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
【摘 要】執行綠色財政稅收政策是節約型社會建設發展過程中的必由之路,它有助于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改變目前的高資源消耗和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構建和諧的人與自然的環境關系,促進社會經濟的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節約型社會;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問題;策略
一、綠色財政稅收概述
所謂綠色財政稅收,主要是指為了促進我國經濟綠色發展而提出的一項基于環保理念的新的財稅政策。當前,環境保護已經成為了現代社會發展中最為關注的話題。因為,資源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加強資源和生態保護,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如果沒有了資源,那么經濟的發展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對資源的破壞性利用猶如涸澤而漁,飲鴆止渴,終將走上自絕的道路。所以,為了能夠在發展的同時保護環境,合理地運用資源,注重生態平衡,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就成為了這一時期促進我國經濟建設和環保事業共同發展的國策,它與節約型社會的構建目標是相一致的。
二、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背景和作用
(一)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背景
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出發點和根本目標是為社會經濟提供一個良性的綠色發展空間,使社會經濟在發展的同時,能夠對環境起到積極的保護作用,能夠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在我國的起步比較晚,目前還不夠完善,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但是盡管此,它對節約型社會的發展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積極意義。在過去的很長時間里,政府和相關部門往往只顧眼前利益,使得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破壞比較嚴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存在嚴重沖突,綠色財政稅收政策正是在這一社會背景下應運發展起來的,它將使我國走上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共同發展的雙贏道路。
(二)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作用
綠色財政稅收既能夠推進社會經濟的快速可持續發展,也能夠對生態環境及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實現節約型社會的構建目標。目前,我國正處于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時期,在能源利用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會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所以,結合當前社會經濟背景,構建綠色財政稅收政策,能夠有力促進社會效益和自然環境的同步性,并提高人們對節約型、清潔型能源的關注度。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雖然市場機制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但卻不是基礎力量,環境承載力才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最根本保障。因此,要合理利用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對市場的調節作用和對環境的保護作用,為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提供政策扶植;要充分發揮公共財政的功用,協調好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著力推進社會經濟和環保工作的共同發展。
三、我國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現狀
與世界上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綠色財政稅收政策起步比較晚,目前還存在著政策不健全、資金不充裕、落實不到位、觀念不超前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與前些年相比較,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我國所付出的努力也得到了國際社會和周邊國家、地區的認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環保政策定性為一項基本國策,并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概念。由此可以知道,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想實現穩健地增長,要想實現長治久安,就必須要走出一條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和諧統一的道路來。
(二)我國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存在的問題
首先,當下我國綠色財政稅收政策還不夠健全,很多地方政府并沒有結合資源節約的具體要求,對財政稅收政策予以制定和落實,政策體系滯后,沒有形成節約型的生產形態和消費形態,不符合節約型社會的建設要求。
其次,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在建設過程中存在滯后性,資源節約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不足,沒有對資源浪費行為進行嚴格的約束,制約了經濟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部分地方政府為了實現經濟增長,盲目審批和引進高耗能產業,不符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節約型社會建設要求。
第三,廢棄物分類處理和回收再利用問題相關政策建設也沒有落實到位,嚴重影響了節約型社會建設。
第四,沒有建立完善的資源節約型政策標準及配套制度,社會節約型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也不到位,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在具體的實踐應用中存在很多的羈絆。
第五,部分地方政府雖然制定了相應的地方性制度,但是在法律法規層面還缺乏約束力和公信度,很難收到實質性效果。
第六,在綠色財政稅收體系建設和完善過程中,地方政府在投入方面明地乏力,特別是在資金方面的投入,相較于其他財政投入比例偏低,精力不足,且缺乏創新。
此外,諸如稅種設置短缺、政策透明度底、缺乏與其他稅收相聯系、收費政策不合理、地方政府重視程度不足等等問題還普遍存在著,仍需我們繼續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整改。
四、基于節約型社會的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完善策略
生產理念的革新,使人們逐漸認識到了節約資源、清潔生產以及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我國要結合本國的具體國情對財政稅收政策以及資源環境現狀進行具體考量,要力保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在執行過程中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地方各級政府要下決心破除一切障礙和既得利益者的干擾,不折不扣的把綠色財政稅收政策落到實處。
首先,要建立健全綠色的財政稅收制度體系,充分發揮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激勵和調控作用,要認識到構建綠色財政稅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在綜合考量各方利益的基礎上對綠色財政稅收體系進行科學的完善。
其次,要落實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發展的財政政策,政府要結合節約型社會構建目標,加大在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方面的財政投入,成立專門的財政資金劃撥渠道,對節能發展等專項資金的支出進行細化,做到??顚S茫瑢⒐澞茇斦С龊脱h經濟發展的財政補貼作為我國財政支出和補貼的常規項目,確保節約型社會中預算支持的長期性和穩定性。
第三,各級地方政府部門也必須明確財政資金支持和補貼的重點領域,要將節能工程作為財政補貼的工作重心,加大對節能產品研發及節能技術的扶植力度;要對落后產能的淘汰和退出機制進行健全和完善,實現高污染和高耗能企業的穩定退出;要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對因配合環保政策而退出或者遭受巨大損失的企業要予以積極的補償,促使我國財政稅收政策向綠色化方向的轉變。
第四,要建立科學的收費制度,建立環保稅收收入和支出的監管機制,并將環保資金納入到財政支出績效考核目標,以此促進收費政策的有效調整。
第五,要建立規范的財政補貼政策,開源與節流并用;要建立綜合性的財政稅收體系,減少單獨的財政稅收體系的設立,要把各部門、各稅種、各收費單位協調起來,統籌兼顧,減少內耗、推諉、踢皮球。
第六,要積極擴大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適用范圍,要對資源節約行為進行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并將其貫穿于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同時也要對不利于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優惠政策予以取消或進行調整,以多樣化的稅收優惠政策,激勵節能型、環保型企業的發展。
此外,值得強調一點的是,在完善綠色財政稅收政策工作中,除了上述的具體措施之外,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加強和提高思想領域的認識。只有思想上認識上去了,才能將方針、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監督執行。
五、結束語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五千年華夏文明倡導的是“溫良恭儉讓”。就當今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來看,構建節約型社會已經刻不容緩,否則我們終將遭到自然的懲罰。黨的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闡述“十三五”規劃總體框架時提出了十個目標,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便是其中之一。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不斷深入落實,我們終將建成一個“看得見山,望得到水,記得起鄉愁”的美麗家園。
【參考文獻】
[1]李霞.基于節約型社會的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0):159.
[2]劉濤.淺議節約型視角下的綠色財政稅收政策[J].現代商業,2016(17):71-72.
[3]陳雪琴.節約型社會下綠色財政稅收政策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2,(1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