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霜 ,朱小平
(1.西南醫科大學,四川 瀘州 646000;2.西南醫科大學研究生院,四川 瀘州 646000)
我國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構建探索
周 霜1,朱小平2
(1.西南醫科大學,四川 瀘州 646000;2.西南醫科大學研究生院,四川 瀘州 646000)
從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設置現況、存在的問題和近幾年國內一些高校對研究生課程體系設置的探索等方面,對我國現階段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設置狀況進行綜述,以期促使更多學者對此問題展開探討,從而推動研究生課程體系建設工作。
醫學專業;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
我國于1998年開始試點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它不僅有利于國家培養復合型、應用型高層次臨床醫學專門人才,還有利于豐富和完善我國醫學學位制度。課程體系構建是保證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核心,建立科學、合理的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對于保障和提升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相當重要。本文對現階段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構建情況進行綜述,希望能夠為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的構建有所幫助。
課程體系是指在教育理念指引下調控整合課程各要素,使其在動態中保障課程目標實現的系統,主要由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5部分組成。
醫學專業學位碩士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既能較好完成臨床醫療工作又能順利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專業醫生,課程目標應依此制定。但由于國內醫學專業學位碩士教育經驗有限,目前許多院校不清楚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將專業學位與科學學位課程目標混為一談,過于重視學生學習與科研能力,忽視了臨床技能和職業態度培養[1]。
課程結構是課程體系的框架,是課程各要素的排列和配合,明確安排了由哪些學科門類構成課程體系以及各科內容比例、必修課與選修課等。目前我國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類型主要分為4種:公共必修課、選修課、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在學分學時上,公共必修課所占比重極高,其中又以外語課占學時最多[2],選修課開設數量有限,課程類別、內容有待豐富,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占比較低。另外,整個課程結構以理論課程為主,實踐課程較少,對學術講座、學術活動等實踐性課程重視不夠[3],課程比例嚴重失調。
課程內容是指各門學科中既定的原理、客觀實際、觀念、問題及其解決方法,是實現研究生培養目標的關鍵。目前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存在以下5方面問題。
1.3.1 與本科課程重復 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內容應與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目標相匹配,不能是本科內容的簡單延伸,而應與其前后銜接,逐步深入,實現更高層次、更系統、更專業的學習。然而我國目前的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與本科課程在某些方面有重復,未體現出應有的廣度和深度,使研究生所學知識還停留在本科階段,缺乏系統性、專業性。
1.3.2 未與學術型課程區分 專業學位教育和學術學位教育各有其獨特的目標,課程內容也應各有側重。然而目前專業學位教育并沒有完全脫離學術學位教育,教學目標不明確,設置的課程相似,過分強調理論和科研,忽視了臨床實踐能力與思維培養,嚴重影響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1.3.3 與實踐結合不緊密 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是臨床實踐能力,而目前國內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科研、輕臨床”現象,學生把大量精力集中在理論和科研上,不能結合臨床實際學習[4],這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
1.3.4 缺乏多學科銜接 優秀的醫生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還要具備溝通能力、醫學哲學思維、人文素養等綜合素質[5]。但目前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有限,跨學科課程和交叉學科課程等較少,法學教育與醫德醫風教育普遍滯后,導致大部分研究生知識領域較窄。
1.3.5 滯后于學科前沿 研究生要及時了解和掌握前沿學科、新興學科的動向,課程體系也要體現學科發展狀況[6]。但當前的研究生課程實效性不高,內容滯后,未能體現醫學發展動態,不能滿足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知識、能力、素質培養要求。
課程實施是指把編排整合好的課程規劃通過教學活動的形式完成的過程。其目前存在以下問題:(1)教學方式單一,手段落后,缺乏多樣性;以教師講授為主,師生交流互動少,缺乏對學生的啟發誘導,不能激發學生主動性。(2)專業學位與科學學位課程配備了同樣的教師資源,缺乏專職教師隊伍。(3)專業學位和科學學位課程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沒有區別,教學缺乏針對性,教學效果偏離培養目標。
課程評價是指通過一定的評價標準,對課程的各要素進行檢查,以判斷課程的實施是否實現了教育目標以及實現的程度。良好的課程評價體系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然而目前國內很多醫學院校缺乏合理的課程評價體系,評價主體較單一,評價偏重于結果而忽視過程,無法將評價結果用于改進課程體系。
隨著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逐步開展,各高校開始重視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構建,并進行了有益探索。
青島大學[7]構建了一種科學、規范、高效的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和合理的課程體系。通過入院理論培訓、集中講座、聘請醫務管理專家及律師為研究生進行理論授課、結合臨床實際案例進行講解和討論等形式,加強對研究生思想品德、行為規范、醫療法規、法律知識方面的培訓,使其自覺規范醫療行為。
首都醫科大學[8]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雙軌合一”,保留重合課程及對臨床思維、臨床應用能力培養的內容,增加醫療法規、醫患溝通以及臨床基本技能方面的課程,強化臨床實際工作能力實踐教學,使得教學內容既符合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需要,又滿足優秀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要求。四川醫科大學[9]同樣實施了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雙軌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并構建了新的整合型課程體系。
浙江中醫藥大學[1]構建了以臨床操作能力、醫學專業素養、判斷性思維能力、臨床科學研究能力、人際交流能力、規劃發展能力、教學能力及照護病人能力8項能力為培養目標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秦永杰[10]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中通過運用能力本位教育理論,構建了以核心能力培養為基礎的課程體系。
根據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特點,天津醫科大學[11]構建了重視實用性和專業性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增加了大量選修課與交叉學科課程,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科研素質的提高;要求學生在學習期間必須完成病例討論和臨床學術活動。重慶醫科大學[12]同樣構建了模塊式課程體系,將課程分成多個相對獨立的板塊并通過相應方式整合為一個系統,明確區分了專業學位和科學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設置和講座學分構成,構建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兩方面、三平臺”的課程體系。
王洪恩等[13]針對不同層次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采用有差異性的培養方式,將學生分為應屆生和往屆生,對前者增加臨床技能訓練課,主要通過教師帶教、講解及臨床操作等強化操作基本功;對往屆生強化外語水平培訓,以增強其聽、說、讀、寫及外文文獻翻譯能力。首都醫科大學[14]針對應屆生開設臨床橋梁課程,在其進入臨床輪轉之前,統一培訓綜合素質和臨床通用技能,使其在思想、能力與角色上順利完成從學生到醫生的過渡。
濱州醫學院[15]鼓勵教師開展雙語教學,采用團隊授課、案例分析、現場研究、模擬訓練等方法,如臨床專家專題講座或報告、碩士論壇、臨床病例研討會等。天津醫科大學[11]嘗試教學方法改革,重視案例分析和現場模擬訓練,開設以臨床相關問題為基礎的PBL研討課程。浙江中醫藥大學[1]在教學過程中采用Seminar教學法、PBL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并結合目前較成熟且流行的互聯網技術來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的。網絡教學法在首都醫科大學同樣被使用[8]。
孟小平等[6]提出,要逐漸建立和完善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及學位授予質量評價體系,嚴格評估專業學位課程設置、教學實效等。浙江中醫藥大學[7]探索建立了以學校為主體、各類人員廣泛參與的課程體系評價系統,實現評價對象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采用靈活豐富的評價方法,利用評價結果促進現有課程體系的改進。
研究生是祖國的棟梁和希望,培養出真正具備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醫學專業人才是醫學院校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實現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構建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是個艱巨、復雜的工程,不僅需要政府、學校、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還需要所有領導、教師、學生的努力,更需要與國際接軌,借鑒國內外成熟經驗。只有健全相應規章制度,完善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各個環節,提升教育水平和培養質量,才能真正構建符合我國國情、具有特色的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造福于人類崇高而偉大的醫學事業。
[1]楊偉吉.我國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課程體系設置現狀的分析及設想[J].西北醫學教育,2014(3):477-478.
[2]馬婷,歐陽兵.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學習的調查報告[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5):154-155.
[3]姜昱竹,呂長俊,欒希英,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的思索與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6):1138-1139.
[4]趙嘉蕓.影響臨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因素與對策建議[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1(2):141-142.
[5]陳健,王曉冬.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協同培養體系構建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17):5-7.
[6]孟小平,王磊.地方院校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的現狀分析與對策[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11):895-897.
[7]侯英,陳靜靜,潘琳,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0,10(2):353-356.
[8]雷麗萍,王曉民,呂兆豐.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5(3):27-31.
[9]朱小平,尹思源,杜一華,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雙軌合一”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重慶醫學,2015(18):2586-2587.
[10]秦永杰.基于核心能力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課程體系構建研究[D].重慶:第三軍醫大學,2012.
[11]陳潔莉.建立健全醫學專業學位的質量保障體系[C].全國第八屆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學術會議,2010.
[12]吳婧,李情,陳地龍,等.醫學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2,11(7):678-681.
[13]王洪恩,高立,潘興麗,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構建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5):910-911.
[14]王樵硯,李學謹,鄒彤,等.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中設立“臨床橋梁課程”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2):110-111.
[15]呂長俊,魏風云,宮健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構建與實施[J].現代教育,2013(10):51-52.
G643
A
1671-1246(2017)19-0001-03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課題“‘系統化常態’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C-2015Y04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