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成


摘 要:該文以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課程體系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專家訪談法,根據該院體育選項課開設現狀及當下新興體育項目和民族類體育項目的涌現給新時代學生運動興趣造成的變化,結合該院體育課程資源現狀,分析原有的體育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促進學院體育教學工作的發展,提出體育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路與意見。
關鍵詞:體育選項課 學生 運動項目 現狀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9(a)-0132-04
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中具有高素質的技能型專門人員。體育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作為高職教育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它在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和養成終身體育習慣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重任,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發布的2010年國民體質監測結果顯示,大學生的體質狀況依舊繼續下滑,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多年來體質測試的現狀也同樣反映出了這樣的趨勢,所以該校體育課程必須開展切實可行的改革,利用各種手段與方法,促進學生的體質改善,體育課程改革的好壞將會直接影響人才素質的培養。
多年來該校體育課程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指導下進行了教學模式的探索、課程內容的更新與拓展、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進與創新,但終未形成一套符合該校發展的體育課程體系。面對當下新興體育項目和民族類體育項目的涌現和新時代學生身心特點的變化,結合該校體育場地器材設施完備、體育教師新老更替以及學生對體育選項課熱情高漲的現狀,實施該校體育課程改革,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提出的運動參與目標、運動技能目標、身體健康目標、心理健康目標、社會適應目標為指引,以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為核心,以綜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為目標,創建符合該校特色的體育課程體系和模式。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共設10個教學系(部),近年來,學校重視并加強對體育課程的發展,重視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借助體育選項課更好地滿足學生不斷豐富多樣的運動興趣的需要。通過對該校體育課程的改革,充分開發與利用該校體育人力資源,發揮體育教師的潛能;開發與利用該校體育設施資源,提高體育設施的使用效率;開發與利用體育項目資源,引進、篩選、創新傳統體育項目、新興體育項目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開發與利用課外體育資源,通過訓練隊、俱樂部以及形式各樣的校園體育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體育鍛煉。該課題在體育課程改革方面將以體育課程改革和體育教學改革為指引,以該校為試點,力求更好地解決高職院校的困境,如:體育教學內容單一;體育教學方式僵化;體育課程多為以原有教學班為單位,帶有強制色彩;體育課程目標不夠全面;學生對體育課興趣逐漸轉淡;學生運動興趣不能完全被滿足,學生體質逐年下降等。
1 文獻綜述
對高職體育課程改革的研究很少,代表作有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陳雁楊的《我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資源的研究》,他對我國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課程的改革和建設、工作現狀與特色進行研究,發現職業院校的場館設施遠遠落后于廣大師生的需求,體育課程的國家、地方和校本課程三級管理模式才剛剛起步,如何完善值得研究。教師的新角色轉換需要“充電”,運用現代技術進行教學的教師為數不多,缺乏新知識、新技能的有效利用。評價體系“單一”,應該采用多元綜合的評價方式,尤其教師的考核應注重創新、職業道德、教育理念等方面。
蔡麗萍、李大成的《淺析我院高職體育課程教學改革》,他從學院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意向,提出了更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注重學生自身能力培養的改革手段。如在準備活動和結束部分中,讓學生輪流帶操,既增加學生的興趣,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少了一分教師帶操的拘束和死板。教學組長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忽視,現階段生源充足,課堂學生人數較多,可采用教師示范、小組練習的方法,讓小組長當“小老師”的角色,教師巡回輔導。在評價機制中,大膽嘗試讓學生參加點評。教學中采用質與量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這樣能使學生在課堂中,注意觀察問題和發現問題,找到改進的辦法。學生不僅提高自己的技術、技能水平,也幫助別人改正錯誤,可以說是雙向受益。在教育改革中,大膽突破,走出適合自己的路。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王玉擴、陳慶合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指出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存在一系列問題:教學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不合理,沒有體現職業教育的特征,教育思想落后等。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突破應該圍繞學校體育任務,以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思想為出發點進行改革和實踐。新穎的思想是根據職業勞動的身體活動特征,建立具有職業特色、適應素質教育的課程體系,遵循實用性原則、針對性原則和終身性原則,安排發展職業體能和保健內容。讓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己選擇喜歡的項目進行鍛煉,培養適應未來職業的體能。
綜上所述,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轉換體育教師角色,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改進教學方式和根據專業特點制定教學內容上。改革中沒有涉及到通過對學校課程資源的開發來完善體育課程;對于課程目標方面,很多改革僅僅圍繞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運動興趣等較為單一的措施展開,沒有綜合全面地圍繞《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課程目標(運動參與目標、運動技能目標、身體健康目標、心理健康目標、社會適應目標)來確立體育課程的發展方向。由此可見,很多改革實施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該研究中該校體育課程的改革方案,融合了以上經驗,首先從對該校現有體育課程資源(人力資源、場地設施資源、課程內容資源等)進行合理開發和利用入手,為改革的實施鋪平道路;之后通過引進、篩選、創新傳統體育項目、新興體育項目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確定課程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運動興趣制定新的課程模式,緊緊圍繞運動參與目標、運動技能目標、身體健康目標、心理健康目標、社會適應目標,確立更全面的教學目標,以保證改革的順利實施;最后通過學生課程目標的達成情況對授課教師進行考核,以確保改革的效果能夠實現。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該文以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課程為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學校圖書館、中國期刊網和購買相關書籍,搜集與該研究相關的資料,為該文的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2.2 實地調查法
對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現有體育教師情況進行調查;對學院現有體育場地設施的種類、數量進行實地調查;對學院開設體育選項課的現狀進行調查。
2.2.3 專家訪談法
根據課題研究需要,2014—2016年,對周邊院校開展了關于體育選項課開設內容、學生在選擇體育選項課所注意的事項、學生選擇體育選項課的途徑、學校對體育選項課的管理等方面的訪談,主要訪談了寧夏大學體育學院的相關專家,了解了寧夏大學多年來實行體育選項課的成功經驗,了解了相關管理人員、授課教師的感受和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獲取指導意見并進行整理。
3 現狀與分析
3.1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課開展現狀
3.1.1 現有的體育教師資源
專職體育教師21名,根據教學需要,每學期需向其他部門調配教師2名和外聘代課教師3~5名(每學期根據教學需要有所變動)。專職教師中,副教授職稱4人,碩士學歷4人。
3.1.2 現有體育教學場地設施資源
經實地調查,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現有體育教學場地設施的數量為籃球場地18塊、排球場地12塊、田徑場(含足球場)2塊、體育館(含籃球場1塊、排球場1塊、羽毛球場2塊、乒乓球場地20塊、教學空地1塊)1所、素質拓展訓練基地1塊(含高空四面體、攀巖墻、畢業墻、信任背摔架等項目),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3.1.3 學院體育課程開設現狀
如表2所示,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目前開設了體育與健康課程和體育選項課程,體育與健康課程主要開設了田徑、籃球、足球、排球、體操、羽毛球等項目;體育選項課程主要開設了籃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網球等項目;體育公共選修課主要開設了網球、籃球、羽毛球、籃球、拓展訓練、武術等項目。
3.2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課存在的問題
3.2.1 課程教學體系的僵化
學校針對高職學生開設的體育課程為3個學期,多年來一直延續使用的體育課程體系是由體育與健康課程、體育選項課程、體育公共選修課程組成的。其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開設于學生在校的第一、二學期,學生在校第三學期開設選項課程,學生在校第二、三學期可進行體育公共選修課的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如表2所示,主要授課內容為田徑、籃球、足球、排球、體操、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項目的基本技術,這一教學體系占據了該院體育課教學的主體。
3.2.2 現有教學體系影響學院體育課程的發展
學院幾年來教學內容主要以田徑、足球、籃球、排球、體操、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為主,且各教學項目設置的教學內容均為基礎技術教學。由此影響了學院體育課程的發展,從教學項目上來說,3個學期的體育課教學,其中兩個學期都圍繞著體育與健康課程,這些課程大都是學生在小學、中學、高中所學習過的內容,對于學生而言沒有太多的新鮮感。現在的學生由于從小接觸的新鮮事物較多,眼界較寬,個性較強,因而對很多的新興體育項目較為感興趣或有一定了解。由此,學生的運動興趣、對體育運動項目的了解和現有的學院體育課教學項目產生了較大矛盾,而且,從學院體育課程的發展層面來講,一直保持著恒定的體育教學項目,對學院體育教學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3.2.3 現有的教學體系影響教學效果的提升
從教學項目上來說,體育與健康課程所設置的各體育項目教學內容,都是從零教起。有基礎的學生吃不飽、甚至產生學習厭倦,沒有基礎的學生跟不上有基礎學生的學習進度,導致整體的教學效果不佳。從體育教師的授課意愿來講,該院每位體育教師均具備一專多能的教學能力,每位體育教師在掌握一項個人擅長的體育教學項目之外,仍然可以應對2~3門其他體育運動項目的教學。但是從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項目的意愿程度來說,每位體育教師仍然愿意教授自己最擅長的運動項目,這樣體育教師的授課積極性必然是較高的,這樣做教學效果必定是更好的。所以,現有的學院體育課教學體系,以體育與健康課程為主,要求無論安排什么樣的體育教學內容體育教師都能夠勝任,這樣的教學體系影響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發揮和教學效果的提升。綜上所述,現有的教學體系影響教學教學效果的提升。
3.2.4 現有的教學體系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發展
學校現有的體育課教學體系,以體育與健康課程為主,且教學項目固化,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對新鮮體育運動項目的興趣和體育與健康課程固化的體育教學內容之間的矛盾,必定會影響學生運動興趣的發展。現代的體育課教學,為了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要求教學內容以學生的運動興趣為主,教學課堂要求以學生為主導,而該校現有的教學體系影響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發展。
3.3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課程改革措施
下層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體育課程體系決定著體育教學的方方面面,為提升該校體育課教學質量,筆者認為該校體育課程應采取以下改革措施。
3.3.1 體育課程教學體系改革
學院現有的體育課程教學體系是以體育與健康課程為主導的教學體系,學生在校期間進行3個學期的體育課程,其中2個學期是圍繞體育與健康課程開展的。現在所提出的體育課程教學體系改革后的教學體系,是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建立的,對于該院體育與健康課程所設置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運動項目,都是學生曾經在小學、中學和高中所進行過的項目,事實上,在我國小學、中學和高中的體育課程教學體系中,涵蓋了田徑、籃球、足球、排球、體操、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體育運動項目,所以無需使學生在高校階段再次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來學習重復的教學內容。基于這一指導思想和理念,該院體育課程教學改革遵循以體育選項課程為主導、體育與健康課程為復習、體育公共選修課程為輔助的教學體系。
體育選項課程為主導能給予學生更大、更多的選擇權利,學生在校進行3個學期的體育課程學習,其中2個學期開展體育選項課程的教學,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喜歡、感興趣的體育課程內容。體育選項課程教學內容以傳統體育項目、新興體育項目、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為主。體育與健康課程為復習是針對學生之前在小學、中學和高中所接受過的體育課程中大部分常規的運動項目進行復習,該項教學內容占3個學期體育教學課時的一個學期,是學生入校第一學期所開展的體育必修課程,課程教學內容設置的每項體育運動項目課時為4~6個學時。體育公共選修課程為輔助是根據體育教師的個人意愿所開設的體育課程,由學生根據個人意愿來進行選擇。體育公共選修課程呼吁體育教師開設一些新興體育項目、傳統體育項目、某個體育項目的加強教學等,以更進一步與體育選項課程呼應,使該院體育課程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主題更加明確,拓寬學生可選擇空間。
3.3.2 體育課程教學內容改革
該院體育課程教學改革遵循以體育選項課程為主導、體育與健康課程為復習、體育公共選修課程為輔助的教學體系。突出體育選項課教學的主體地位,在體育課程教學內容上包括傳統體育項目、新興體育項目、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由每項體育運動項目技能、教學水平突出的體育教師來擔任。在教學課時上,每項體育選項課教學內容基礎教學課時為1學期,另外,與之配套是該選項課課程的提升班,即每項體育選項課程開設分為基礎教學班和提升教學班,學生在入校的第二學期可自主選修任意一個項目的體育選項課程,入校的第三學期可選擇新的體育選項課程,也可選擇與上一學期同樣的體育運動項目,即為體育選項課程提升班。由此,在豐富體育課教學內容、提升學生選擇體育課程的自由度基礎上,強化體育選項課程教學,使學生既可根據自己的運動興趣拓寬可選擇的空間,也可根據自己的運動興趣強化提升單項運動能力,更加能夠實現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目標。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下層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體育課程體系決定著體育教學的方方面面,為提升該校體育課教學質量,面對當下新興體育項目和民族類體育項目的涌現和新時代學生身心特點的變化,結合該校體育場地器材設施完備、體育教師新老更替以及學生對體育選項課熱情高漲的現狀,實施該校以體育選項課程為主導、體育與健康課程為復習、體育公共選修課程為輔助的體育課程改革,以更好地踐行《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提出的運動參與目標、運動技能目標、身體健康目標、心理健康目標、社會適應目標,從而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創建符合該校特色的體育課程體系和模式。
4.2 建議
面對當下新興體育項目和民族類體育項目的涌現和新時代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的變化,根據該院體育課程資源現狀,需要加快改進體育課程體系。
該校實施以體育選項課程為主導、體育與健康課程為復習、體育公共選修課程為輔助的體育課程改革,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是符合該校特色的體育課程體系和模式,需要各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和每位體育教師的共同堅持和努力,以完善該院體育課程體系。
新的體育課程體系已經于2016年8月開始部分實施,針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需要廣大學生和體育工作者及時反饋,以及時做出調整與完善,使體育課程體系更好地作用于教學工作。
新的體育課程體系內容只有全部付諸實踐才能真實、客觀地反映出它的價值和意義,希望這一課程體系能夠盡快全面地付諸實踐,以更好地指導該院體育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 國家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Z].2002.
[2] 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3] 中國高校體育改革回顧與展望[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4] 秦婕.普通高校體育選項課發展現狀的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17(1):65-67.
[5] 陳雙,鄭艷芳.搞校體育選項課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J].銅凌學院學報,2005,4(3):117-118.
[6] 葉宋忠.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現狀分析與改革設想[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3):59-61.