煉,從而在擇優選擇的前提下為國家的運動事業提供眾多優秀的體育運動人才。尤其是廣泛的業余體育訓練,基于其較大的發展規模,可謂是影響我國體育事業未來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決定性因素。以體操蹦床為例,當前我國在體操蹦床競技項目的國際性比賽中獲得了許多驕人的成績,充分展現了國家體操團隊的專業化水平,但就體操蹦床在業余訓練中的實施情況來看,卻并不樂觀,與芭蕾、健美操等類似的體操項目在發展上存在較大的差距。為促進我國體操蹦床體育項目良好發展,實現體操蹦床業務訓練質量、規模的大幅度提升角度考慮,我們有必要就當前我國體操蹦床訓練情況展開一番深入的研究與探討,以通過對目前體操蹦床訓練問題的分析,來探究其訓練的發展之路,在提升業余體操蹦床訓練效率的同時,促進我國體操蹦床項目在業余范圍內的發展壯大。
體操蹦床訓練問題優化路徑
1.1、體操蹦床訓練的內容
體操蹦床訓練的內容主要指體操蹦床競技應具備的各種技能和手段,一般包括技術訓練、身體訓練、心理訓練、政治思想教育、智能訓練等。其中,技術訓練、身體訓練和心理訓練是體操蹦床的主要訓練內容。具體來說,身體訓練主要包括蹦床專項身體訓練和一般的身體訓練。技術訓練主要包括專項技術和基礎技術這兩種。心理訓練也包括基礎心理和專項心理兩種訓練。
1.2、體操蹦床訓練的任務
體操蹦床訓練的任務主要包括基礎訓練階段的任務和專項訓練階段的任務。其中,基礎訓練階段的任務主要有加強身體鍛煉,增進身體健康、形成正確的蹦床姿態、發展各項身體素質、掌握基本的蹦床動作、培養蹦床訓練興趣和安全意識。專項訓練階段的任務主要有促進身體協調健康發展、培養蹦床姿態的優美性、加強專項身體訓練,鍛煉腿部和腰部力量、強化蹦床專項運動能力、鍛煉專項蹦床技能、開展專項心理訓練。
2.1、教練員現狀
首先,從教練員的基本情況方面來說,大多數教練員的年齡在24-40歲之間,從事教練員的時間約為2-7年。這是因為,我國的體操蹦床運動的起步較晚,大多數教練員的訓練時間較少,經驗不足。另外,大多數教練員的學歷水平偏低,多為大專學歷,之后少部分教練員是大學本科學歷。除此之外,由于體操蹦床運動難度較大,因此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練員,其自身必須有著充足的蹦床運動實踐經驗,而當前我國大部分的蹦床教練員大多之前都有著一定時期的蹦床運動員經歷,受過專業的訓練;其次,從教練員的崗位培訓方面來說,大多數教練員都經歷過多次的崗位培訓。并且,教練員的崗位培訓涉及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崗位培訓。但是,絕大多數教練員參加的崗位培訓都是省級的崗位培訓,與外界溝通較少;最后,從教練員科研方面來說,大多數教練員都沒有開展過體操蹦床方面的科研,也沒有發表過體操蹦床的科研論文,只有少數教練員發表過科研論文。這表明大多數教練員忽視了體操蹦床的科學研究,缺乏對蹦床科研工作的重視。
2.2、運動員現狀
體操蹦床運動員多為少年運動員和專業運動員。其中,少年運動員是蹦床運動的后備力量,專業運動員是蹦床運動的支撐力量。從運動員的年齡來說,少年運動員的年齡在8-18歲之間,而專業運動員的年齡在13-25歲之間。并且,從運動員的鍛煉時間來說,少年運動員的鍛煉時間在3-7年,專業運動員的訓練時間大約在7-15年。另外,從運動員的訓練態度方面來說,大多數運動員都能夠正視體操蹦床訓練,并以積極的態度參加訓練。而從訓練內容方面來說,很多體操蹦床運動員都認為應該開設文化課,使文化課學習與蹦床訓練相結合。這是因為,現階段,我國體操蹦床訓練只重視蹦床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運動員的科學文化知識學習,導致運動員缺乏科學文化素養。
2.3、訓練現狀
首先,從基本技能訓練現狀來說,體操蹦床運動需要對運動員的各項技能進行訓練,包括動作姿態、動作節奏、動作穩定性、動作協調性、時空判斷、反轉能力等。大多數蹦床運動員能夠掌握蹦床的基本技能,在基本技能訓練中表現較好;其次,從蹦床基本技術方面來說,需要訓練的內容包括,屈體動作技術、直體動作技術、開腿技術、空翻技術等。蹦床基本技術的訓練難度較大,很多運動員在訓練中容易產生錯誤,甚至會遇到訓練困難,只有經過長期的艱苦訓練才能夠達到蹦床技術標準。
3.1、體操蹦床訓練的計劃特征
體操蹦床訓練計劃是體操蹦床訓練的保障,也是體操蹦床訓練開展的依據,是教練員根據運動員的水平制定的階段性和周期型的訓練計劃。而且專業蹦床運動員的訓練計劃都是根據蹦床比賽內容,以蹦床比賽為中心設計的,因此,蹦床訓練計劃需要具有明確的目標和清晰的時間段劃分,讓運動員能夠在訓練目標的指導下了解訓練內容和訓練目的,增強蹦床訓練的針對性。并且,體操蹦床訓練計劃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堅持實戰思想,重視運動員的個體水平和狀況,并根據運動員的個體狀況來制定能夠促進運動員水平提升的計劃。
3.2、體操蹦床訓練的結構特征
技術訓練是體操蹦床訓練的最主要形式,并且,體操蹦床技術訓練結構十分靈活,具有明顯的個體性差異的結構。但是,技術訓練組織形式和技術訓練內容上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另外,在技術訓練之前,教練員會要求蹦床運動員做好準備工作,通過熱身活動進入懸鏈狀態。并且,熱身活動是技術訓練的輔助練習,能夠提高訓練的質量。除此之外,在技術訓練結束的時候,教練員通常要求蹦床運動員進行整套技術的訓練,并對其訓練進行檢測。
3.3、體操蹦床訓練的內容特征
訓練內容是體操蹦床訓練最本質的因素。隨著我國體操蹦床運動的發展,體操蹦床技術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運動員的參賽機會越來越多,訓練內容根據蹦床比賽內容而進行設定。并且,體操蹦床訓練內容十分重視實戰訓練,全面考慮運動員可能在比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面臨的各種影響因素,通過對實戰比賽的模擬來補充訓練內容。另外,體操蹦床訓練內容的安排還受到運動員身體體征的影響,在上午時間段,運動員的思維比較敏捷,頭腦也比較清晰,因此,蹦床訓練內容主要以小組合作練習和動作技術訓練為主。而下午時間段,蹦床運動員的思維比較集中,精力比較充沛,適合練習難度較高的動作和技術,以提高運動員的鏈接能力,實現蹦床技能的成套訓練。晚上時間段,運動員處于疲勞時期,訓練內容主要以基本技術訓練為主。除此之外,在訓練結束部分,教練員也會要求運動員進行成套的技術訓練,并在技術訓練過程中找出運動員的技術問題,加強運動員的專享素質練習,并根據運動員的個性特征來評價運動員的內容練習。
3.4、體操蹦床訓練的負荷安排特征
蹦床訓練要求蹦床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不斷提高訓練難度,掌握新的難度更大的動作。并且,蹦床訓練要求運動員在掌握蹦床技術的基礎上,加強蹦床姿態練習,體現出蹦床運動的美學特征。由此可見,體操蹦床屬于中等負荷強度的運動,要求運動員能夠承受中等強度的負荷。而運動員的訓練水平與其能夠承受的負荷強度有著密切的聯系。運動員的訓練水平越高,身體承受能力和負荷強度越強。因此,蹦床教練員應根據運動員的訓練水平和負荷強度合理安排負荷訓練,及時調整運動員的負荷狀態,逐漸提高運動員的訓練水平,進而使運動員的負荷強度達到運動要求。
4.1、正確把握體操蹦床訓練的指導思想
體操蹦床訓練應加強重視訓練的質量,控制訓練的難度,堅持質量前提思想和適量難度思想開展體操蹦床訓練。具體來說,體操蹦床訓練必須根據蹦床運動的規律、比賽規則、運動特點和運動員的技術水平來制定指導思想,使蹦床運動的指導思想符合蹦床比賽規則和蹦床運動規律。并且,蹦床訓練應重視訓練的質量,堅持質量前提原則,強調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的動作標準性和優美性,確保訓練質量。另外,蹦床訓練應逐步提高訓練的難度,使訓練動作難度符合身體的發展規律和負荷強度的規律,實現蹦床運動員各個方面能力和素質的發展。
4.2、加強體操蹦床訓練規律和理論研究
只有符合體操蹦床訓練規律的訓練過程才能夠實現運動員蹦床水平的提升。因此,教練員應加強對體操蹦床訓練規律和理論的研究,積極開展蹦床科研工作,為蹦床訓練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并且,現階段,我國的蹦床運動訓練理論還沒有形成系統,蹦床訓練主要依靠其他運動項目的訓練理論,蹦床訓練的規律和理論研究十分迫切。為此,教練員需要根據自身的蹦床訓練經驗和訓練結果,對原有的蹦床訓練理論進行補充和完善,尋找蹦床訓練的規律,對蹦床訓練進行系統的研究,建立蹦床訓練理論體系。
4.3、加快教練員培養
教練員在蹦床訓練過程中發揮著主導者、引導者和幫助者的作用,是開展蹦床訓練的關鍵,直接影響著蹦床訓練的效果。因此,相關單位應加強教練員培養,將蹦床教練員培養作為蹦床運動發展的首要任務。為此,相關單位應積極引進具有高學歷、高素質、高技能的蹦床教練員,提高蹦床教練員的訓練能力。并且,相關單位應積極組織蹦床教練員參加蹦床訓練培訓,引導蹦床教練員學習先進的蹦床訓練理論和訓練技能,提高蹦床訓練人員的訓練水平。另外,相關部門應積極鼓勵蹦床教練員開展科研工作,加強蹦床教練員對蹦床訓練的科學研究,提高蹦床科學研究的層次,積極創新蹦床科研成果。除此之外,我國應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法,積極引入其他國家的蹦床教練員到我國蹦床訓練單位任教,學習其他國家的蹦床訓練經驗和訓練方法。并且,我國應積極外派蹦床教練員到其他國家進行執教,讓教練員在訓練過程中不斷學習國外先進的訓練方法,向國外蹦床訓練專家請教,實現自身訓練能力的提高。
[1]王文生,李軍.蹦床運動的起源、發展與2008年奧運會我國蹦床項目奪金的對策[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01).
[2]林春源,任釗.我國少年蹦床運動員的技術特點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4,(02).
[3]劉邦華,周懷球,譚成清.我國蹦床運動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3,(01).
[4]彭遠志,陽小明,談豐田.我國蹦床運動發展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12).
G838
:A
:1006-8902-(2017)-06-SY
董超英(1984-),男,籍貫:徐州,本科學歷,職稱:蹦床初級教練員,研究方向,蹦床基礎訓練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