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洲
【摘 要】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師在實施“三維目標”的同時,不可忽視課堂教學效果,保證教學成績的穩步提高。縱觀各地新課改經驗,要想在課堂上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之外,更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進行大屏幕投影教學便應時地走進了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它既簡便,又靈活,更新穎,它減少了教師課堂上的許多無效勞動,提高了教師課堂教學效率,完善了課堂教學的邏輯性,改善了課堂的教學整體氛圍。因此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教學工具,它便成了語文教師的掌中之寶。
【關鍵詞】初中語文 多媒體信息技術 整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95
隨著現代化教育方式的迅速普及,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以其富有感染力的的音效、生動直觀的圖像、啟發性的視頻片段和人機互動的特點脫穎而出,多媒體課件也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地豐富起來,在初中語文的教學課堂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運用多媒體,教師可以對文字、圖像、聲音以及動畫、影視片段等素材進行綜合處理,以達到文、圖、聲、影并茂的情景教學效果;通過對時間、空間的多維創新及利用,使抽象復雜的問題直觀化、形象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引入,改變了傳統的注重認知、灌輸、封閉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具感染力、直觀性和啟示性。教師通過對傳統和多媒體教學資源和教學行為進行有機整合,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一、語文課堂教學的特殊性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語文課堂一改以往的滿堂灌,滿堂問,田鴨式的機械教學模式,在全面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注重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的設計,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完成教學任務。從而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教學內容的傳授,更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方式。怎樣才能真正體現課堂教學的“三為主”是對新形勢下每一位語文教師的嚴峻考驗。
那么,怎樣才能把知識準確、靈活地傳授給學生,并能使學生欣然接受呢?這就要求語文課堂離不開教師的精講與教學手段的多樣。一個知識點,要想把它傳授給學生,途徑不只一條,哪一條是捷徑,能更便利的讓教師掌握,讓學生認可,就是教師的首選。不同的課題,不同的教學層面,如果能借助多媒體的幫助,讓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形象、更直觀,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那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會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學生也會全面主動地參與,使課堂教學環節更緊湊,教學效果更明顯,深入淺出的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也會更全面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整個課堂變得既嚴肅又活潑、既緊張又緊湊。
良好的教學氛圍是學好知識的保證。安靜的課堂,有利于學生專心聽講、細心思維和完成作業;爭論熱烈的課堂有利于學生思維活躍,心情興奮的學習;多種教學手段并用的課堂,更能使學生視野開闊,寓教于樂,知識與技能兼收。
二、運用多媒體優化教學情境,使內容更加直觀和形象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的最有效的途徑,是刺激學生學習的最有力的方法。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口若懸河的獨白,將要傳授的知識和技能展示給學生。久而久之,這種形式枯燥單調的教學方式,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這就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而多媒體教學方式以其特有的形象性、趣味性、新穎性,利用投影、視頻、音樂、動畫等手段,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會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它可以化靜態為動感,化單調為活潑,化抽象為具體,文、圖、聲、影四位一體,形象生動,色彩鮮艷,感染力強,可以對人的視聽以及心理產生全方位的綜合刺激,這很符合學生的接受特點,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并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缺少了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輔助,即使是口才再好的教師,再賣力的講解,也無法達到這種效果。
三、充分發揮互聯網與課程整合的優勢,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和意識
信息技術以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為其核心,其中網絡技術由于其不可比擬優越性,其在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和深入。利用互聯網進行教學有以下優勢:
1.有利于因材施教,實施個別化教學。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組織教學,很難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許多知識進入課堂。再者由于學生在知識背景,學習方法,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別,教師只能針對多教學生能理解的水平講課。學習好的學生“吃不飽”,學習差的學生跟不上,問題也不能及時得到反饋,影響了教學效果,課堂學習的個別化幾乎無法實現。而在多媒體網絡教室教學,就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
如上《大自然的語言》這一課,用了多媒體網絡教室教學。為了加深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理解和鞏固,筆者把題目分為難、中、易三個不同層次,讓不同水平的學生練習,自我評分后,學生再查閱相應的解釋及答案,由于“跳一跳可摘到桃子”,學生較容易感到成功的喜悅。另外,利用多媒體網絡的監控功能,還可以隨時監看學生學習情況,調整課程發展,利用教學網絡的輔導功能給予學生必要的提示,學生還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選擇各自內容的學習順序,使個別化教學不斷成為可能。
2.有利于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及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獲取新知識的渠道是多層次、多方面、多類別的,有書本的,實驗的,還有參加社會實踐的。幫助學生學會使用電腦并能上網,應是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能力的基本工作。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指導訓練學生使用電化教學設施,作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能力的有心人。
例如,上《黃河頌》這篇課文,“了解母親河”既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于是筆者讓學生上網查找資料。學生通過上網查找,獲取了黃河圖、歌曲《黃河頌》、用電視語言講述黃河不老故事、黃河的歷史與神話傳說等方面的資料。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恨快了解了母親河,這個教學重難點也就迎刃而解。如果不是通過網絡,學生就比較難以獲得這么多的信息,難以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能力。
隨著新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的不斷普及,課堂教學的效果會越來越明顯。但在實際教學中,也不能盲目的濫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用的恰當如錦上添花,即提高教學效率、又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如果亂用就會畫蛇添足,雖然增加了課堂的活躍氣氛,也只能是嘩眾取寵,得不償失。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精斟細酌。科學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使這一新生事物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服務于教師、服務于學生,讓語文課堂變的更精彩,更豐富,更好地體現語文教學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