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勁
摘 要:《西游記》雖然不是特地為少年兒童創造的兒童文學作品,但它的兒童文學特征卻極其明顯。書中關于人物的描寫,如悟空、八戒等性格特征非常的鮮明,描寫的各類妖魔鬼怪,形象也是千奇百怪,九九八十一難的情節設計更是曲折離奇、妙趣橫生。這些其實是展現了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童真世界,而這個神奇的世界深深地吸引著所有的少年兒童。
關鍵詞:西游記;兒童文學;童真;童心;童趣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3-0-01
《西游記》在形式上雖然沒有兒童文學的特征,但是在內容上卻切切實實的符合兒童文學的特征。所謂兒童文學是指為兒童創作的,適合兒童年齡特點,即看得懂;適合兒童的審美要求,即要有兒童情感和趣味,最終使兒童不僅看得懂還要喜歡看,并且還要有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盡管《西游記》的思想博大精深,但讀之卻并不讓人有晦澀難懂、深奧莫名的感覺,反而是清楚明了、活潑輕快、妙趣橫生、童趣十足的故事,故事整體流動著歡快愉悅的元素,洋溢著積極健康且新鮮活潑的氛圍。
構成《西游記》兒童文學特征的要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西游記》中的童心和童趣
奇書《西游記》常常被世人稱為神話小說、仙話小說、童話小說等等,這和他的內容有關,該書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是典型的幻想文學。吳承恩在《西游記》中呈現出來的熱情和對世界萬事萬物的幻想,完全契合了當代幻想文學的特征。這就如同兒童的幻想故事一樣,幻想是兒童文學最常用的表現手法之一,孩子幻想的世界肯定是荒誕陸離、虛幻縹緲的,并且帶著些非現實的神秘色彩。《西游記》是對童真世界的回歸和描述。而兒童文學是反映兒童特有的心理年齡特征,即小孩子氣。在《西游記》中,童真世界在這些童心人物,如孫悟空、豬八戒、的語言和行動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西游記》中有許多精彩之處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現了童心和童趣,書中許多可愛且性格鮮明的人物,他們舉手投足、嬉笑怒罵間皆體現著濃濃的童趣。就拿最受歡迎的美猴王悟空來說,悟空的很多特點其實就是兒童的主體特征的表現,例如悟空初入世的飛身一躍進入水簾洞、翻山越海拜師學藝,以及大鬧天宮等,體現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兒童冒險精神。以及師徒四人西天取經路上降妖除魔的經歷,都淋漓盡致的把悟空心思單純 、思慮簡單的孩童純真一面完完全全表現了出來,在取經途中與各種妖魔鬼怪斗智斗勇中他沒有思前顧后、權衡利弊,他就像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懵懂天真、敢與天斗敢于地爭、并在斗爭的過程中逐漸成長,其童心也隨著他的成長而在故事中展現出了不同的風貌。
除了在兒童的主體性普遍特征上有所體現外,更可貴的是《西游記》還原了孩子頑童的形象,兒童由于天生的好奇心,以及游戲心性的特性,個性注定是頑皮、愛鬧的,悟空就是這樣的一個集合體表現,他偷盜、弄惡作劇、好耍賴皮。從大鬧天宮時偷吃蟠桃、偷喝御酒、偷拿金丹,以及偷取五莊觀內的人參果和各種寶貝等等,在作者夸張、詼諧的筆調下,孫悟空這個角色把一個頑皮搗蛋的孩童習性展露得一覽無余。而且這些舉動也使得悟空在我們眼中更為親切、逼真、貼近現實,重要的是還不會使讀者產生厭惡的不良印象。
《西游記》中悟空孩童本性隨處可見,貫穿始終,例如心無城府、口沒遮攔,敢在玉皇大帝面前自稱齊天大圣,喜歡亂翻亂看、好虛名、愛奉承、愛炫耀、愛賣弄,還有他的那張天生的笑臉、那種樂觀向上的精神等等,既讓故事情節抽出許多條生機盎然的枝椏,又讓故事呈現出幽默風趣、詼諧生動,有血有肉的藝術風骨。
二、《西游記》中有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元素
兒童文學中故事的結局基本都是設定為經歷千難萬險之后會峰回路轉,以及歷經磨難和危險之后的柳暗花明,這般突如其來的幸福轉變,例如某種復活或者擺脫了邪惡力量而獲救的欣喜時刻。無論經歷多么光怪陸離、荒誕不羈、恐懼可怕的奇遇,當轉變出現的時刻,孩子們甚至會出現心潮澎湃、驚喜萬分、屏住呼吸,含淚欲哭的狀態。兒童文學的作用和功效就在于此, 使看故事的兒童能夠從幻想中的絕望悲痛中恢復過來,從幻想中的巨大危險中逃離出來,而重中之重的是使孩童獲得心靈和心理的慰藉。這就是為何兒童文學的結局總是幸福美滿的原因。
《西游記》中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所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例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以及真假美猴王等等,每一個故事每一難都是經歷了絕望、害怕、掙扎、斗爭,最終戰勝妖魔鬼怪獲得勝利,在勇往直前最終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圓滿結局。因為在師徒四人的旅途中,不管境遇多么怪誕,也不管遭遇多少要吃掉唐僧的可怕妖魔,以及解救的過程多么曲折,但最終都會絕處逢生,出現幸福的大轉折,悟空一行人也總是能夠戰勝妖魔鬼怪。所有這些的情節的描述都體現著兒童文學的特征,所有完整的兒童文學故事必須有幸福的結局,具有幸福轉變的故事才是兒童文學的真正特性。
總結:
總而言之,在《西游記》中,無論是從人物的形象、語言還是行動上,我們都可以感覺到童年情結打下的深深烙印。孫悟空詼諧風趣的樂觀主義精神和豬八戒滑稽可笑,憨態可掬的游戲狀態就是一種永恒的童話情趣。這個氣象萬千的奇境世界里充滿了童心、童趣和游戲精神。而這種戰勝一切困難最終獲得幸福和成功的故事可以激勵孩子完成困難的決心,也能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世界觀。無疑《西游記》絕對擁有這種對兒童的教育功能。童心使小說的藝術特色更加豐富多彩。因此,在某種層面上是可以把《西游記》看成兒童文學作品的,它的出現讓童心更加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其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逐漸顯現。
參考文獻:
[1]孫艷.《西游記》現代演繹繁盛的文本原因簡析[J]. 作家. 2011.
[2]齊慧源.論《西游記》的兒童文學美學特質[J]. 淮海工學院學報,2007.
[3]舒偉. 從托爾金的童話文學觀看《西游記》的童話性[J]. 重慶社會科學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