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
【摘要】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將基于語篇的語言教學途徑應用于高職公共外語教學課堂。結果表明基于語篇的教學模式能從總體上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改善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有助于減輕學生的英語學習焦慮,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及成就感。
【關鍵詞】語篇 外語 教學
一、意義及現(xiàn)狀分析
任何一種語言教學途徑都要回答幾個核心問題:我們應該教授什么樣的語言?應該教授語言中的哪些組成部分?我們應該如何教授語言?語言教學的目標是什么?外語教學自然也不例外,目前,我國各個層次的外語教學基本上還是以詞匯和句子語法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導致我們的外語課堂常常氣氛沉悶,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和課堂活動參與度都不高,因而對外語學習的成就感也較低。
現(xiàn)代語言教學的一個基本理念是,課程大綱的設計、教學材料的選擇和編制、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與實施、教學結果的評價等都要首先考慮人們實際使用語言的情況,即要根據(jù)語言實際使用情況來決定向學生教授什么語言和怎樣教授語言(Brown 1995; McDonough & Shaw 2003; Nunan 1999; Richards 2001)。語篇語言學的基本理論與現(xiàn)代語言教學的基本理念有許多相似之處。正因為如此,近些年來,語篇語言學引起了語言教學界的廣泛關注,基于語篇的語言教學途徑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發(fā)展起來的。其核心思想為:語言的基本單位不是句子,更不是詞匯,而應該是語篇;語言教學應該幫助學生從語篇的角度來理解語言、學習語言和使用語言,不能孤立地以詞匯或句子為單位來學習語言,要注意學習語篇的功能和語篇的結構模式。對于語言教師來說,就是要在語言教學中滲透語篇的教學,如分析語篇的結構、寫作目的等。
盡管從McCarthy & Carter (1994)提出基于語篇的語言教學途徑這一思路以來已有二十年,但如何進行基于語篇的語言教學,現(xiàn)在還沒有很成熟的經(jīng)驗,還沒有構建一個真正意義的基于語篇的語言教學途徑。基于此,本課題擬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將基于語篇的語言教學途徑應用于高職公共外語教學課堂,期望通過本課題能為進一步提高高職英語教學作些有益的探索。
二、實施方案及實施計劃
(一)具體改革內(nèi)容、改革目標
具體改革內(nèi)容:基于語篇的語言教學途徑
1、語言材料。教師在選擇或編寫教學材料時,應以完整、真實的口語和書面語材料為主,所選材料要能夠反映有關語言得體性的或寬或窄的各種限制;并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研究語言的使用情況。
2、語篇結構。語篇中各種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包括微觀結構特征和宏觀組織。語法結構、詞匯以及句子之間的銜接手段都屬于微觀結構特征。而句子與句子之間以及更大語篇成分之間的邏輯語義關系則是宏觀結構組織。常見的就是小句關系。語篇的微觀結構特征在語言教學中已經(jīng)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但對語篇的宏觀組織結構仍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語篇中各個成分之間的邏輯語義關系。
3、語篇模式。基于語篇的語言教學途徑主張語言就是語篇,語音、詞匯和語法共同構建語篇。因此,教師應分析語篇的各個組成部分是如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形成有意義的語篇的。銜接手段、語法模式和詞匯模式都起著組織語篇的作用。
4、語言分析。如果語言學習者能夠分析他們在學什么、為什么學等問題,那么他們就能學得更好。
所以,讓學生有意識地分析和了解所學語言的本質、運作過程和功能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從語篇和話語的角度來了解語言系統(tǒng)及其本質。改革目標:通過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而提高英語成績。
(二)實施方案
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研究對象為浙江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一年級的學生。根據(jù)他們的英語入學成績,從平行班中選出兩個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成績無顯著差異的班級作為控制班和實驗班。其中,控制班(CC)45人,實驗班(EC)43人。作為定量分析的測量工具—英語成績,為了保證信度和效度,以學生的B級成績?yōu)闇省λ〉玫臄?shù)據(jù)采用SPSS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實驗時間為一學期共十四周,在這期間,實驗班和控制班的學習內(nèi)容、作業(yè)量、以及任課教師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是在控制班采用的是顯性的基于語篇的語言教學法,而在實驗班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法。定性分析的調查工具主要為了解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及態(tài)度的一份調查問卷,包含五個項目,均為單選題,采用Likert的五點計分法,從(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
三.結果與分析
(一)學生英語成績的對比分析。為提高實驗的信度和效度,成績是以實驗十四周后學生的大學實用英語B級考試的成績作為標準,將控制班(CC)和實驗班(EC)平均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 ,實驗班B級的平均分為74.89,比控制班B級的平均分70.31高,而且p為.008,小于.01,表明有顯著性差異。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基于語篇的教學改革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
(二)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及態(tài)度的對比分析。眾所周知,情感因素在學習者外語學習是否成功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些情感因素包含興趣、自信心等。問卷調查的設計目的是試圖探求實驗后實驗班和控制班在英語學習方面的興趣、自信、態(tài)度等方面是否有顯著差異。從數(shù)據(jù)可看出,實驗后實驗班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態(tài)度、自信的各項平均分均高于控制班學生,五項的平均分都超過3((從3.02到3.43),而且P值小于.01,表明有顯著性差異。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基于語篇的教學改革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有助于減輕學生的英語學習焦慮,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四、結語
該研究表明基于語篇的教學模式能從總體上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改善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有助于減輕學生的英語學習焦慮,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及成就感,從研究結果看,基于語篇的教學模式無疑是有效的,但仍需作進一步的研究以完善該教學法。
參考文獻:
[1]陳新仁等,語用學與外語教學[B].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3.
[2]彭漪 柴同文,功能語篇分析研究[B].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