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春芳
一、小學生班主任班級管理常見問題
1.班主任獨攬大權。由于小學生自身缺乏自律性和一定的管理能力,班主任一般會獨攬管理大權,任何事情親力親為。一方面要應付家長對教學的種種要求,另一方面要面對每天班級內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同時協調教師之間的教學問題。工作壓力較大,每天陷入多種瑣碎的問題中,精神和體力上都受到較大的壓力。
2.放權學生造成無序管理。教師將部分權利放歸于班干部進行管理,但是班干部的個人意識較強,不懂得學生群體關系和問題的協調,導致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矛盾,甚至導致學生群體中形成背后打小報告的不良班級風氣,學生之間產生對立派別,學生群體友好、單純的學習氛圍被打破。班主任對于學生之間的問題情況了解不清,過于感性的偏聽偏信個別班干部的單方面說法,導致學生之間有問題不能及時發(fā)現,造成班級的不良風氣。
3.沒有充分了解學生真實情況。由于班級人數眾多,班主任自身精力不足,無法對學生進行深度了解,缺乏與學生家長的深入溝通,同時也沒有細致觀察學生的在校具體狀況,主要憑借個人主觀和有限的經驗對學生進行判斷,從而對學生進行定性,甚至對部分學生處于放棄的態(tài)度。
4.班主任樹立良好的形象。班主任沒有充分地與學生拉近距離,沒有得到學生的認可,威嚴有余而親和力不足,或者與學生距離感較近,親和力過多而威嚴不足等,導致學生無法得到有效的管理。班主任的形象定位一直是具有爭議性的問題,更多的教師通過保持一定距離來樹立自身的威嚴,讓學生有一定的懼怕感,這樣才能讓學生對自身的管理有敬畏感,這種方式對于大多數情況較為實用,但是卻缺乏一定親和力,讓學生無法對教師敞開內心世界,班主任無法深入了解學生狀態(tài),也無法與家長進行有效的配合教育。
二、班級高效管理的對策
1、深入學生,了解詳情。孫子兵法曰: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所以要想管理好班級,第一步我們要能深入學生,和他們打成一片,這樣才能詳細地了解每位同學的家庭背景、生活習慣、優(yōu)缺點和知識結構,才能進一步設置有針對性地引導和管理方案,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促進他們健康成長。結合筆者近些年的小學班級管理經驗,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里往往受到溺愛,表現為有情緒不知道怎么排解往往容易急躁、發(fā)怒;缺乏與人分享的精神,許多同學不懂和人平等溝通的技巧,總是占在自己的立場考慮問題,表達訴求;還有的同學由于家庭背景特殊有自卑傾向,不愿和人溝通,也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等等諸多情況不一而同。針對了解到的這些情況,我們都要及時做好檔案,分析出背后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原因,然后有針對性地設定大的管理和引導方向,再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再結合即時表現給以靈動、活潑,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溝通和引導,這樣久而久之就能帶出一班正氣,建設一股新風。
2、關心愛護,攻心為上。客觀來說,小學生處在身心飛速發(fā)育初期,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愛護,愛是教育的根本。人的行為受制于情感,對于現在叛逆心比較強的獨生子女來說,如果我們嚴厲手段,很可能就造成逆反心理,許多學生消極應承收不到理想的管理效果。而如果用愛心關心和愛護學生,就很容易和學生走到一起,這樣我們就能變成幫他們解決問題的導師,他們就會主動請教該如何做,如此一來防范于未然,豈不妙哉。做班主任初期,有位任課老師就提醒我后排的小李頑劣不恭、朽木難雕。果然第一課就故意制作噪音,我頓時發(fā)火給了三五句說教,沒想到他不以為然地說:這么厲害?我又不是故意的,說完又弄了一下桌子……下來后我仔細琢磨應該怎樣解決呢?了解到他的情況是父母離異,他跟著父親而父親經常打麻將,情緒不好還會打罵他;在班里成績每況愈下,近乎放棄。了解到這種情況,筆者不再糾結他上課鬧動靜,而是找機會和他聊天談心,有意無意地發(fā)現他的長處,幫他樹立信心,點燃希望。經過幾次的交往,他再也不好意思在課堂上小動作了,然后再適當調整方法鼓勵和指導他積極參與班級活動,讓任課老師多給他指點和提問的機會。經過多種方法,將近一年的努力,小李及他身邊的幾個后進生有了長足的進步,不但成績顯著提升,還養(yǎng)成了好問,多做的好習慣。可見,愛心是管理的金鑰匙,只有讓學生信任我們,我們才能在班級管理中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活動洗禮,展示體驗。班級是一個集體,集體就得有向心力和凝聚力,這樣才能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習氛圍。小學時期孩子們活潑、好動,以形象認知為主,喜歡玩游戲。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這個特點來解開內向學生的心結。通過游戲吸引他們參與進來,體驗到與大家共同努力、共享成果,給他們的內心以震撼,情感以洗禮,就能打開他們的心結,讓他們融入到集體中來,培養(yǎng)團隊協作精神的同時,培養(yǎng)孩子們陽光、活潑的性格,讓他們打開心扉,健康成長。比如,我班的梓夢同學比較內向,很少和同學主動溝通,漸漸地自己孤立起來,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在本子上寫字,竟而造成越內向越孤立的惡性循環(huán)。發(fā)現這種情況,我就借助報評比平臺,讓梓夢將自己寫字好,善于寫小詩和作畫的特長展現出來。為了鍛煉她的溝通能力,讓幾位同學和她組成板報小組,在方案設定和分析過程中,她慢慢變得敢于發(fā)表自己已經,喜歡和人一起分享和合作了。除了讓學生展示自己特長而激勵成長的活動洗禮,我們還可以借助體育活動、春游等設置團隊攻堅活動,讓同學們以團隊為核心通過艱苦的努力做成一件事。這樣實踐中形成的“戰(zhàn)友情”有很強的凝聚力,其優(yōu)秀成果和榮譽就像一條無形的精神紐帶把全體學生連結起來,在"為集體爭光"的心理驅動下,班集體的凝聚力也就更加鞏固、穩(wěn)定和持久,這就為培養(yǎng)良好班風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礎。
4、聯合家長,合力教育。小學生往往走讀為主,他們一天內有一半以上時間是在家里。許多不好的習慣只在學校改正回到家里一切如舊,就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作為班主任我們一定要能通過各種方式,諸如QQ群、微信群和電話等能隨時與家長保持聯系,共同針對學生量身打造管理方案。只有形成家校合育,才能收到理想效果。許多孩子溺愛慣了生性比較痞,也有的性格孤僻,訥于言行……面對學生的這些表現,我們只通過學習可能無法有深入的了解,這就需要我們和家長及時溝通,弄明白其中的主客觀原因,這樣才能找到恰當的方式和方法進行疏導和約束,這樣不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更能培養(yǎng)老師和學生、家長的感情,拉近學校和家庭的距離,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對學生的教育就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