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
摘 要:目的 探究多元化教學及模擬病房在護理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方式和應用效果。方法 該研究選取該院2013級100名護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教學模式差異性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50名學生。甲組采用常規性教育形式,乙組采用多元化教學和模擬病房,對臨床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結果 甲組學生取得優、良和差的患者人數分別有25名、10名和15名,優良人數35名,優良率為70%;乙組學生取得優、良、差的患者人數分別有36名、9名和5名,優良人數45名,優良率為90%,90%>70%,乙組的優良率明顯高于甲組,各項數據比較差異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護理實訓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元化教學和模擬病房的形式,能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自學能力,優勢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 模擬病房 護理實訓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8(c)-0166-02
外科護理學是當前臨床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其特殊性,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做好實訓工作。教師在具體指導階段占據主導地位,學生需要被動地接受知識,因此,會出現教學效果差的現象。針對護理實訓的特殊性,在實踐過程中如果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及時對教學方式進行整合,則會導致學生出現機械性模仿的現象,缺乏主動性。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滿足學科發展的要求,因此,對外科護理進行實訓教學改革需要及時地進行探索,將多種教學模式有序結合在一起,適當地進行資源整合,對教學過程和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為了探究多元化教學及模擬病房在護理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方式和應用效果,該研究選取該院2013級100名護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教學模式差異性分為甲組和乙組,分別應用常規性教育形式和多元化教學和模擬病房,對臨床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選取該院2013級100名護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教學模式差異性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50名學生。甲組中男和女分別是25名,年齡在19~21歲,平均年齡(20.2±1.2)歲。乙組中男26名,女24名,年齡在18~20歲,平均年齡(19.5±0.5)歲。兩組學生在常規性資料方面無明顯差異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資料可以進行對比分析。
1.2 方法
甲組采用常規性教育形式,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演示操作,然后進行示范,學生按照步驟進行操作和練習[1]。
乙組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和病房模式的形式,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情景式教學模式、自主輔導教學模式和小組討論教學模式。此外應用模擬病房教學形式,以信息技術為指導,以多媒體為基礎,進行實訓教育。模擬過程中需要最大程度地保證模擬場景符合實訓教學要求,避免出現差距大的現象。必要時采用DV回放形式,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更為直觀的了解[2]。
1.3 教學效果評價標準
該研究采用該院自擬的考核系統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分為優、良和差3個等級。
1.4 統計學方法
該研究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對該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說明比較結果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該研究中,甲組學生取得優、良和差的患者人數分別有25名、10名和15名,優良人數35名,優良率為70%;乙組學生取得優、良、差的患者人數分別有36名、9名和5名,優良人數45名,優良率為90%,90%>70%,乙組的優良率明顯高于甲組,各項數據比較差異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多元化教學的有效應用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基于教學形式的優勢,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將各項措施落實到實踐中[3]。
多元化教學方式種類多,分別為:(1)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法教學是學生之間相互扮演的,對實踐階段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分別扮演患者和醫護人員的角色,采用定位分析的形式對教學效果進行比較。(2)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小組成員間進行適當互動,既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能力。(3)情境教學。假設學生在護理實踐中,結合環境和假設患者病情的具體情況,進行情境模擬學習[4]。在實踐教育階段,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學生需要按照臨床實訓的具體要求,對各項護理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按照實踐要求,將措施落實到實踐中。教師的引導起到重要作用,需要掌握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類別和實踐操作要點,將不同教學模式付諸實踐。
模擬病房教學形式以技術體系為支撐,在實踐階段必須引進先進的技術體系。利用醫學模擬教學創設真實的環境和場景,避免出現嚴重的護理糾紛。采用模擬病房的形式,通過逼真地操作能增加學生操作有效性。此外模擬病房的實踐形式涉及內容多,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為學生提供更有效的感官效果。立體化的教學形式是模擬教學的重要特征,要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進行實踐操作。同時模擬病房教學形式屬于網絡教學的一種,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轉變了原有教學理念,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擴展教育范圍,有助于重建已有的課堂結構,以學生為中心,起到明顯的引導作用。但是模擬教學也存在很多潛在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需要及時地給予解答,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多元化護理模式和模擬病房相結合的護理形式的落實,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能促進學生知識和情感的升華,進而不斷地推動我國護理事業的發展[5]。
在該次研究中,甲組學生取得優良成績的人數35名,優良率為70%,乙組學生取得優良的人數45名,優良率為90%,乙組的優良率明顯高于甲組,各項數據比較差異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實訓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和模擬病房形式,其優勢顯著,能提升學生的實踐成績,幫助學生了解實踐操作的具體要求。
綜上所述,多元化教學和模擬病房在護理實訓教學階段有重要的作用,能滿足學生日常學習需求,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葛煒,李偉東,吳珊珊.信息化SimBaby模擬病房在高職兒科護理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1(12):537-538.
[2] 蔡健.在高職兒科護理實訓教學中信息化SimBaby模擬病房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6,5(1):207-208.
[3] 鐘敏.多元化教學在外科護理學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4,2(12):140-142.
[4] 閉靜.多元化“學導式”教學法在《護理專業技術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4,4(1):167-168.
[5] 朱亞麗,任亞麗,袁俐.模擬病房情景下護理藥物學“項目式”實訓教學的實踐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4,30(14):
4137-4138.
[6] 洪霞.OSCE模式情景模擬教學法在內科護理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1(12):143-146.
[7] 趙蓓.核心能力教學模式在《護理仿真綜合實訓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4,19(1):2415-2417.
[8] 周美卿.綜合性實驗教學法在高職護理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5,5(12):757-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