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暉
安徽三聯學院 安徽合肥 230601
互聯網時代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困境與思考
余 暉
安徽三聯學院 安徽合肥 230601
進入到信息時代后,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使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有了較大的改變,各種網絡文化、網絡現象、網絡用語盛行,大學生接觸世界的途徑變的日益廣泛,在這樣日益開放的社會空間格局下,高校變得不再像過去那樣單一和簡單,增加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在互聯網時代下,學生有途徑接受知識,傳播渠道更加多樣化,學生存在個性化的性格特征,差異化的思想政治面貌。這種情況下,高校學生管理要緊密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變化,把握學生管理工作的新特點新情境,對學生管理方法進行科學規劃,將現代管理機制有機構建起來,以提升學生管理針對性和實效性。
互聯網時代;高校大學生;學生管理
互聯網在現階段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各個領域都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響,網絡技術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也宣告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來臨,大學生“一機在手,暢游神州”成為了現實,網絡帶的的便利性和快捷化,豐富和滿足了大學生對于信息資源的獲取,和外界的交流更是拓展了一個更加廣闊的領域。然而,馬克思主義哲學觀揭示了事物具有兩面性的特征,我們看待對待事物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既要發現其優點,又要發現其缺點,對于互聯網的看法也應如此。既要看到網絡技術以其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在獲得人類認可的同時,也要看到互聯網的傳播缺乏選擇,更多時候需要靠個體自己去取舍判斷,網上的有害信息充斥,甚至被諸多不法分子利用,并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而作為關乎到祖國未來發展的新時代大學生,更是要提升自己的素質,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對于高校學校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挑戰,也使學生管理工作在網絡時代要面對諸多新的問題。
現階段,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不斷增強,網絡媒體開始大范圍傳播多元化的價值觀,人們被動接受各種社會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價值觀。互聯網技術也影響到了高校教育工作,亟需改變高校教育模式和管理方式。如西方自由化思潮,影響到了大學生尚未完全樹立的價值觀,出現一些負面言行和三觀扭曲問題。那么互聯網時代下,高校需要充分重視互聯網技術的影響,創新學生管理工作。
互聯網作為交互式信息網絡系統,對傳統教育模式、教學方法及教學觀念進行了革新,將一些新平臺和手段提供給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促進了其發展和創新。具體來講,帶來的優勢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溝通渠道的構建是學生管理工作開展的基礎,借助于互聯網,將新的便捷溝通交流平臺搭建出來,方便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因為雙向交互功能是網絡的一大特點,能夠改變過去學生被動接受管理的局面,讓其主動參與到管理當中,由自我自覺管理替代傳統的強制管理,提升了學生管理的人性化程度。匿名性網絡交流的特點,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大膽發表于網絡中,以便幫助管理工作人員更加深入的了解學生。
時效性是互聯網的一大優勢,其更加地快速和準確,符合學生管理工作的需求,如果能夠促使學生管理工作網絡化得到實現,人力、物力及財力資源得到節約,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辦公成本;相關的管理工作人員也可以在學生管理中投入更多精力,創新思路和方法。
互聯性是互聯網的本質特點,借助于互聯網,人們能夠對海量信息方便獲取,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則可以對其他院校成功經驗積極學習,通過討論交流,迸發靈感,創新方法理念,對學生管理制度大力完善,提升管理水平。同時,管理工作者也可以對學生思想動態,解決存在的問題,完善管理體系中出現的不足。
互聯網的便捷性,在較大程度上減少了傳統的面對面人際交往頻率,人們溝通情感的方式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改變,人們長期借助于網絡交往,離開了網絡之后,反而對現實世界中的人際溝通不能夠適應,影響到人際情感,逐漸有孤立化特征呈現出來,降低了人際交往能力,還會有一些孤僻、緊張等溝通障礙產生。相比于現實世界,網絡世界給人以更大的吸引力,部分學生沒有正確利用網絡,無法對自己需求合理把握,長期沉迷下去,逐漸形成冷漠、自私等性格特征。
網絡快捷性的特點,導致信息傳播速度及范圍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擴展,原有的國家及地區之間社會制度及意識形態的約束作用也得到了打破,進而導致有激烈的沖突與碰撞產生于意識形態、文化生活及宗教信仰等諸多方面;青少年因為年齡不夠成熟,還沒有完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有著較大的信息需求,這些多元化的信息文化必然會影響到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制約到學生管理效果的提升。
互聯網作為典型的虛擬空間,將傳統社會所制定的社會規則給擺脫掉,人們在這個空間內更加的自由,容易產生沖動,為所欲為,將自己需要擔負的社會責任和社會角色給忘記掉,做出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還有一些不法組織,將互聯網的匿名性特點,對擾亂政治經濟的垃圾信息惡意傳播,對青少年學生造成極大誤導,弱化了學生的思想法律意識。
互聯網時代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一個重點網絡道德及法制教育,網絡信息參差不齊,很容易影響到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法律意識遭到弱化,降低了其社會責任感。針對這種情況,高校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對學生網絡道德法制教育;首先,將大學生網絡倫理教育科學開展下去,如對網絡倫理教育課程積極開設、網絡倫理社會實踐活動等,促使其能夠更加正確地判斷和處理互聯網信息,能夠有效的自我管理與自我約束;其次,做好網絡安全及法律法規教育,促使學生的自律性得到提升,能夠對自己使用網絡行為合法約束。此外,要將一系列多樣化的課外活動積極開展下去,包括專題辯論會、展播一些優秀的影視作品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通過這些形式,可以讓學生直觀形象地了解到沉迷網絡的危害,將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和法治觀樹立起來。
要想順利開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一個重要的物質保障為校園網絡;現階段,諸多高校都將自己的網站構建了起來,但是僅將其作為一項工具,開展自我宣傳,沒有將其打造為思想陣地,傳播科學知識及宣揚正確思想。針對這種情況,高校需要對校園網絡建設大力增強和完善,首先,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平臺,幫助青少年對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針對現實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科學分析和處理;其次,將大學生網絡心理咨詢室,借助于網站來對學生的心理動態和發展狀態隨時掌握,對其出現的各種心理困擾,積極解決,以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最后,還需要將學生網絡社社區管理模式,如網絡游戲室、網絡聊天室等,對學生正確引導,促使其能夠以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行為參與到網絡之中,且向網絡中引入現實中確定的各種思想道德規范內容,約束行為。
互聯網時代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成效會直接受到網絡管理隊伍整體素質的影響。需要注意的是,技術管理并不是高校網絡管理的主要內容,還包括學生管理及網絡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內容。那么對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對網絡知識積極學習,對網絡充分了解和應用之外,還需要有機結合學生管理工作及網絡技術工作,以便促使互聯網時代下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培養一支具有較高水平有豐富的政治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且能對網絡技術積極運用,教師、輔導員、學生干部等都可以積極參與進來,促使學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得到有效提升。
要從制度角度,來保障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因為網絡信息流通的隱蔽性較強,部分學生容易有僥幸心理產生,在網絡的虛擬世界中,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且做出一些現實世界中不敢做的事情。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將網絡道德建設積極開展下去,結合高校具體情況,對網絡管理規章制度體系科學構建與完善,有機結合教育和管理、自律和他律,綜合采取多樣化的形式,促使學生法律責任意識、政治意識以及安全意識等得到有效強化,將正確的網絡道德觀樹立下去,能夠對各種網絡不利因素。
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實踐中,要將一系列形式的網絡文化活動積極開展下去,促使學生能夠健康發展。將多樣化的網上教育和交流活動開展下去,對學生的思想狀況準確了解,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及時預防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將網上校園文化活動開展下去,包括征文大賽、動漫制作大賽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以便將學生正確學習網絡知識的興趣激發出來。
以平臺建設、陣地建設、活動創新和隊伍建設為主要內容,推動校、院、班三級共青團新媒體工作體系的建設。充分運用“兩微一端”學校網站、院報、廣播臺、新媒體等的載體作用,進行集中網絡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學校宣傳輿論環境管理和學校報告會、講座、論壇的管理。加強教育引導和陣地建設,開展凈化輿論環境專項治理工作,做好抵御宗教滲透和防范校園傳教工作。
綜上所述,進入到互聯網時代后,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優勢和挑戰,傳統的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階段的要求。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科學創新與完善,將互聯網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有機解決互聯網帶來的負面影響,幫助學生抵制不良信息及思潮的影響,促進學生健康全面成長。
[1] 曹曉杰.網絡時代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及思考[J].青春歲月,2015,6(10):123-125.
[2] 高曉陽.關于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5,7(18):55-57.
[3] 江彥霏.互聯網時代下高校輔導員對學生管理工作的研究[J].青年與社會,2014,6(11):144-145.
[4] 師晶晶.網絡時代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7(10):144-145.
G64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