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似雄,孫嘉偉
(石河子大學護士學校,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基于翻轉課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護理信息化教學說課設計
王似雄,孫嘉偉
(石河子大學護士學校,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介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護理信息化教學說課設計,從教學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反思4方面進行構思。
翻轉課堂;慢性阻塞性肺疾?。徽f課設計
說課是指教師在備課基礎上,在規定時間內針對具體課題,采用講述的方式,系統分析教材和學生,并闡述自己的教學設想及理論依據,然后由同行評議,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種教研活動[1]。通過開展說課活動,教師間可進行教學探討,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就內科護理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護理進行說課設計。
本課所用教材為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內科護理》,是由林梅英、朱啟華主編的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十二五”規劃教材。本版教材以培養能力為本,以發展技能為核心,以就業為導向,凸顯了護理職業教育的特點:一是突出實用性,切合臨床工作實際需要;二是突出技能性,突出學生護理技能培養;三是內容模塊化,便于學生分段學習和教師靈活教學。
本次課為第二章“呼吸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的第4節內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呼吸系統最常見的疾病,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本病,根據教學內容安排,確定本次授課兩學時。
授課對象為護理學專業二年級學生,該年齡段的學生好奇心強、記憶力好、可塑性強,但是年齡小、基礎薄弱、自學能力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機制復雜,臨床癥狀抽象,然而受多方面限制,學生實踐機會少,臨床思維能力不強,系統化實訓項目缺乏,因此加大了臨床與教學的距離。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多鼓勵學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使用一些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使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2]。
根據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結合行業發展動態,筆者確定了知識、能力、情感三維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義、病因及發病機制,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表現,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護理措施;能力目標:指導病人正確進行呼吸功能鍛煉,提升學生與病人交流溝通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態度及嚴謹的工作作風。
重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表現;難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由于這部分內容用文字描述十分抽象,所以利用三維仿真虛擬動畫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與發病機制直觀展現出來,有助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構建新知。
采用PBL教學法,即基于問題的學習,教師提出問題,學生使用網絡查找資料,并在群組進行討論,得出結果。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開展PBL教學,無法監控教學過程,但通過空間教學,我們可以對PBL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指導。
運用PBL教學法,以任務驅動為主線,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為3個環節,課前:空間預習,自學新知;課中:情景導入,實施任務,內化新知;課后:拓展延伸,鞏固新知。
利用學生喜歡上網的特點,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護理學習任務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宣傳片,上傳至網絡教學綜合平臺;學生可以在多媒體教室觀看,也可以下載至手機隨時觀看,以便課前自學。教師通過微信將課件直接發送給學生,學生可以隨時查看并預習,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預習情況。學生課前還可通過登錄網絡教學綜合平臺查看教學筆記、課程資源,根據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自主學習,完成任務;教師可以通過查看瀏覽記錄、人數、答疑討論內容,動態監測學生學習情況;學生自學遇到困難時,可以登錄校圖書館或移動電子書庫查閱相關資料,培養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首先介紹“世界慢阻肺日”(自2002年起每年11月的第三個星期三是“世界慢阻肺日”,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目前慢阻肺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然后將臨床真實案例引入課堂,引導學生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激發學生求知欲。在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職業使命感被喚醒,產生強烈求知欲時,順勢引入教學任務。
3.2.1 任務1: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播放一段動畫,讓學生了解病變過程以及吸煙是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因素。概括總結吸煙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機制。小組間討論、分析后,各組派代表到臺前匯報討論結果,教師進行總結,指出不足。該環節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分析、表達能力,為其將來成為一名合格的護士、細致入微地觀察病人病情,以及更好地與病人交流溝通奠定基礎[3]。
3.2.2 任務2: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表現 在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后,學生迫切地想知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表現,此時引入標準化病人(SP)模擬真實看病場景,對學生的問診行為進行監督,評價其操作技巧掌握情況,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你我來相會”配對小游戲,培養動手、動腦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3.2.3 任務3: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護理措施 教師利用仿真軟件輸入標準化病例,創設臨床真實情景。我們設計了一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健康咨詢的場景,讓學生進行情景演示和角色扮演,要求學生從疾病出發,從病人出發,實現做中教、做中學。教師根據教學重點,創設不同臨床情景,學生根據病人臨床表現,采取不同護理措施,在真實情景中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護理措施,掌握教學重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護理重點是指導病人進行呼吸功能鍛煉。教學中利用一組腹式呼吸動態示意圖,直觀地展示腹式呼吸過程,接著向學生演示腹式呼吸鍛煉方法,使學生身臨其境,實現做中教、做中學。
3.3課后——拓展延伸,鞏固新知
利用云平臺進行師生交流互動,且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每次任務結束后師生進行課堂討論、總結,課下利用班級群共享本次課教學內容,利用Q T語音進行班級討論,使用私信、交流群組,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利用留言板為學生答疑解惑。
課后要求學生在線學習,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層次、掌握情況,進行自主復習、鞏固新知。通過“愛醫課”平臺在線做題,在平時的章節學習中滲透護考理念,以護考為目標強化理論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信息化技術助力翻轉課堂,通過電子書庫、多媒體教室、網絡教學綜合平臺、情景仿真訓練等信息化手段使學生的課前自學變得更加有效。信息化技術可易化重難點,大量動畫使抽象復雜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有利于學生對難點的理解、記憶;增進學習趣味性,使學生由“苦學”變為“樂學”。
[1]李江,鄒丹,李學玲.高職《內科護理學》課程說課設計[J].高教高職研究,2013(3):175-176.
[2]孫曉虹.基于翻轉課堂的“法洛四聯癥”信息化教學說課設計[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4):60-61.
[3]孫嘉偉,傅紅瓊,李琳,等.基于翻轉課堂的病理學信息化課程設計與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4):33-34.
G424.21
B
1671-1246(2017)19-00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