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的教育策略,也是現階段我國教育體制發展的必經之路,其不僅能夠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更會使語文教學的質量得到顯著的提升。本文簡要闡述了我國中學語文教學的現狀,提出了中學語文教學中缺乏創新教育的因素,并進一步探討了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策略。旨在為中學語文教學能夠滿足體制改革的發展需求,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關鍵詞 創新教育 中學語文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現階段,為適應教育體制改革的發展,以及“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教育部在《中學語文新課標》中提到:“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更要積極引導學生,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得以開發。”但在現階段的中學語文教學中,仍存在諸多傳統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所遺留下來的弊端,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學語文教學的發展與創新,也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此,應迎合教育體制改革與素質教育的需要,并結合現階段中學語文新課標要求,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措施。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也才能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強化。因此,對于“創新教育策略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研究么就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1我國中學語文教學現狀
現階段,我國中學生在對于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上優勢較為明顯,但與發達國家的本土語言教學中的差距仍然具有一定差距,且此類差距來源于學生對于未知知識與未知領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上。一方面,我國中學生受應試教育影響較為嚴重,只需被動吸收與考試內容相關的知識,即可使成績快速增長;另一方面,由于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也使被動式學習模式得到了長期的沿用,致使很多學生在遇到知識問題時,不能通過自身的思考與創新,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從而創造出新穎的思路與答案。自學生進入校園之日起,便開始此種方式的學習,這使得學生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將很難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也將導致學生在步入工作階段時,在面對激烈的競爭和多變的市場環境下,將處于極大的劣勢。
2中學語文教學中缺乏創新教育的因素
首先,很多學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無法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在素質教育被廣為提倡的現今,仍然有眾多學校將考試、成績等作為考量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這不僅使學生缺乏自主創新的能力,更使素質教育成為空談。其次,課程的教學,尤其是從古自今延續下來的漢語言文學類的語文課程,其中所傳授的知識大多均為傳統文化知識。雖延續至今,有其存在的價值及意義,但卻使得學生認為此類千年延續的知識既無法替代,又不可質疑,這使得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極大的制約。
3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策略
3.1以興趣的激發為基礎
在現階段的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將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興趣的激發上,若能使學生產生學習語文課程的興趣或積極性,則能夠使學生從被動的吸收知識,轉變為主動的思考問題和分析知識內容,從而使學生逐漸形成積極、主動的創新意識,這對于創新能力的培養將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而為有效的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則需教師在掌握基礎語文知識的前提下,汲取到更多與語文課程內容相關的課外知識,使學生從了解課外語文知識開始,逐步提升其學習的興趣,并通過各種教學輔助工具或設施的應用,使中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不斷的豐富化和多樣化,以此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的激發出來。
3.2將創新方法應用于中學語文教學之中
創新教育的前提,應當是教學方法的創新。以往被動吸取知識的方式和一味以考試成績為目的的教學,已經無法達成現階段的教學目的,也無法滿足新形勢下學生對多元化知識的需求,為此,應當積極創新教學方法。首先,可使教師充分融入到學生之中,與學生共同探討和研究語文的課程內容。例如:在學習東漢曹操的《觀滄海》時,教師可與學生共同分析當時曹操所做詩詞的時代背景、寫作目的、中心思想等。通過融入學生之中的共同學習模式,既能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便于將知識信息傳遞給學生,或便于接收學生反饋回的信息,又能使學生通過動口、動腦的分析與探討,使學生形成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其次,可對教學形式作出創新。在此新形勢下,語文課程的教學不僅僅能夠通過課堂進行知識的學習,還可借助網絡化平臺,將其他與語文教學相關的知識通過多媒體課件或其他媒體軟件播放出來,使學生能夠更加形象的對語文知識進行了解和掌握。
3.3提升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
創新教育策略中,還應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自我創新意識的培養。課余時間,學生可對語文課程內容或課外讀物等,進行細致的體會與分析,以欣賞的角度閱讀或學習語文知識,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對語文知識做出理解。同時,教師在對相關語文知識進行課堂講解前,也可請學生講述出自身對所講解知識的理解,并使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分組討論,,并制定一名代表做出小組意見的闡述。通過此種方法,不僅能夠使學生接觸和了解到不同角度所帶來的多元化思維,更能使學生逐漸形成愛動腦、勤思考的思維培養習慣。
4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的中學語文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對課堂中所學知識做到充分理解和掌握,更要逐漸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雖在此形勢下,很多中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創新意識較差,且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思維定式較為嚴重,無法達成創新能力的培養。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中學語文新課標的要求,使得全新的教學模式替代了傳統的中學語文教學方式。并且,隨著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策略,也使得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這便為素質教育理念的發展,做出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黃晉.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1(24):145-146.
[2] 王曉碩.淺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施創新教育的策略[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5):60.
[3] 陳劍泉.論創新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途徑[J].宜賓學院學報,2003(02):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