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春輝 金紅杰
(深圳市東方小學 廣東 深圳 518105)
青少年足球體能訓練實施路徑研究
□ 張春輝 金紅杰
(深圳市東方小學 廣東 深圳 518105)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對青少年足球體能訓練實施路徑研究進行研究,研究認為:(1)青少年足球體能訓練實施途徑包括國家體育課程,“陽光體育”等足球課外活動,足球課間操,足球校本課程,足球社團和足球俱樂部等,前三者易行性較高,體能足球校本課程實施效果最佳;(2)青少年足球體能訓練方法一般包括完整和分解訓練法,持續和間歇訓練法,循環訓練法,游戲和協作訓練法。足球訓練方法應根據訓練目的、受訓對象的身心特征進行選擇和運用。
青少年 足球 訓練
我國青少年進行足球訓練活動練習的途徑一般有社會和學校兩部分組成,在學校體育層面包括體育課、課外活動、課間操、運動競賽等。從活動時間比例來看,學校是目前青少年參與足球鍛煉時間最多的環境,雖然家庭和社會對青少年參與足球活動的政策和市場正在進一步發展,但是從可控性和組織操作性角度來看,學校仍是足球體能訓練實施的最適場所。本研究以學校體育環境為典型,對青少年足球體能訓練的實施路徑進行相關調查,進行不同維度的分析和討論。以往青少年足球體能訓練及學生體質健康的相關研究,基本是以學校足球活動相關課程和課外足球活動為實施途徑的。從現實角度出發,本研究匯總目前較為可行的足球體能訓練實施途徑和實施時間,通過專家和骨干教師的訪談和調查,實施途徑依次為國家體育課程“課課練”,課間操,課外體育活動,社團和俱樂部,校本課程等。從調查結果來看不同實施途徑的實施效果與可行性并不相匹配,這也是由于具體教育環境和條件造成的。
1.1、國家體育課程“足球課課練”
在體育課中加入足球體能訓練部分是調查中選擇比例最高也是可行性最好的實施途徑,由于是在校學生的必修課程,體育課程的課時數受到相關制度和規定的保護。隨著國家對青少年學生體育課程的支持力度加大,相關足球器材和場地也得到了進一步的保障,從實施的各方面條件看,將足球體能訓練選擇性的編選入體育課程,作為熱身、練習、整理活動的一部分得到了多數教師的支持,這不僅將傳統體育課身體素質訓練進行了科學化的整理,也給體能的實施創造了條件。
1.2、“陽光一小時”課外足球活動
“陽光一小時”政策推出以來,全國中小學積極響應,并結合政策要求開發出了多個課程內容,取得了一定的開展成果。陽光體育政策在我國多數學校有一定的開展有一定的保證,內容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相比于其他形式的體育活動,安排系統的足球體能訓練可以作為其他運動項目的有利支持,也能以準備活動的形式進行涉及,以多種形式出現。
1.3、足球課間操
足球課間操是國家教育部門為改善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保證身體活動時間而專設的活動板塊,作為中小學生每天固定的活動時間(15-30分鐘)。在早期的相關研究中,指出足球課間操受活動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在校生多、師生比失調的學校難以開展,開展的內容為國家推行的廣播體操或相應的內容作為補充,實施效果較為一般。隨著課程內容的豐富及環境的改善,部分學校自編了足球課間操等,面對不同學校的需求,足球體能訓練內容的多樣化和手段的趣味性可以作為足球課間操的有利補充。足球體能訓練的實施空間較小、器材靈便、對不同素質的編排順序也更加符合運動學原理,較易受學生的喜愛且已實施性強。
1.4、足球校本課程
青少年足球體能訓練課程的科學化開發不僅是學校的訴求,在社會和家庭中也有急切需要,足球體能訓練課程對提高青少年體能水平和體質健康狀況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在調查中,教師對體能課程的實施效果持肯定態度,但具體實施缺存在相應難度,如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教師的繼續培訓等,都制約著專門性課程的開展。面對這種情況,可以將課程開發的源頭進一步擴大,將足球等不同項目特征的動作納入練習范圍,也可以與體育教師的專項相結合。在開發層面上,可以接合國家課程的特征,將相關內容進行修改,最終形成適合自身發展的課程內容。
1.5、足球俱樂部
“足球俱樂部”制和“足球社團”制是從國外的教育體制中傳入的一種教學模式,他吸取了國外學校的相關教學培養方法,結合國內具體教學環境開發出的團體化自助學習模式,通過學生自主籌辦、招募、運營等手段進行的組織形式,具有自己的口號和宗旨,定期舉行足球活動和交流。在本研究的調查和訪談中,發現該種方法非常受學生的歡迎,但是從開展的條件較為復雜,也存在教師指導的困難。青少年足球體能尚處在開發和研究階段,實施程度會受一定的限制,但是這種模式的足球體能訓練也是未來的主要組成部分,具有前瞻性意義和進一步的研究價值。
體能訓練的具體實施仍是以國家體育課程“足球課課練”和足球課間操為主,當前我國青少年參與足球活動的時間雖然受到了強制延長,如“陽光體育”計劃強調要保證每天一小時的戶外運動時間,但是由于時間被占用,場地條件,戶外天氣狀況等原因,給實施帶來了障礙。然而大部分教師認為足球體能訓練的課程及相關社團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目前雖然實施難度較大,問題仍然在于內容及課程資源開發和教師培訓上,但是有部分學校已經將“陽光一小時”作為足球體能課程的實施空間。
青少年足球教學方法的劃分多種多樣,本研究從體育教育學和運動訓練學兩個領域對相關“方法”體系出發,以體育教學方法理論為借鑒、以傳統運動訓練學方法為基礎,對青少年足球體能訓練方法進行探討。訓練學將訓練方法定義為足球運動員在訓練活動中,為提高其競技運動水平,完成訓練任務的的途徑和辦法,競技體育領域對訓練方法的研究較為豐富,針對足球項目訓練階段、訓練目的都有相應的訓練方法,從研究和實用角度來看已較為成熟。從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方法研究來看,避免成年足球運動員的訓練方法套用,打破常規訓練方法,開發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表現力新穎的訓練方法成為主流趨勢。青少年足球體能訓練方法應在遵循生理特征及訓練學特點在基礎上尋求在普通青少年中進行使用,例如傳統的持續訓練法、間歇訓練法、變換訓練法,游戲和競賽訓練法等都是常規適用的足球體能訓練途徑。從青少年體能要素來看,體能訓練方法可以分為身形姿態訓練法,運動機能訓練法,力量訓練法,速度訓練法,耐力訓練法,靈敏協調訓練法,柔韌訓練法等。
2.1、訓練方法創新
隨著足球青少年體能訓練方法創新,多數研究針對不同訓練目的,如提升和改善身形姿態等,依據青少年身心特征,在青少年足球體能領域的方法適用已取得較大進展。從訓練方法的組織和表現形式來看,青少年采用混合式或循環式等內容豐富的訓練手段,能夠明顯改善身體形態,提升肺活量,提高下肢爆發力及肌肉耐力指標,對青少年心理發育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從對內容的多樣化開發來看,循環法和變換節奏法對青少年身體形態,運動機能及多種運動素質都有明顯的提升。通過訪談及調查對青少年體能訓練方法進行分類匯總,選擇使用率較高的方法進行列舉分析,具體為游戲和比賽訓練法,完整和分解訓練法,持續與間歇訓練法,協作訓練法,循環訓練法,變換訓練法和增(減)難度訓練法等。此外在訪談和調查中,一些訓練法通過分析和歸納,劃入以上訓練法中,如較為流行的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法歸入間歇訓練法內,接力跑等類似訓練法歸入比賽訓練法。
2.2、訓練方法類別
通過對以上結果分析,發現專家和骨干教師所選擇訓練法與傳統訓練學結合度較高,如持續、間歇、循環等方法均在訓練領域廣為應用,這一方面反映大家對足球體能訓練手段的固有認知,也能看出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訪談和調查中發現,這些訓練方法又與傳統意義上的方法區別較大,即這些方法都與青少年心理特征進行了較大幅度的結合,如比賽訓練法和協作訓練法的適用,比賽的優勝相比較于相互協作的關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弱化。基于對訓練方法的分析及青少年身心特征,結合專家和骨干教師意見,本研究將青少年足球體能訓練方法構建為包括八種訓練法,即完整和分解訓練法,持續和循環訓練法,間歇訓練法及高強度間歇訓練法,游戲訓練法與寫作訓練法,根據不同訓練法的相應特征,應對青少年不同生長發育階段需要,完成相應體能要素的訓練任務。
2.3、足球體能訓練手段
手段是達成某種效果的最直接方法和措施。實踐研究中根據訓練目的,本研究具體形成模塊化訓練手段,如在青少年足球力量訓練中,根據力量素質分類有基礎力量模塊,爆發力模塊,力量耐力模塊,這樣可以使青少年足球體能訓練增強全面性和系統性,同時提高針對性。身形姿態訓練手段具體分為兩個方向的訓練類型,即提升身心姿態,提高關節穩定性的訓練類群,在此基礎上學習復合性動作模式,提升動作模式質量的訓練模塊。測量和評價是青少年足球體能訓練實施的邏輯起點,只有對訓練對象進行可靠性高和可信性強度前測,才能盡可能全面的掌握其體能水平,區分其優勢和劣勢,針對不同問題給出相應解決辦法,使整個體能訓練體系更具針對性和效率。測量和評價也是青少年足球體能訓練的階段性邏輯終點,經過特定時期的訓練,直觀上表現為身體形態,身體機能,運動素質的變化,實質是經過該階段訓練后,青少年與之前相比或與無須努力者相比,哪些方面的干預手段是有效且可行的,從而對整個訓練對象進行相應調整。
青少年足球體能訓練實施途徑包括國家體育課程,“陽光體育”等足球課外活動,足球課間操,足球校本課程,足球社團和足球俱樂部等,前三者易行性較高,體能足球校本課程實施效果最佳。青少年足球體能訓練方法一般包括完整和分解訓練法,持續和間歇訓練法,循環訓練法,游戲和協作訓練法。足球訓練方法應根據訓練目的、受訓對象的身心特征進行選擇和運用。
[1]張博.淺談學校五人制足球戰術教學與訓練的方法[J].新課程,2017,(06).
[2]谷豐.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與心理素質訓練方式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3).
[3]朱信防.青少年女子足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7,(02).
[4]吳超.青少年足球訓練理念的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0).
[5]陳旭,高原.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探究[J].體育科技,2016,37(04).
[6]吳楠.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措施探討[J].青少年體育,2015,(09).
[7]周波.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24).
[8]柴廣申.青少年足球訓練的有效途徑探析[J].運動,2014,(15).
[9]孟青.淺析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體能特征[J].青少年體育,2012,(01).
G808
A
1006-8902-(2017)-10-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