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強 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安國鎮人民政府
淺談精準扶貧的階段性成效與創新突破
陳興強 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安國鎮人民政府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成為我國政府面臨的一大難題。精準扶貧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本文基于精準扶貧取得的階段性成效,指出了精準扶貧的新突破,以期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參考。
精準扶貧 階段性成效 創新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特別是貧困人口眾多,因此我國扶貧工作必須制定精準的扶貧戰略,使其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相適應。精準扶貧有利于明確扶貧目標,因地制宜的制定扶貧策略,保障扶貧的有效性,對于實現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了提高對貧困群體的識別能力,扶貧工作人員采用了駐村入戶的方式,通過縮小與村民的距離,加深對群眾的了解程度,從而實現對貧困人口的精準識別。然后,扶貧的工作人員將扶貧對象進行全村公示,并存檔,提高了扶貧工作的公正性,避免了識別貧困群體過程中存在的排斥現象。如某省統計了2016年的相關數據,對全省300萬貧困人口再次甄別,首先通過深入貧困戶的生活環境,了解貧困戶的實際收入水平,其次對困難戶的收入和支出進行計算,再次,與申請扶貧的其他農戶相對比,最后評議出貧困對象,通過這種方法,有效提高了對困難群體的識別程度,保證了精準扶貧群體的準確性。
基礎設施的落后、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以及資金的缺乏使得貧困群體失去創收能力,貧困程度加深,在參與社會活動過程中,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排斥,如政府通過戶籍等限制貧困群體進入某些行業,使得貧困人口不能在和諧的市場環境下公平競爭,失去了創收能力。而精準扶貧以其獨有的包容性,打破了社會排斥過程,降低了貿易壁壘的限制,為貧困群體提供了資金、技術等全方位的支持,增加了貧困人口的收入[1]。
在扶貧工作中,在堅持以政府作為扶貧主體的情況下,要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積極吸引社會各界力量的投入,增加扶貧領域的活力,發揮社會力量的優勢。首選,可以實施一對一幫扶,為貧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整合社會的零散資源,為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契機。其次,要加強右下開發利用貧困地區的各種資源,發掘貧困地區潛力。再次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對貧困群體幫扶的參與程度,最后,要完善扶貧監督體系,對扶貧資金進行有限監管。如某飲品公司,積極響應扶貧號召,制定了在2020年前吸引10萬貧困地區勞動力參與到飲料裝瓶環節的幫扶計劃,降低了失業率,提高了貧困群體的收入。
傳統的粗放式的扶貧模式往往對貧困人口的貧困缺乏細致的了解,無法制定合適的扶貧策略以滿足貧困人口的需求,如果對某一片區集中進行扶貧還可能導致片區外群眾對扶貧工作的排斥,不利于脫貧目標的實現。精準扶貧針對民眾的不同程度,制訂具體的幫扶策略,滿足了貧困人民的脫貧需求,扶貧手段具有多樣性針對性。同時精準扶貧改變了以往的“輸血”模式,實現了向“造血”模式的轉變,在扶貧工作的管理過程中,突破了以往扶貧工作資金占用,挪用等現象,創新了考評和監督機制,加大了對扶貧資金的監管,使得扶貧資金確確實實發到貧困群眾的手中[2]。
傳統的國家財政扶貧,是通過國家對貧困地區大量的財政投入,使貧困地區擺脫貧困。這種漫灌式的扶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區域的貧困程度,但也導致了一些問題。首先,這種輸血式的幫扶模式導致了貧困民眾對政府的依賴程度加深,貧困群體不愿摘掉貧困的帽子,脫貧的積極性不高,政府的扶貧難度增大。其次是政府沒有結合貧困群眾的具體情況,扶貧項目的開發脫離民眾的實際需要,造成了資源浪費,同時政府對扶貧資金缺乏有效監管,難以確保扶貧的實際效果。精準扶貧實現了政府職能的轉變,創立了民眾與政府共同監督扶貧項目落實情況的新模式,使扶貧資金惠及于民,同時創建了對扶貧成效的考評機制,有效的提升了扶貧工作的成效。
傳統的扶貧工作考核缺乏制度的保障,沒有統一的考核規范,考核實際效果不佳,對扶貧策略的制定和實行也有一定影響。扶貧機構對貧困人口的管理松散,導致了許多脫貧地區重新返貧,加大了政府扶貧工作的難度。精準扶貧在對貧困群體精準定位的前提下,通過創新扶貧考核方式,采用動態考核的方法,提升了扶貧的效率。如通過對扶貧領導班子的業績和實際工作能力進行考察,將扶貧項目具體的落實效果作為考評的目標,采用分類考核、綜合評價的辦法,極大地杜絕了扶貧項目資金私自占用、挪用的問題,使扶貧工作更有成效性。
本文闡述了精準扶貧取得的階段性成效,即精準識別社會群體、降低社會排斥、實現幫扶主體的多元化,剖析了扶貧考核工作在管理模式、考核工作等方面取得的創新性突破,期望本次研究能為日后的扶貧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
[1]劉博.精準扶貧中幫扶類別精細化探析[J].兵團黨校學報,2016,04:41-45.
[2]周雙,劉鵬.我國貧困地區金融精準扶貧創新研究[J].上海金融,2017,01:17-22.
陳興強(1988.04-),男,甘肅省崇信縣人,研究生學歷,畢業于蘭州商學院,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安國鎮人民政府副鎮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