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霞,馮宜蒀,王 昕
(1.甘肅能源化工職業學院,甘肅 白銀 730913;2.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3.甘肅中醫藥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
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創新探索
楊小霞1,馮宜蒀2,王 昕3
(1.甘肅能源化工職業學院,甘肅 白銀 730913;2.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3.甘肅中醫藥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
校企合作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就業需求為導向的教育模式。結合中職示范學校建設中關于職教發展的目標要求,創建雙師型教師隊伍,促進課程改革,構建具有職業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校園文化,達到培養具有職業特色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目的。
校企合作;職業特色;職業教育
隨著社會進步和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對員工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職業學校主要面向企業培養人才,為了使學校教育適應企業,學生適應崗位,穩定就業,校企合作在職業教育中尤為重要。本文結合中職學校現狀,就校企合作模式進行探討。
1.1 中職生現狀
當前的中職生均為因成績差而未升入普通高中及部分家庭困難而就讀中職學校,其有以下特征:(1)部分學生初中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對學習不感興趣;(2)自控能力較差,紀律觀念淡薄;(3)個性張揚,對互聯網的依賴性較強;(4)心理上正處于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階段。
1.2 職業教育現狀
學習與就業無法良好銜接。報讀職業學校的學生都是為了學點實用技術,拿到文憑,好找工作,但實際上學生在校學到的東西并不足以支持他們進入技術領域工作,而進入工廠的學生也是在流水線上日復一日地做著同樣的工作,因此學生畢業后流動性大,無法穩定就業。
2.1 創建雙師型師資隊伍
2011年,我校按照示范校建設及學校教學改革的總體要求,以學科帶頭人選拔、骨干教師培養、青年教師“雙師”技能全面提升3個層次的教師梯隊建設為主線,以煤炭企業實踐鍛煉、高等院校及職教師資培訓基地進修學習、學校內部自行培訓3種渠道為主要培養途徑,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
2.1.1 鼓勵教師到企業參觀調研、掛職鍛煉,提高操作技能 根據專業具體需求及教師實際情況,鼓勵教師到煤炭企業參觀調研、頂崗實踐,以學習現代煤炭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了解企業新設備及對員工素質的要求,熟悉現代化礦井的各個生產系統,在開闊視野的基礎上,豐富知識,提高操作技能。
2.1.2 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學水平 在“注重教師內涵提升”理念指導下,利用學校多年積淀的豐富教學資源和良好硬件設施,采用舉辦專題培訓班、專題報告、公開課、教師結對、競賽等多種形式對教師進行深層次、多渠道培訓。
2.1.3 鼓勵教師參加職業資格認證考試,激發技能學習熱情積極推行“雙證制”,鼓勵并大力支持教師考取職業資格證書,提高教師參加各類技能資格認證考試的積極性。
2.2 培養學生職業理念
(1)現代企業大部分工作并非個人力量所能完成,因此發揮團隊協作精神、注重員工之間的相互配合至關重要。作為培養現代企業員工的中職教育,應在全校范圍內形成上下聯動、全員育人的合作共識,加強對學生的全方位培養,營造團結協作的校園文化氛圍。
(2)學校應結合實習實訓特點、內容,抓住學生與社會、生產崗位和一線勞動者密切接觸的時機,對其進行職業道德、職業紀律與安全生產教育;充分利用社交網站、微博、微信、手機平臺等對學生進行正面宣傳教育;將社會實踐活動納入教學計劃,重視德育課、職業生涯規劃課教學。
(3)根據職業崗位需求組織和實施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與職業技能鑒定,推行畢業生“雙證制”,以提高學生職業技能、職業素質,滿足繼續學習與快速適應崗位需求。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見習,一方面能讓學生感受企業的工作環境,了解企業對員工、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能讓學校及時掌握企業所需人才和最新技術,對培養學生成才具有指導意義。
(4)在職教改革發展推動和示范校建設的指引下,校企共建校內實訓基地,保證“工學結合”和“教、學、做”一體化模式的實施。學校聘請和引入廠、礦工程技術人員兼任專業課教師與實訓指導教師,承擔學校技能鑒定培訓和考核工作,以提高學生操作技能、從業技能及就業競爭力。
2.3 促進課程改革
通過企業的反饋,發現學生在校所學知識不能滿足企業需求的主要原因在于學校開設的專業課程內容陳舊,與現代企業先進設備差距較大。要想讓學生所學知識與企業有效接軌,必須由校企共同開發課程,合作開展教育教學管理,讓學生在學校就能感受濃厚的現代企業氛圍。
(1)課程方面的改革。在教材編寫和選用上,職業教育有別于普通教育,應有自己的課程標準及適用教材。教材編寫者不僅要有學校教師,還要有企業技術人員。編寫教材時,應將企業的真實案例作為綜合實訓內容,促進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內容的對接,增強專業知識的實用性、生動性[1]。
(2)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教材內容既要有理論、實踐內容,又要有企業生產實踐的指導性內容,還要有本專業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教學方法上,要充分利用現代三維投影技術和虛擬、模型仿真技術,解決課堂理論教學中無法體現生產一線實際問題,以突出實訓效果,推動教學方法改革。
(3)建立并完善畢業生綜合評價體系。應讓企業技術人員參與制定評價標準,從學生考試成績、實習實訓成績、社會實踐成績以及公益勞動成績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建立并實施用人單位滿意度調查制度和畢業生跟蹤走訪制度,綜合考察畢業生崗位工作情況。
2.4 構建具有職業特色的校園文化
職業教育是就業預備教育,其目標定位是培養服務于生產一線的技能應用型人才。學校各種場所設施都應滲透企業文化、企業精神,要充分利用和發掘校園文化育人環境,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
(1)將教學環境設計為工廠模式,集教室、實訓、實驗、技術服務于一體。如我校光機電一體化實訓室、單片機功能控制與調試實訓室以及實習工廠均按照企業生產場景進行布置,張貼安全標語、生產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規程,要求學生穿著統一的實習服、帶工具包、憑胸卡進“車間”上崗實習,使學生走進實訓室就仿佛置身于企業生產車間,真實感受到企業文化和職業環境[2]。
(2)校內設置企業文化宣傳欄,側重宣傳優秀校友、企業名人、技術能手、崗位標兵,同時及時發布企業招聘信息,讓學生視線所及無不帶有“職業”特色。如我校與企業簽訂的長期訂單培養協議、招聘畢業生協議等信息可及時公布在校園網、微信平臺和校園電子屏上,讓學生隨時隨地了解關于就業以及校企合作方面的動態。
(3)開展具有職業特色的社團活動。在學生社團中開展多種形式的企業文化、技能競賽、就業輔導等講座活動,使學生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樹立職業歸屬感和自信心。
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使職業教育走得更長更遠的有效途徑,需要職教工作者共同努力。
[1]張紅旗.校企合作背景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探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9(16):182.
[2]趙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實訓基地建設模式探討[J].理論導報,2011(10):50-51.
G420
A
1671-1246(2017)01-0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