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安穎
【摘要】在學前教育中,美術教學是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教學可以提高幼師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因此,文章對學前教育專業中的美術教學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學前教育 美術
一、美術教學在學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1.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幼兒教師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幼兒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擔負著幫助幼兒健康成長的重任,必須具備扎實的學前教育專業的理論基礎和美術技能,同時具備培養幼兒審美素養的能力,在教學中能夠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美術教學活動。
2.美術教學全面培養幼兒的全方面發展的能力。學前教育專業應重視美術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全方面發展的能力。幼兒教師是啟蒙教育者,應掌握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全面掌握幼兒的思維方式,從而在教學中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學能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技能,使其在未來的教學中根據幼兒審美心理進行環境美術設計和服飾美術設計,提高幼兒的審美水平。
二、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過于強調知識傳授。在當前學前美術課程教學中,存在著重知識,輕情感培養的局面。課堂上,往往注重繪畫理論和繪畫技巧的講授,把“會畫畫,畫好畫”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目標,過度強度繪畫技能訓練,而往往忽略了學前美術課程教學中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美的熏陶與感染。學前美術課程是完善學前專業學生藝術品位和能力的一種途徑,不僅注重學生在美術功底上的造詣,與美術專業的學生相比,更加注重學生對于美術精神的理解,以及對美的事物的感性的體驗,并把這種美術精神和美的體驗傳達給幼兒園的小朋友,以從小激發他們對美術的興趣。同時,這種注重知識傳授的美術課程教學,就算是從美術專業技能的提升上來說也是不可取的。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一種事物、一件事情充滿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才能把這件事情做好、做得長遠、做出成果。美術教育是同樣的道理,美術技能的訓練是次要的,對美術的喜愛和興趣的培養是首要的,很難想象一個不喜歡繪畫的人僅僅依靠被強迫的訓練能成為一個好的畫家。
2、教學方法以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為主,過于落后。新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內在的興趣,使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而在當前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教學中大多數還在沿用傳統的教育方法,課堂仍然是滿堂灌的接受式學習,教師按照課本照本宣科的讀,一成不變的教,全然不顧學生的發展差異和個別差異。教學強調備課,備課不僅要備課本,更要備學生,了解學生現有水平以及學生關注的領域、喜愛的內容,這樣在課堂上選擇學生關注的熱點為切入點,帶動學生們參與到課堂中,在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中了解學生所思所想,了解新時代的90后學生的特點和個性,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才能深入學生心中,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滲透美術課程中相關的理念與知識。另外美術教育本身即具有很大的趣味性與現實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應當比其他學科更加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
3、缺少校本課程,教學內容脫離實際。隨著網絡的發展,教育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主要體現在課程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課本,形式開始多樣化,除了以教材為主的課本外,網絡視頻等多媒體資源也開始在課堂上發揮起越來越大的作用。在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教學中,也逐漸有多媒體教學形式,這對于提高學生對美術形象更加立體真實的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而當前的美術教學中美術課程大多還在單一的使用一般師范院校的美術用書,其內容是先講美術常識、美術門類,再欣賞中國國畫,最后欣賞國外油畫。這種單一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們生活實際嚴重脫離,致使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大大減少,成為制約學生美術學習的重要因素。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從視覺、聽覺等多個角度觸發學生感受美的能力。
三、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改革發展研究
1、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當下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更多的接近于美術專業,專業性太強,這對于學前教育專業中美術功底較弱的大多數學生而言,存在著較多困難,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水平,必然會影響教學效果。因此,美術課程教學改革首先應在教學內容上有所調整,根據非專業學生的實際水平,合理降低專業難度,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吸引學生的興趣。那么首先要對美術課程進行多樣化的設計,構建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獨特的教學內容體系,而不是照搬美術專業的課程內容。同時要增加美術實踐課程的比例,多開設與學生生活實際息息相關、深受學生喜愛的課程,如手工課、工藝品創作課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程體系,大大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增強在美術課程中的成就感。
2、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在教學方法上,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受傳統教學思維和教學模式的影響較大,需要引入更多的創新要素、新時代的教學技術等,加強師生互動性。首先,針對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差異,設置多層次、個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在考慮整體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行層次分化,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美術功底,讓有基礎的學生得到更充的發展,讓沒有基礎的學生也能跟上教學的進度,聽懂課堂內容,使每一學生都始終保持對美術課堂的興趣。其次,推行互動教學,改變教師單純講授的模式,通過分組討論、學生講授等形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更多的是引導的作用,從而實現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和綜合提升。最后,引入現代教育技術,加強多媒體在課堂中的作用,構建完善的多媒體平臺,促進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全面發展。
3、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體系改革。課程教學體系制約著教學效果,在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中,首先要致力于教學環境的構建,營造開放式、包容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知識、能力與素質的全面提升。其次,教師隊伍建設也是構成教育體系的重要一個環節。要加強對美術課程教師隊伍的科學建構,加強業務培訓,同時有針對性地對其教學能力和教學方法的提升進行培訓,促進其教學理念創新和教學手段更新。
結束語:美術教育是培養幼兒想象和創造力的途徑之一,有助于兒童大腦潛力的開發,挖掘學前兒童藝術和審美能力,使兒童在自由中到充分的發展,讓我們攜手共同為兒童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楊嘉棟.手工制作教學與欣賞.湖南美術出版社,2003.
[2]劉沛芬.對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幾點思考.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7).
[3]趙金霞.淺談學前教育專業中的美術教學.美術教育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